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爱国专利>正文

双风道民用炊事、取暖炉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76463 阅读:3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双风道民用炊事、取暖炉具向公众提供了一种塑制箱体的炊、暖炉具和一种与之相配套使用的双风道塑制烟筒,导热圈(8)与聚火直烧盖(13)、强力辐射盖(9)和炊、暖兼顾盖(27)组成的换热结构及形成的“半封闭”燃烧技术形式,有效的解决了煤燃的“持续有效燃烧时间”问题和现有技术尚未能解决的炊、暖兼顾问题,双管强力供水主管(11)和扁制管状供水主管(26)充分提高了炊、暖炉具的供水能力和热水循环,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到该领域家用铁皮制外壳箱体的炊、暖炉具及传统的铁皮制烟筒的全面改革与更新换代。(*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到一种用以解决冬季炊事与取暖问题的炊、暖炉具和一种与之相配套使用的双风道烟筒。目前,公知的炊、暖炉具均为铁皮制外壳的箱体并沿用着传统的铁皮制烟筒以及较为广泛的应用着一种以“V”型翅和“增热盖”为换热结构组合的炊、暖炉具制品,在热能转换的形式上,即在取暖时,须将“增热盖”盖置于换热水套内的“V”型翅的上端,炉瓦中的火焰和热能在“增热盖”的压力作用下,通过对换热水套上端周圈内斜置的“V”型翅的辐射作用,而达到与换热水套中的水进行热能转换的目的,所存在的问题是,这种换热结构及其所形成的燃烧技术形式由于属于一种间接的辐射热传导技术形式,因此,在炊、暖炉具的热能转换上,不仅从理论上难以达到充分的可能,而且不会比将火焰和热能直烧换热水套的内圈在效果上更好,同时,这种换热结构形式由于需将炉瓦中的火焰和热能辐射于换热水套内上端周圈内的“V”型翅,因此,存在着辐射面大和热能利用分散的问题,不利于热能的高质量转换,尤其表现在型煤用炊、暖炉具和在煤燃的初燃阶段或将燃伐阶段在热能转换上是微乎其微的。但如果将这种分散的热能辐射力集中在一起使用,不仅在热能的利用上更为充分,而且在热能转换的效果上必将会得到进一步提高。在冬季的日常生活中,人们对炊、暖炉具在性能上最基本的要求是即要有良好的取暖效果,又要达到或满足日常生活中最基本的炊事(烧水)的要求,但目前的炊、暖炉具制品在使用性能上存在着这样一个问题,即在取暖时,须将“增热盖”或其它形式的盖体放置于换热水套内的上端,但由于盖体将炉瓦中的热能进行了隔离而用于供暖,因此,难以完成日常生活中最基本烧开水的需求,而在炊事时,则必须将“增热盖”拿掉,但由于炉瓦的上端口径与放置炊具的炉盘口径之间形成着较高的距离,因此,在完成炊事时,又必须将“接火圈”放置于炉瓦口径的上端,并需在“接火圈”内再放置一块燃煤仿可完成炊事的目的,这一操作形式不仅在实际运作中极不方便,所存在的问题的,由于“接火圈”将炉瓦中的火焰和热能与换热结构部分完全形成了隔离,并强制性的用于炊事目的,因而致使换热结构部分几乎失去了热能转换的作用,因此说目前的炊、暖炉具在性能上仅仅是具有了炊事、取暖的两种功能,尚未具备炊事、取暖两者同时兼顾的效果和特点,因此说,在使用性能上存在着明显的缺陷与不足。而用以炊事目的“接火圈”在形式上仅仅为半个筒状的炉瓦或铁皮制作的筒圈,由于“接火圈”其底端与炉瓦的上端口径的结合处存有缝隙和空气,因此造成了炉瓦中的煤“燃而不旺”的实际问题。在炊、暖炉具的供水结构上,以双筒炊、暖炉具为例在两热水套中间均采用了较为简易的“单管式”供水主管结构形式,所存在的问题是,在实际使用中炉体中两个炉瓦中的煤燃情况是不可能一样的,因此在两换水套中间供水主管的热水汇集处极易产生阻力和影响,温差越大,阻力也就越大,因此说,用于双筒炊、暖炉具的“单管式”供水主管实际上属于一种极具缺陷的“短路式”供水结构,而用以单筒炊、暖炉具的供水主管,也仅仅是在换热水套的上端后侧焊接了一更为简单的管件而已,同时,目前普遍采用通用管材制作的供水主管,无论是从管径的截面面积还是从其口径的形状上极不利于和制约着炊、暖炉具在供水能力和热水循环的提高。在炊、暖炉具的结构上,由于受传统的铁皮制烟筒的制约,普遍采用“直火型”这一炉具的基本结构形式,在使用中由于煤燃与烟筒的作用不相匹配,在烟筒的抽力作用下,导致煤燃过快,相当部分热能未及充分的转换而被烟筒的抽力抽走,尤其是在完成炊事目的的情况下,则使煤燃在相当程度上处于一种无节制的“慌燃”状态中,因此,
技术介绍
的“直火型”结构的炊、暖炉具及其传统的铁皮制烟筒不仅在燃煤耗能上存在着突出的问题,而且在冬季千家万户使用时,还会挥发出大量的烟尘,是导致和构成冬季环境污染的一个主要途径。另外,传统的铁皮制烟筒长期以来一直为纯手工加工制作,不仅在方法上原始落后,效率低,而且质量上良莠不整而使按装困难,同时,现代生活中的取暖方式在沿用传统的铁皮制烟筒已明显不相适应,而铁皮制的外壳箱体由于属于半机械化,半手工加工制作方式,要经过板材压制成型、焊接组装等十几道工序才能完成,不仅存在着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的问题,而且由于受制造工艺的制约,在产品的外在质量,使用质量上都无法尽其完善,也由于金属薄板应用在炊、暖炉具的外壳箱体和传统的烟筒上,具有易锈蚀、易碱化不可抗拒的因素,一经使用数年锈痕斑斑,不仅使整台炉具在使用寿命上为之下降,而且一旦锈蚀而废弃,无任何再回收利用的价值,因此,
技术介绍
的炊、暖炉具在应用中,在燃煤耗能上,原材料的合理使用上,生产效率上仍至环境保护问题上,从整体框架结构上实际上已构成为一种“高消耗”性质的民用日用商品,存在着潜在性和具大的浪费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向公众提供一种“聚火直烧’、“强力辐射”燃烧技术形式和具有反向燃烧技术特点的炊、暖炉具制品和一种与之相配套使用的双风道烟筒,它不仅可以解决
技术介绍
尚未能解决的炊、暖兼顾问题和煤燃的“持续有效燃烧时间”问题,而且形成的“半封闭”状态下的燃烧技术形式可将煤燃过程中烟尘的挥发对环境构成的污染及危害程度控制在最低可能情况下,而双管强力供水管和扁制管状供水主管可充分提高炊、暖炉具的供水能力和热水循环,同时,由于在炊、暖炉具的结构上,热能转换上和炉具的隔热保温上及炉具内的局部受热区域的保护措施上,均得到了较好的解决,因此,在炊、暖炉具的外壳箱体和与之相配套使用的双风道烟筒各管件的制作上,向公众提供一种特别适用的塑制成型工艺的制作方法,以取代
技术介绍
炊、暖炉具的铁皮制外壳箱体和传统的铁皮制烟筒及其相对落后的生产工艺及其方法。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在塑制箱体的底部,预制有长方形呈开口式的凹状体,其长方形凹状体的开口与箱体正面底部的清灰孔相贯通,在清灰孔内的两侧及上端的嵌口上,预制有凸起的筋,在箱体内底部的平面隔台上,预制有数根支柱,在每个支柱的上面均放置隔热垫。“通过数根支柱及隔热垫形成的支点上面放置炉箅,炉瓦放置在炉箅上,接火平盘放置在换热水套内的炉瓦上,围绕着炉瓦的下半部,套装有双层空心套。当炉瓦中下半部的余热向四周传导时,双层空心套可将热能的传导起到隔离作用,并通过数根支柱及隔热垫形成的支点将热能传导进一步分散乃至消除,从而可达到炊、暖炉具安全应用塑制箱体的目的。换热水套套装在炉瓦的上半部,在炉瓦与换热水套和双层空心套之间以及换热水套和双层空心套与箱体四周之间均填装有保温材料,在两换热水套的中间设有一双管强力供水主管,呈扁制管状的两个支管口径的端口分别焊接在两换热水套的上端内侧,在双管强力供水主管的下面,设置有“内置式”烟道弯头,其一端口朝上放置,另一端口则凸出于箱体后侧的出烟孔。在箱体后侧中间部分及出烟孔以上位置,预制成凸出于箱体后侧的凸缘形式,在箱体内的四个角和其前侧的中间位置,分别预制成管状空心体,由于隔热垫块略高于箱体内的管状空心体内的上端放置,当炉盘按装在箱体上端的隔热垫块上时,炉盘的下端面与箱体的上端面略形成为一定的空隙。预制在炉盘后侧的凸缘与箱体后侧的凸缘部分构成为凸出于炉体后侧出烟孔以上位置的凸缘结构形式。同时,预制在炉盘四周外缘与口径之间加长的导热封闭筋则伸入到炉体内的保温层中。对于双筒炊、暖炉具的炉盘,设在炉盘两口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风道民用炊事、取暖炉具,在箱体[4]或[29]的底部,预制在平面隔台上的数根支柱及隔热垫[18]形成的支点上面放置炉箅[17],炉瓦[5]放置在炉箅上,换热水套[6]套装在炉瓦的上半部,在炉瓦[5]与换热水套[6]和双层空心套[16]之间以及换热水套[6]和双层空心套[16]与箱体之间均填装有保温材料,封火盖[31]、锥度接火圈[32]放置于炉瓦[5]上端的接火平盘[10]的上端、炉盘[7]或[28]按装在箱体[4]或[29]上端的隔热垫块[25]上,炉圈[14]放置于炉盘口径的上端和包括一个炉具清灰盒,与炊、暖炉具相配套使用的双风道烟筒由连接套[35]、烟筒主管[36]、三节弯头[37]以及一个烟道清灰装置组成,其特征是:a.导热圈[8],在其圆圈内,预制有呈均布状的V型槽,在其圆圈的外侧,预制有呈 均布状的导热翅,在其高度中间部位及其相对应的位置分别开有一长形孔,导热圈8的两长形孔与炉盘[7]或[28]口径下沿的出火孔上下相错,同处于一个轴线方向,以其圆圈外侧呈均布状的导热翅焊接在换热水套[6]内的上端位置。b.聚火直烧盖[13] 和强力辐射盖[9],两盖体均为一呈缺口状的圆盘,以两盖体圆盘外缘的缺口与炉盘[7]或[28]口径下沿的出火孔在轴线位置上相一致的方向,放置在换热水套[6]内导热圈[8]的上端。c.炊、暖兼顾盖[27]为一呈开口状凹形型腔的盖体,以其型腔 的开口与导热圈[8]的长形孔及炉盘[7]或[28]口径下沿的出火孔相一致的方向,放置于导热圈[8]的圆圈内。d.双管强力供水主管[11]的两个支管以并联的形式合成为一个供水口径,两个支管口径的端口分别焊接在两换热水套[6]的中间内侧上端 位置。e.在双管强力供水主管[11]的下面位置,设置有一“内置式”烟道弯头[12],其一端口朝上放置,另一端口则与箱体[4]后侧的出烟孔相通连。f.一呈扁制管状的供水主管[26]焊接在单筒换热水套[6]的后侧上端位置,其口径的宽度形 状大于高度形状。g.“内置式”烟道[30]为一拱形体,当拱形体的两侧立面紧靠单筒换热水套[6]的外圈后侧固定时,其凹形状的型腔与换热水套[6]的外圈形成为一垂直的烟道,拱形体其底端一段横置的管径与箱体[29]后侧的出烟孔相通连。h. 在炉瓦[5]的下半部,套装有双层空心套[16]。i.在箱体[4]或[29]内的底部,预制有呈长方形开口式的凹状体,其长方形凹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爱国
申请(专利权)人:张爱国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7[中国|山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