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便卸灰的蜂窝煤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76356 阅读:1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方便卸灰的蜂窝煤炉,包括炉壳(1)、炉胆(2)、炉桥(4)、灰池(5)和炉面板(6),炉胆(2)置于炉壳(1)内,炉胆(2)与炉壳(1)间设保温层(3),炉面板(6)置于炉胆(2)上方,灰池(5)设于炉胆(2)下方,炉桥(4)置于炉胆(2)与灰池(5)间,炉桥(4)包括管状体(41)和设置于管状体(41)上端的法兰固定圈盘(43),管状体(41)内壁上设有呈均匀分布的三个或三个以上带刀刃(421)的斜刀(42),各刀(421)下端的刀尖(422)所形成的环(423)的口径小于蜂窝煤的外径,法兰固定圈盘(43)的上表面与炉胆(2)对接,下表面与灰池(5)对接。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向下卸灰方便、燃烧效果好方便调节吊火高度等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民用节煤炉灶,具体涉及一种蜂窝煤炉的结构改进。
技术介绍
目前的蜂窝煤炉,其炉桥只有支承蜂窝煤燃烧的作用,没有向下卸灰的作用。少数饮食灶,其炉桥除有支承蜂窝煤燃烧的作用外,还具有向下卸灰的作用。但是其炉桥结构复杂、笨重、成本高,卸灰麻烦,炉灶不密封,可靠性差,使用寿命短。如搅动破碎式卸灰炉桥,靠二根炉桥轴上的许多齿,通过炉体外二个传动齿轮,在相对转动时将煤灰搅碎卸下,操作时费劲,且二根炉桥轴使用一段时间后,被高温烧死失灵,转不动。切割式卸灰炉桥,它的切割主轴容易被高温烧死失灵,而且炉具密封性差,封火性能差,切割高度不能调节,煤灰切不下来或者切着灰上燃煤,不便使用。而且,现有的蜂窝煤炉没有对蜂窝煤的定位和调节炉口吊火高度的功能。蜂窝煤在炉桥中心位置上的摆放完全受操作者的控制,随意性强,不能准确对中摆放;若燃煤与炉胆壁之间的间隙不均,将影响燃烧,减少炉具的火力强度。目前各地生产的蜂窝煤高度普遍大于国家标准,差别有大有小,而炉具的炉桥到炉口的高度即蜂窝煤燃烧的炉膛高度是固定的。当蜂窝煤整体高度超过炉口时,吊火高度过低,严重影响炉具的火力强度,使火力强度减少,热效率降低。一般炉胆高度的设计是根据炉具使用一节蜂窝煤,二节蜂窝煤,三节蜂窝煤,四节蜂窝煤等,加上合理的吊火高度而定。即炉胆高度规格有一节炉胆,二节炉胆,三节炉胆,四节炉胆等。一节蜂窝煤的标准高度应用最多的是70mm,许多地方也采用75mm、80mm等标准。当蜂窝煤在炉胆中总高度超出炉胆高度后,节煤炉使用效果很差,甚至不能用。目前的节煤炉没有能调节燃煤高度的功能,更没有能调节燃煤高度的炉桥。先进的节煤炉全面推广受到蜂窝煤高度的限制。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向下卸灰方便、可使蜂窝煤中心与炉胆中心重合、燃烧效果好、以及可方便调节吊火高度的方便卸灰的蜂窝煤炉。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方便卸灰的蜂窝煤炉,包括炉壳、炉胆、炉桥、灰池和炉面板,所述炉胆置于炉壳内,炉胆与炉壳之间填设有保温层,炉面板置于炉胆上方,灰池设于炉胆下方,其特征在于所述炉桥,包括管状体和设置于管状体上端的法兰固定圈盘,所述管状体内壁上设有呈均匀分布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斜刀,所述斜刀上设有由上至下向管状体孔中心倾斜的刀刃,各刀刃下端的刀尖所形成的环的口径小于蜂窝煤的外径,法兰固定圈盘的上表面与炉胆对接,下表面与灰池对接。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斜刀沿刀刃的水平截面形状成锐角形,垂直截面形状近似直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其水平直角边为斜刀的水平切割长度,垂直直角边为斜刀垂直切割长度,三角形斜边长度为刀刃的长度。所述管状体的内孔为上大下小的锥孔。所述的管状体为圆形或方形金属管体。所述管状体内壁上开有槽孔,所述槽孔设于相邻两斜刀之间。所述槽孔为圆弧形或U形。所述管状体、斜刀和法兰固定圈盘采用整体浇铸成型。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的方便卸灰的蜂窝煤炉,其内设有带多个斜刀的炉桥,对蜂窝煤呈立体支承,可使放置于其中的蜂窝煤中心与炉桥中心及炉胆中心重合,使蜂窝煤与炉胆间的间隙均匀,通风燃烧效果最佳。换煤卸灰时,将新煤放在燃煤上面,并给予一定的向下压力,在设有斜刀的炉桥上的煤灰被斜刀切割往下滑,至新煤上平面下滑到炉口下面适当的吊火位置,这时换煤卸灰同时完成,非常方便。同理,当蜂窝煤整体高度超过炉口时,用上述换煤卸灰的方法可以调整蜂窝煤与炉口间的吊火高度,使蜂窝煤燃烧火力达到最旺、热效率最高。在斜刀之间,管体上开有槽孔,减轻了炉桥的重量和成本,更便于燃煤通风。综上所述,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可将蜂窝煤定位于炉桥及炉胆中心,使蜂窝煤中心与炉桥中心重合及炉胆中心重合,向下卸灰方便并可方便地调节吊火高度等特点。其结构简单,成本低,易制造,可靠性高。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主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俯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左视图;图4为炉桥的结构示意主视图;图5为炉桥的结构示意俯视图。图中各标号表示1、炉壳 2、炉胆3、保温层 4、炉桥5、灰池 6、炉面板41、管状体 411、槽孔42、斜刀421、刀刃422、刀尖 423、形成的环43、法兰固定圈盘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2、3所示,本专利技术的方便卸灰的蜂窝煤炉,包括炉壳1、炉胆2、炉桥4、灰池5和炉面板6,炉胆2置于炉壳1内,炉胆2与炉壳1之间填设有保温层3,炉面板6置于炉胆2上方,灰池5设于炉胆2下方,炉桥4置于炉胆2与灰池5之间。如图4、5所示,炉桥4由管状体41和设置于管状体41上端的法兰固定圈盘43构成,管状体41可为圆形或方形的金属管体,本例中为圆形,管体带有一定锥度,其内孔为上大下小的锥孔,管状体41内壁上设有呈均匀分布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斜刀42,支承蜂窝煤,本例中为五个,斜42上设有由上至下向管状体41孔中心倾斜的刀刃421,刀刃421与管状体41内壁面成锐角,并朝向管状体41的上平面,各刀刃421下端的刀尖422所形成的环423的口径小于蜂窝煤的外径,本例为圆环,该圆环的直径D小于蜂窝煤的外径,在斜刀42上放置蜂窝煤。蜂窝煤水平放置于斜刀42上,蜂窝煤中心与炉胆2中心重合,使蜂窝煤与炉胆2间的间隙均匀,以达到最佳的通风燃烧效果。法兰固定圈盘43的上表面与炉胆2对接,下表面与灰池5对接。如图4、5中所示,斜刀42沿刀刃421的水平截面形状成锐角形,垂直截面形状近似直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其水平直角边为斜刀42的水平切割长度,垂直直角边为斜刀42垂直切割长度,三角形斜边长度为刀刃421的长度。为减轻本蜂窝煤炉桥的重量和减少成本,且便于燃煤通风,在管状体41内壁上开有圆弧形或U形槽孔411,该槽孔411设于相邻两斜刀42之间。管状体41、斜刀42及法兰固定圈盘43可采用整体浇铸成型。使用时,蜂窝煤放置于炉桥4上,由斜刀42支承。换煤卸灰时,将新煤放在燃煤上面,并给一定向下压力,在带斜刀42的炉桥4上的煤灰将被斜刀42切割往下滑,直到新煤上平面下滑到炉口下面适当的吊火位置,换煤卸灰同时完成,非常方便。同理,当蜂窝煤整体高度超过炉口时,用上述换煤卸灰的方法可以调整蜂窝煤与炉口间的吊火高度,即在超出炉口上的蜂窝煤上向下加压,使蜂窝煤最下层被切割下滑,超出炉口的蜂窝煤跟着下滑,滑至合理吊火高度为止,使蜂窝煤燃烧火力达到最旺、热效率最高。权利要求1.一种方便卸灰的蜂窝煤炉,包括炉壳(1)、炉胆(2)、炉桥(4)、灰池(5)和炉面板(6),所述炉胆(2)置于炉壳(1)内,炉胆(2)与炉壳(1)之间填设有保温层(3),炉面板(6)置于炉胆(2)上方,灰池(5)设于炉胆(2)下方,炉桥(4)置于炉胆(2)与灰池(5)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炉桥(4),包括管状体(41)和设置于管状体(41)上端的法兰固定圈盘(43),所述管状体(41)内壁上设有呈均匀分布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斜刀(42),所述斜刀(42)上设有由上至下向管状体(41)孔中心倾斜的刀刃(421),各刀刃(421)下端的刀尖(422)所形成的环(423)的口径小于蜂窝煤的外径,法兰固定圈盘(43)的上表面与炉胆(2)对接,下表面与灰池(5)对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便卸灰的蜂窝煤炉,其特征在于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方便卸灰的蜂窝煤炉,包括炉壳(1)、炉胆(2)、炉桥(4)、灰池(5)和炉面板(6),所述炉胆(2)置于炉壳(1)内,炉胆(2)与炉壳(1)之间填设有保温层(3),炉面板(6)置于炉胆(2)上方,灰池(5)设于炉胆(2)下方,炉桥(4)置于炉胆(2)与灰池(5)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炉桥(4),包括管状体(41)和设置于管状体(41)上端的法兰固定圈盘(43),所述管状体(41)内壁上设有呈均匀分布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斜刀(42),所述斜刀(42)上设有由上至下向管状体(41)孔中心倾斜的刀刃(421),各刀刃(421)下端的刀尖(422)所形成的环(423)的口径小于蜂窝煤的外径,法兰固定圈盘(43)的上表面与炉胆(2)对接,下表面与灰池(5)对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毛祖新胡经政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万家工贸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3[中国|湖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