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燃烧加温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76187 阅读:2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燃烧加温装置。由副流路管,进气管,燃烧室头部,燃烧管,掺混管,排气管组成,燃烧室头部固有主、副喷油环,掺混管上连接有后掺混涡壳,管壁内还设有隔热屏,进气管上设有分流蝶阀和前掺混涡壳。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费用低,流动损失小,火焰稳定性好,燃烧效率高。由于采用主、副喷油环,直流喷嘴分区供油,燃油雾化好,采用涡壳式进气,气流进出口流畅,均匀性好,隔热屏上设有气膜冷却孔,掺混管寿命长。此装置不工作时,可作排气管道使用。(*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燃烧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实验用的燃烧加温装置
技术介绍
燃烧室是航空发动机的三大部件之一。在设计和研制过程中需对燃 烧室进行全尺寸试验,为了模拟实际发动机工况,要对燃烧室进口气流进 行加温。目前采用的方法有两种 一是间接加温,二是直接加温。直接加 温即把低温空气直接与高温燃气掺混,从而提高燃烧室进气温度,此法又 称为废气加温,其优点是简单,缺点是进入燃烧室的气流被燃气污染与实 际发动机情况不相符。而间接加温,是通过换热器来提高进入燃烧室的进 气温度,燃烧室进口气流不会被污染,与发动机真实情况相符,故在燃烧 室试验设备中广泛采用,但是间接加温需要高温气流,现有提供高温气流 的装置费用昂贵,结构复杂,温度分布均匀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结构简单, 费用低,流动损失小,加温快,温度分布好的燃烧加温装置。本技术的燃烧加温装置是由副流路管,进气管,燃烧室头部, 燃烧管,掺混管和排气管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燃烧室头部固有主、副 喷油环;掺混管上连接有后掺混涡壳,管壁内还设有隔热屏;所述的进气管上设有分流蝶阀和前掺混涡壳。为了进一步实现上述目的,所述的主、副喷油环上固接有5 10个 喷油杆,每个喷油杆上设有2 6个喷嘴。所述的隔热屏上开有5 20排,孔径为1 5毫米,孔间距为5 10 毫米的气膜冷却孔。本技术的燃烧加温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结构简单,费用低, 流动损失小,火焰稳定性好,燃烧效率高。由于采用主、副喷油环,直流 喷嘴分区供油,燃油雾化好,采用涡壳式进气,气流进出口流场,均匀性 好,隔热屏上设有气膜冷却孔,掺混管寿命长。此装置不工作时,可作排 气管道使用,不影响其工作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副流路管,2、进气管,3、膨胀节,4、双路进油管,5、点 火器,6、燃烧管,7、掺混管,8、分流管,9、前进气口, 10、分流蝶阀, 11、前掺混涡壳,12、主喷油环,13、稳定器,14、后掺混涡壳,15、排 气管,16、隔热屏,17、燃烧室头部,18、副喷油环,19、后进气口。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燃烧加温装置由分流管8,进气管2,燃烧室头部17, 燃烧管6,掺混管7,排气管15和副流路管1组成。燃烧室头部17固有 主、副喷油环12、 18,掺混管7上连接有后掺混涡壳14,掺混管7内壁 上还设有隔热屏16,隔热屏16上开有10排,孔径为2毫米,孔间距为7 毫米的气膜冷却孔。进气管2上设有分流蝶阀10和前掺混涡壳11。副流路管l,进气管2,燃烧室头部17,燃烧管6,掺混管7,排气 管15依次连接,分流管8上设有前进气口 9,副流路管1上设有膨胀节3, 副流路管1进口与分流管8连接、出口与掺混管7上的后掺混涡壳14相 连。燃烧室头部17还设有带V型的稳定器13和点火器5,主喷油环12、 副喷油环18上各固接有8个喷油杆,主喷油环12的每个喷油杆上固接有 4个喷嘴,副喷油环18的每个喷油杆固接有2个喷嘴。工作时,来自主燃烧室温度为60(TC的气流和新鲜空气通过前进气口 9进入分流管8。分流蝶阀10调节进入进气管2和副流路管1的气流量比 例,从前进气口9进入的新鲜空气, 一部分通过进气管2,另一部分通过 副流路管1进行掺混冷却,新鲜空气由后进气口 19、前掺混涡壳11进入 进气管2,与来气流均匀混合进入燃烧室头部17,再进入燃烧管6燃烧产 生高温燃气,高温燃气进入掺混管7,副流路管1来的低温气流经掺混管 7上的后掺混涡壳14进入隔热屏16,对掺混管7的管壁冷却,经隔热屏 16上的环状气膜冷孔进入掺混管7内与高温燃气均匀混合后,经排气管 15排出。权利要求1、一种燃烧加温装置,由副流路管(1),进气管(2),燃烧室头部(17),燃烧管(6),掺混管(7)和排气管(15)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燃烧室头部(17)固有主、副喷油环(12、18);掺混管(7)上连接有后掺混涡壳(14),管壁内还设有隔热屏(16);所述的进气管(2)上设有分流蝶阀(10)和前掺混涡壳(11)。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燃烧加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 副喷油环(12、 18)上固接有5 10个喷油杆,每个喷油杆上设有2 6个喷嘴。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燃烧加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隔 热屏(16)上开有5 20排,孔径为1 5.毫米,.孔间距为5 10毫 米的气膜冷却孔。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燃烧加温装置。由副流路管,进气管,燃烧室头部,燃烧管,掺混管,排气管组成,燃烧室头部固有主、副喷油环,掺混管上连接有后掺混涡壳,管壁内还设有隔热屏,进气管上设有分流蝶阀和前掺混涡壳。本技术结构简单,费用低,流动损失小,火焰稳定性好,燃烧效率高。由于采用主、副喷油环,直流喷嘴分区供油,燃油雾化好,采用涡壳式进气,气流进出口流畅,均匀性好,隔热屏上设有气膜冷却孔,掺混管寿命长。此装置不工作时,可作排气管道使用。文档编号F23R3/28GK201246765SQ20082005382公开日2009年5月27日 申请日期2008年7月25日 优先权日2008年7月25日专利技术者阳 张, 王录峰, 罗国良, 蒋荣伟 申请人:中国航空动力机械研究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燃烧加温装置,由副流路管(1),进气管(2),燃烧室头部(17),燃烧管(6),掺混管(7)和排气管(15)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燃烧室头部(17)固有主、副喷油环(12、18);掺混管(7)上连接有后掺混涡壳(14),管壁内还设有隔热屏(16);所述的进气管(2)上设有分流蝶阀(10)和前掺混涡壳(11)。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荣伟王录峰张阳罗国良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航空动力机械研究所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3[中国|湖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