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屋顶薄型防雨重力通风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756212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1 15: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屋顶薄型防雨重力通风器,基座上方设置有主框架,主框架内部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数个等距布置的上格栅、与上格栅对应布置的下格栅、数组等距布置的支撑件;任意一组支撑件均在主框架内的前后两端对称布置;主框架左端的中部设置有隐藏线槽,主框架内与隐藏线槽上部对应处设置有固定挡板,固定挡板的顶面设置有驱动机构,驱动机构的输出端通过驱动连杆与靠近驱动连杆输出端的上格栅中部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开启与关闭设置为格栅式腔体铝型材,格栅设置了三道密封卡槽,解决了对密封较高要求的建筑,格栅开启关闭采用水平滑动的方式,同时对不锈钢轴及滑轮进行隐藏式处理,避免了雨水腐蚀及生锈的问题。

A roof thin type rainproof gravity ventila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屋顶薄型防雨重力通风器
本技术属于商业建筑,公共建筑及工业建筑
,特别涉及一种屋顶薄型防雨重力通风器,适用于高温,高热的建筑,比如钢铁厂、玻璃厂、焊接车间、汽车厂、焚烧厂、电厂等。
技术介绍
现有的通风器材料,选择彩钢板铁皮,阳光板,钢架龙骨等组合而成,常见的侧弧形,矩形,碗形,箱形等,结构采用并列式,间隔式,骨架式等。现有技术的通风器产品存在以下技术缺陷:体积庞大,笨重,铁皮易生锈腐蚀漏水,结构组合性能差,后期维护成本高,钢结构负荷大,密封性能差,通风及防雨结构不能满足使用需要。如何设计一种屋顶薄型防雨重力通风器,如何对密封较高要求的建筑避免雨水腐蚀及生锈的问题,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屋顶薄型防雨重力通风器,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通风器体积庞大,笨重,铁皮易生锈腐蚀漏水,结构组合性能差,后期维护成本高,钢结构负荷大,密封性能差,通风及防雨结构不能满足使用需要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屋顶薄型防雨重力通风器,包括主框架、基座,所述的基座上方设置有叶片,叶片包含上叶片、下叶片及支撑件,主框架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数个等距布置的上格栅、与上格栅对应布置的下格栅、数组等距布置的叶片及上叶片两端的连接挡板;任意一组支撑件均在上叶片、下叶片内侧等距对称布置;隐藏线槽安装在主体框架左端,与隐藏线槽上部对应处设置有固定挡板,固定挡板的顶面设置有驱动机构,驱动机构的输出端通过驱动连杆与靠近驱动连杆输出端的上格栅中部连接,通过采用这种技术方案:驱动机构作为上格栅、下格栅开启关闭的动力输出;驱动连杆是受力杆件,把力传输给上格栅、下格栅使其开启关闭;主框架右端面上设置有前挡板;任意一个叶片与任意一个下叶片内侧等距布置支撑件,支撑件分别与上叶片与下叶片连接,任意一个上叶片下端均设置有第一道防水槽,任意一个下叶片下端均设置有第二道防水槽,下叶片下端通过铆接与基座的顶面连接。通过采用这种技术方案:第一道防水槽在雨水落下时进行收集,排水槽里面的水沿着排水槽向叶片的两端流动,沿着滴水檐落下;第一道防水槽10水满或者因为风卷住雨水,雨水会被带到第二道排水槽,排水槽里面的水沿着排水槽向叶片的两端流动,然后落到基座以外;叶片的两端设置有对称布置的风罩,风罩的上端与连接挡板连接;风罩的下端与基座上的螺栓槽内的螺栓连接,连接挡板与每一片的上叶片的上端连接,连接挡板上设置有上下轴,轴上水平方向设置数组等距布置的轴,每个轴上装有滑轮,滑轮与上下格栅两端的滑轮卡槽套在一起,实现上下格栅的水平滑动;通过采用这种技术方案:风罩用来避风、隐藏滑轮及轴,避免雨水、空气腐蚀生锈;轴采用不锈钢材质;驱动连杆输出端推动与其连接的上格栅,上格栅带动下格栅水平滑动,实现开启或关闭;于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的支撑件采用U形铝型材,U形铝型材的开口角度为钝角;通过采用这种技术方案:U形铝型材使其受力强度更高。于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任意一个所述的支撑件与上叶片、下叶片均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上叶片与下叶片的长度超出基座,下叶片通过铆接固定在基座的顶面上;通过采用这种技术方案:上叶片和下叶片长度突出基座,更有利于水排到室外。于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的驱动机构采用电动杆或气动杆中的任意一种,驱动机构的外圈设置有保护罩,便于雨水天气保护驱动机构;于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任意一个所述的上下格栅均装有密封毛刷A,关闭时实现与每一片上叶片的顶面形成密封;任意一个下叶片的下端均设置有第二道防水槽;通过采用这种技术方案:第一道防水槽水满或者因为风卷住雨水,雨水会被带到第二道排水槽,排水槽里面的水沿着排水槽向叶片的两端流动,然后落到基座以外。于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的基座两侧设置有对称布置的螺栓槽,螺栓槽固定在基座的两侧,螺栓槽为第三密封槽,第三密封槽上设置有密封毛刷B,任意一个螺栓槽的前后两端均设置有数个等距布置的螺栓,螺栓槽内的螺栓用于连接风罩的下部,风罩的上部与连接挡板的上端连接。如上所述,本技术的一种屋顶薄型防雨重力通风器,结构合理,实现了通风器全天候的通风降温排烟排热的功能,叶片的支撑结构改为U型铝型材,减少了一个支撑构件的加工及安装,同时提高了支撑强度,开启与关闭设置为格栅式腔体铝型材,格栅设置了三道密封卡槽,解决了对密封较高要求的建筑,格栅开启关闭采用水平滑动的方式,同时对不锈钢轴及滑轮进行隐藏式处理,避免了雨水腐蚀及生锈的问题,推广应用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开启状态主视图。图2为图1的左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关闭状态主视图。图中:1.驱动机构;2.保护罩;3.驱动连杆;4.上格栅;5.下格栅;6.密封毛刷A;7.上叶片;8.下叶片;9.前挡板;10.第一道防水槽;11.第二道防水槽;12.螺栓槽;13.基座;14.支撑件;15.隐藏线槽;16.固定挡板;17.连接挡板;18.滑轮;19.风罩。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请参阅图1至图3。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技术可实施的范畴。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屋顶薄型防雨重力通风器,包括主框架、基座13,基座上装有螺栓槽12,两侧对称布置,所述的基座13上部设置有叶片,叶片包含上叶片7、下叶片8及支撑件14,叶片内侧数组等距布置的支撑件14,上叶片7两端设有连接挡板17,连接挡板17内侧设置有数个等距布置的上格栅4、与上格栅4对应布置的下格栅5;上叶片7与下叶片8连接,支撑件14与上叶片7与下叶片8连接,上叶片7下端设有第一道防水槽10;下叶片8下端设有第二道防水槽11,通过采用这种技术方案:第一道防水槽在雨水落下时进行收集,排水槽里面的水沿着排水槽向叶片的两端流动,沿着滴水檐落下;第一道排水槽水满或被风卷到第二道排水槽时,排水槽里面的水沿着排水槽向叶片的两端流动,然后落到基座以外。如图2所示,主体框架左端第一片叶片的中部设置有隐藏线槽15,隐藏线槽15上部对应处设置有固定挡板16;如图3所示,固定挡板16的顶面设置有驱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屋顶薄型防雨重力通风器,包括主框架、基座(1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基座(13)上方设置有叶片,叶片包含上叶片(7)、下叶片(8)和支撑件(14),上叶片(7)的两端设置有连接挡板(17),连接挡板(17)与任意一片上叶片(7)连接,连接挡板(17)内侧设置数个等距布置的上格栅(4)、与上格栅(4)对应布置的下格栅(5);上叶片(7)、下叶片(8)内侧布置数组等距的支撑件(14);隐藏线槽(15)安装在左端第一片叶片中部,隐藏线槽(15)上部对应处设置有固定挡板(16),固定挡板(16)的顶面设置有驱动机构(1),驱动机构(1)的输出端通过驱动连杆(3)与靠近驱动连杆(3)输出端的上格栅(4)中部连接,驱动机构(1)上部是驱动机构保护罩(2),驱动机构保护罩(2)固定在固定挡板(16)上,主框架右端面上设置有前挡板(9);/n任意一个上叶片(7)下部均设置有第一道防水槽(10),任意一片下叶片(8)的下部均设置有第二道防水槽(11);/n主框架的两侧即叶片的两端设置有对称布置的风罩(19),风罩(19)的上部分别通过连接挡板(17)安装在数组等距布置的每一片上叶片(7)上端;连接挡板(17)为两侧对称布置,连接挡板(17)上设有上下轴,水平方向轴是数组等距布置,滑轮(18)套进轴内,上格栅(4)与下格栅(5)两端设有滑轮卡槽,上格栅(4)的滑轮卡槽与下格栅(5)的滑轮卡槽分别套进对应的上下滑轮内,任意一个上格栅(4)与下格栅(5)分别设置有密封毛刷A(6);/n驱动连杆(3)输出端推动与其连接的上格栅(4),上格栅(4)带动下格栅(5)在水平方向运动,实现开启或关闭。/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屋顶薄型防雨重力通风器,包括主框架、基座(1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基座(13)上方设置有叶片,叶片包含上叶片(7)、下叶片(8)和支撑件(14),上叶片(7)的两端设置有连接挡板(17),连接挡板(17)与任意一片上叶片(7)连接,连接挡板(17)内侧设置数个等距布置的上格栅(4)、与上格栅(4)对应布置的下格栅(5);上叶片(7)、下叶片(8)内侧布置数组等距的支撑件(14);隐藏线槽(15)安装在左端第一片叶片中部,隐藏线槽(15)上部对应处设置有固定挡板(16),固定挡板(16)的顶面设置有驱动机构(1),驱动机构(1)的输出端通过驱动连杆(3)与靠近驱动连杆(3)输出端的上格栅(4)中部连接,驱动机构(1)上部是驱动机构保护罩(2),驱动机构保护罩(2)固定在固定挡板(16)上,主框架右端面上设置有前挡板(9);
任意一个上叶片(7)下部均设置有第一道防水槽(10),任意一片下叶片(8)的下部均设置有第二道防水槽(11);
主框架的两侧即叶片的两端设置有对称布置的风罩(19),风罩(19)的上部分别通过连接挡板(17)安装在数组等距布置的每一片上叶片(7)上端;连接挡板(17)为两侧对称布置,连接挡板(17)上设有上下轴,水平方向轴是数组等距布置,滑轮(18)套进轴内,上格栅(4)与下格栅(5)两端设有滑轮卡槽,上格栅(4)的滑轮卡槽与下格栅(5)的滑轮卡槽分别套进对应的上下滑轮内,任意一个上格栅(4)与下格栅(5)分别设置有密封毛刷A(6);
驱动连杆(3)输出端推动与其连接的上格栅(4),上格栅(4)带动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樱歌
申请(专利权)人:万曼实业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