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废气处理方法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755620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1 15:0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复合废气处理方法及装置,本处理方法将生物处理工序与燃烧处理工序联合,有效处理医药、化工行业产生的高浓度废气,废气处理效率大于99.5%,同时大幅降低成本。

Composite waste gas treatment method and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复合废气处理方法及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废气处理领域,尤其涉及复合废气处理方法及装置。
技术介绍
在医药、化工等行业产生的废气中有含氮、含硫、含氯等物质,且废气的总浓度高,含有大量有害物质,危害人体健康以及环境。目前对于此类废气的处理一般采用如下方式:1、吸附法,以吸附剂选择性结合废气中成分,达到去除效果,存在能耗高、成本高的缺点。2、吸收法,以溶剂吸收废气中成分,再生解析,吸附剂循环运转费用高。3、燃烧法,高温条件下,催化燃烧废气,但如果只采用单一的催化燃烧处理废气不仅不能达标排放,还会对设备的各方面要求有很大的要求,不达标废气的浓度中,有机废气分解不彻底,存在安全隐患,同时废气中部分成分会导致催化剂不可逆中毒,进一步降低处理效果,增加处理费用。4、生物法,利用微生物降解废气中有机物,成本低,去除率高,但只适用浓度较小的废气,因此需要另外研发新的技术,以处理医药、化工行业的高浓度废气。因此需要寻求新的途径以解决医药、化工等行业产生的高浓度废气。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复合废气处理方法及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文件第一方面提供复合废气处理方法,技术方案是:复合废气处理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1)生物处理工序:以溶剂吸收复合废气中部分成分,调节酸碱性,之后在已接种复合菌剂的挂膜填料上处理复合废气,复合菌剂包括25%-32%的假单胞菌、15%-22%的枯草芽孢杆菌、18%-22%的短稳芽孢杆菌、4%-7%的寡养单胞菌、8%-13%的蜡样芽孢杆菌及10%-16%巨大芽孢杆菌;2)燃烧处理工序:将经过生物处理工序的复合废气排入装有金属催化剂的催化燃烧炉内进行催化燃烧。本处理方法将生物处理工序与燃烧处理工序联合,有效处理医药、化工行业产生的高浓度废气,其中研发新型复合菌剂,通过各菌种的协同作用处理高浓度复合废气中的硫、磷、氯、硅等成分,避免此类成分在浓度较高作用下大幅影响燃烧处理的效果以及大大降低贵金属催化剂的寿命,同时配合燃烧工序,废气处理效率大于99.5%,同时大幅降低成本。进一步,复合菌剂包括30%的假单胞菌、20%的枯草芽孢杆菌、20%的短稳芽孢杆菌、5%的寡养单胞菌、10%的蜡样芽孢杆菌及15%巨大芽孢杆菌。进一步,贵金属催化剂包括Pt、Pd,按质量计,Pt:Pd=4:1,贵金属催化剂中Pt、Pd的含量在0.3-1.2g/l,优选在0.5-0.7g/L,更佳地为0.6g/L,进一步提高催化处理效果。进一步,燃烧处理工序中,炉体内起燃温度在280℃-300℃。本申请文件第二方面还提供复合废气处理装置,包括:生物处理装置,包括预处理单元及生物处理单元,预处理单元包括第一喷淋机构,以调节复合废气的酸碱性,生物处理单元包括填料层以及第二喷淋机构,填料层为附着有微生物菌种的填料;燃烧装置,具备一炉体,内设含金属催化剂的催化体,炉体进气口与生物处理装置中容器的出气口连接。本装置通过预处理单元喷淋处理废气,以将废气中酸碱性物质及溶于水的物质进行去除,进而通过附着有微生物菌种的填料以生物降解废气,生物降解后的废气排入炉体催化燃烧,最后排放。进一步,预处理单元包括由多面空心球组成的过滤层,过滤层上方设第一喷淋机构,且一侧单元腔壁开第一进气口,以供复合废气进入,过滤层下方一侧腔壁开口,以与生物处理单元连通。以过滤层滤掉废气中颗粒等,同时在过滤过程中喷淋溶剂,吸附废气中组分,以调节酸碱性。进一步,填料层上方设第二喷淋机构,填料层下方一侧腔壁上开口与预处理单元连通,其中填料根据实际工况进行填料的选择(火山岩、树皮、活性炭、高分子材料等)。进一步,燃烧装置中炉体优选催化燃烧炉,包括预加热室、催化室、燃烧室及二级换热系统,催化室内设催化体,其内置贵金属催化剂,燃烧室设加热装置,二级换热系统由相连接的外置换热器及内置换热器组成,其中内置换热器位于预加热室,外置换热器位于炉体外,容器中生物处理单元的出气口与预加热室进气口之间以管道连接,管道上设风机且管道与外置换热器连接。加热装置选用电加热器或燃烧器等,换热器选用板式换热器、列管换热器或翅片换热器等。风机作用下,生物处理后废气沿着管道进入外置换热器预加热,再进入内置换热器加热,再进入燃烧室,经加热高温氧化分解,之后进入催化室、预加热室,再依次进入内置换热器、外置换热器,最后排出,优选经高空烟囱排出。优选地,在燃烧室安装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其中温度传感器与加热装置连接,通过压力传感器监测室内的压力,温度传感器监测室内温度,加热装置根据监测的温度加热或停止加热。更佳地,温度传感器为2个,其一位于内置换热器出气口处,另一位于催化室入口处。更佳地,温度传感器优选铠装热电阻,当然也可选用其他类型的温度传感器。优选地,预加热室内安装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与加热装置连接。更佳地,预加热室进气口处设蓄热陶瓷,进一步提高余热利用率及防止高温冲击。更佳地,风机与位于预处理单元进气口处的压力传感器连接,以便调节功率。更佳地,风机与生物处理单元出气口连接的管道上安装阻火器。优选地,预处理单元、生物处理单元的一侧均设水箱,水箱通过循环水泵与第一喷淋机构、第二喷淋机构连接,且水箱内设电加热管。其中第一喷淋机构、第二喷淋机构优选喷淋头,通过管道与循环水泵连接。更佳地,水箱内设pH计、温度传感器、液位计。进一步,水箱上设循环水管、废水管,循环水管与外设的循环水系统连接,废水管与外设的排废水系统连接,循环水管、废水管上均设阀门。附图说明图1:复合装置的结构图。图中:1、生物处理装置;2、燃烧装置;4、风机;5、阻火器;10、箱体;11、预处理单元;12、生物处理单元;13、过滤层;14、填料层;15、第一喷淋机构;16、废水管;17、循环水管;18、第二喷淋机构;20、催化燃烧炉;21、预加热室;22、燃烧室;23、催化室;24、内置换热器;25、外置换热器;26、加热装置;27、烟囱;28、催化体;31、水箱;32、pH计;33、液位计;34、温度传感器;35、压力传感器;36、循环水泵;37、电加热管;38、阀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述,以使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更易于理解和掌握。一、复合处理装置参照图1,本复合处理装置包括生物处理装置1、燃烧装置2,其中生物处理装置选用箱体10作为容器,箱体内分别设预处理单元11及生物处理单元12,预处理单元包括采用多面空心球组成过滤层13,过滤层上方设第一喷淋机构15,且一侧单元腔壁开第一进气口,供复合废气进入,过滤层下方一侧腔壁开口,以与生物处理单元连通;生物处理单元包括设火山岩填料层14,填料层上方设第二喷淋机构18,填料层上附着微生物菌种,过滤层下方腔壁开口与填料层下方区域连通。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复合废气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以下步骤:/n1)生物处理工序:以溶剂吸收复合废气中部分成分,调节酸碱性,之后在已接种复合菌剂的挂膜填料上处理复合废气,复合菌剂包括25%-32%的假单胞菌、15%-22%的枯草芽孢杆菌、18%-22%的短稳芽孢杆菌、4%-7%的寡养单胞菌、8%-13%的蜡样芽孢杆菌及10%-16%巨大芽孢杆菌;/n2)燃烧处理工序:将经过生物处理工序的复合废气排入装有金属催化剂的催化燃烧炉内进行催化燃烧。/n

【技术特征摘要】
1.复合废气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生物处理工序:以溶剂吸收复合废气中部分成分,调节酸碱性,之后在已接种复合菌剂的挂膜填料上处理复合废气,复合菌剂包括25%-32%的假单胞菌、15%-22%的枯草芽孢杆菌、18%-22%的短稳芽孢杆菌、4%-7%的寡养单胞菌、8%-13%的蜡样芽孢杆菌及10%-16%巨大芽孢杆菌;
2)燃烧处理工序:将经过生物处理工序的复合废气排入装有金属催化剂的催化燃烧炉内进行催化燃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废气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复合菌剂包括30%的假单胞菌、20%的枯草芽孢杆菌、20%的短稳芽孢杆菌、5%的寡养单胞菌、10%的蜡样芽孢杆菌及15%巨大芽孢杆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废气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金属催化剂包括Pt、Pd,按质量计,Pt:Pd=4:1,催化剂中Pt、Pd的含量在0.3g-1.2g/L。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废气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燃烧处理工序中,炉体内起燃温度在280℃-300℃。


5.复合废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生物处理装置,包括预处理单元及生物处理单元,预处理单元包括第一喷淋机构,以调节复合废气的酸碱性,生物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晶尹玉雷张元友宫磊孔令迎王楷博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软控海科环保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