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空压机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减震式空压机,为解决现有空压机减震效果差的问题,所述支撑板与底板的四个边角处均通过可调试限位机构相连,所述底板的上表面位于中线位置处设置有与支撑板底部相连的减震机构,且底板的上表面位于减震机构的两侧位置处呈等距间隔设置有六个缓冲机构。本发明专利技术设计新颖,结构简单,利用钕磁铁的同级排斥原理进行减震,解决传统采用弹簧减震容易因长期运作导致弹簧疲劳性能下降的问题,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有效的提高了减震效果,避免在移动以及工作中因振动导致设备使用寿命下降的问题,设置有缓冲机构,通过缓冲弹簧的张力以及气压杆反向拉扯力的配合,使得减震效果更加平稳。
A shock absorption air compress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减震式空压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空压机
,具体是一种减震式空压机。
技术介绍
空气压缩机是一种用以压缩气体的设备,由电动机直接驱动压缩机,使曲轴产生旋转运动,带动连杆使活塞产生往复运动,引起气缸容积变化。由于气缸内压力的变化,通过进气阀使空气经过空气滤清器(消声器)进入气缸,在压缩行程中,由于气缸容积的缩小,压缩空气经过排气阀的作用,经排气管,单向阀(止回阀)进入储气罐,当排气压力达到额定压力0.7MPa时由压力开关控制而自动停机。当储气罐压力降至0.5--0.6MPa时压力开关自动联接启动。经检索,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减震式空压机(授权公告号CN208919208U),该专利技术避免空压机在移动过程中受到震动损伤,但是该专利只是通过简单的弹簧作为减震主体,结构太单薄,从而使得减震效果不够理想,且稳定性较差的问题。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减震式空压机,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减震式空压机,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减震式空压机,包括空压机本体,所述空压机本体的一端焊接固定有支架,且空压机本体的下方设置有支撑板,所述空压机本体的下方位于两端位置处均焊接有固定件,所述固定件与支撑板之间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支架的一侧设置有把手,且支架与把手之间通过两个支杆固定相连,所述支撑板的下方设置有底板,且支撑板与底板的四个边角处均通过可调试限位机构相连,所述底板的上表面位于中线位置处设置有与支撑板底部相连的减震机构,且底板的上表面位于减震机构的两侧位置处呈等距间隔设置有六个缓冲机构。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可调试限位机构包括与支撑板下表面相固定的导向限位杆,所述导向限位杆的一端贯穿底板设置,且导向限位杆贯穿底板的一端表面设置有管螺纹,所述导向限位杆的中段位于支撑板和底板的之间位置处套接有弹簧,所述管螺纹的外部拧合有螺母块。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底板的表面对应导向限位杆的位置处开设有贯穿孔,贯穿孔的内径与导向限位杆的外径相适配,所述导向限位杆与贯穿孔滑动连接,所述螺母块的外径大于贯穿孔的内径。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减震机构包括减震上板和减震下板,所述减震下板与减震上板的两侧均等间距设置有固定耳,且减震下板与减震上板均通过固定耳分别固定于底板的上表面以及支撑板的下表面,所述减震上板的下表面呈等间距均匀分布有第二限位环,所述第二限位环的内侧位于中心位置处固定有贯穿减震下板和支撑板的导杆,且第二限位环的内部焊接固定有第一钕磁铁,所述导杆贯穿减震下板和支撑板的一端固定有限位块,所述减震下板的上表面对应第二限位环的位置处均设置固定有第一限位环,所述第一限位环的内部焊接有第二钕磁铁,所述第二钕磁铁和第一钕磁铁的表面对应导杆的位置处均开设有供其穿过的导向孔。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导杆为一种钛合金材质的构件,所述第一钕磁铁的S极向上,所述第一限位环的S极向下。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缓冲机构包括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处于同一垂直线,且第二连接件固定于支撑板的下表面,所述第一连接件固定于底板的下表面,且第一连接件的内侧转动连接有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二连接件的内侧转动连接有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的另一端开设有与第二支撑杆端部转动相连的连接槽,且第一支撑杆的下表面位于中部位置处转动连接有第一气压杆,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上表面开设有活动腔,所述活动腔的内部固定有缓冲弹簧,且活动腔的内部位于缓冲弹簧的一端位置处滑动连接有缓冲块,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上表面位于中部位置处设置有第二气压杆,且第二支撑杆与第二气压杆之间通过转动件转动相连,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下表面位于中段位置处转动连接与缓冲块相连的缓冲杆。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活动腔的开口处口径与缓冲杆的厚度相适配,且活动腔的开口处口径要小于缓冲弹簧和缓冲块的直径。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缓冲块的两侧均设置有滑动凸起,所述活动腔的内侧对应滑动凸起的位置处开设有与其相适配的滑槽。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缓冲杆的两端与缓冲块和第二支撑杆之间均通过转动相连,所述第一气压杆的固定端于底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气压杆的固定端于支撑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与第一支撑杆之间呈“>”结构,所述第二气压杆与第二支撑杆和第一气压杆与第一支撑杆之间均呈45°夹角。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底板的底部位于一端位置处安装有两个移动轮,且底板的底部位于另一端中线位置处安装有转向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设计新颖,结构简单,利用钕磁铁的同级排斥原理进行减震,解决传统采用弹簧减震容易因长期运作导致弹簧疲劳性能下降的问题,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有效的提高了减震效果,避免在移动以及工作中因振动导致设备使用寿命下降的问题,设置有缓冲机构,通过缓冲弹簧的张力以及气压杆反向拉扯力的配合,使得减震效果更加平稳,增加了稳定性,通过可调试限位机构可以调节减震装置以及缓冲装置的力度,避免因减震松弛或过硬导致整个减震性能减低的问题,满足不同程度的震动频率,增加了实用性。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减震式空压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一种减震式空压机中缓冲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一种减震式空压机图2中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为一种减震式空压机中减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一种减震式空压机图1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1、空压机本体;2、固定件;3、第一支撑杆;4、底板;5、减震下板;6、支撑板;7、第一气压杆;8、第一连接件;9、缓冲杆;10、第二连接件;11、转动件;12、第二气压杆;13、第二支撑杆;14、连接槽;15、活动腔;16、缓冲块;17、缓冲弹簧;18、导向孔;19、导杆;20、第二钕磁铁;21、减震上板;22、第一限位环;23、限位块;24、固定耳;25、第二限位环;26、第一钕磁铁;27、导向限位杆;28、弹簧;29、管螺纹;30、螺母块;31、支架;32、支杆;33、把手;34、移动轮;35、转向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5,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一种减震式空压机,包括空压机本体1,空压机本体1的一端焊接固定有支架31,且空压机本体1的下方设置有支撑板6,空压机本体1的下方位于两端位置处均焊接有固定件2,固定件2与支撑板6之间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支架31的一侧设置有把手33,且支架31与把手33之间通过两个支杆32固定相连,支撑板6的下方设置有底板4,且支撑板6与底板4的四个边角处均通过可调试限位机构相连,底板4的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减震式空压机,包括空压机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压机本体(1)的一端焊接固定有支架(31),且空压机本体(1)的下方设置有支撑板(6),所述空压机本体(1)的下方位于两端位置处均焊接有固定件(2),所述固定件(2)与支撑板(6)之间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支架(31)的一侧设置有把手(33),且支架(31)与把手(33)之间通过两个支杆(32)固定相连,所述支撑板(6)的下方设置有底板(4),且支撑板(6)与底板(4)的四个边角处均通过可调试限位机构相连,所述底板(4)的上表面位于中线位置处设置有与支撑板(6)底部相连的减震机构,且底板(4)的上表面位于减震机构的两侧位置处呈等距间隔设置有六个缓冲机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减震式空压机,包括空压机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压机本体(1)的一端焊接固定有支架(31),且空压机本体(1)的下方设置有支撑板(6),所述空压机本体(1)的下方位于两端位置处均焊接有固定件(2),所述固定件(2)与支撑板(6)之间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支架(31)的一侧设置有把手(33),且支架(31)与把手(33)之间通过两个支杆(32)固定相连,所述支撑板(6)的下方设置有底板(4),且支撑板(6)与底板(4)的四个边角处均通过可调试限位机构相连,所述底板(4)的上表面位于中线位置处设置有与支撑板(6)底部相连的减震机构,且底板(4)的上表面位于减震机构的两侧位置处呈等距间隔设置有六个缓冲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震式空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调试限位机构包括与支撑板(6)下表面相固定的导向限位杆(27),所述导向限位杆(27)的一端贯穿底板(4)设置,且导向限位杆(27)贯穿底板(4)的一端表面设置有管螺纹(29),所述导向限位杆(27)的中段位于支撑板(6)和底板(4)的之间位置处套接有弹簧(28),所述管螺纹(29)的外部拧合有螺母块(3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减震式空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4)的表面对应导向限位杆(27)的位置处开设有贯穿孔,贯穿孔的内径与导向限位杆(27)的外径相适配,所述导向限位杆(27)与贯穿孔滑动连接,所述螺母块(30)的外径大于贯穿孔的内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震式空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机构包括减震上板(21)和减震下板(5),所述减震下板(5)与减震上板(21)的两侧均等间距设置有固定耳(24),且减震下板(5)与减震上板(21)均通过固定耳(24)分别固定于底板(4)的上表面以及支撑板(6)的下表面,所述减震上板(21)的下表面呈等间距均匀分布有第二限位环(25),所述第二限位环(25)的内侧位于中心位置处固定有贯穿减震下板(5)和支撑板(6)的导杆(19),且第二限位环(25)的内部焊接固定有第一钕磁铁(26),所述导杆(19)贯穿减震下板(5)和支撑板(6)的一端固定有限位块(23),所述减震下板(5)的上表面对应第二限位环(25)的位置处均设置固定有第一限位环(22),所述第一限位环(22)的内部焊接有第二钕磁铁(20),所述第二钕磁铁(20)和第一钕磁铁(26)的表面对应导杆(19)的位置处均开设有供其穿过的导向孔(1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增彦,于永江,夏青山,
申请(专利权)人:烟台晟煊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