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切换单双重进气的斜槽进气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752419 阅读:8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1 13: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涡轮增压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切换单双重进气的斜槽进气结构,压壳的进气口内部通过叶轮轴安装叶轮,压壳的进气口圆周上均匀开设进气结构,还包括环形顶盖;进气结构为竖直向下开设的气道,压壳内部开设由四周向中心倾斜的斜槽,斜槽出口对应叶轮易发生喘振点,气道的末端与斜槽相通,斜槽的长度超出气道最外侧部分为缓存部;环形顶盖为环形,环形圆周上对应气道的位置一体焊接塞棒,塞棒的外径等于气道的内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通过环形顶盖的盖合和拆除来切换单双重进气,可以由机械手完成切换,满足不同进气量条件下的工作。

A chute intake structure with switchable single and double intak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切换单双重进气的斜槽进气结构
本技术涉及涡轮增压器
,特别涉及一种可切换单双重进气的斜槽进气结构。
技术介绍
涡轮增压器是维持机组安全、高效运行的一个重要部件。但传统涡轮增压器在运行中会发生喘振,导致机组无法正常运行,增压器本身也容易损坏,造成巨大损失。开动发动机待速一定时间后,增压器进入工作状态,涡轮机带动压气机端旋转,当增压器压气机在一定转速下,压气机的最小流量受到喘振的限制,而最大流量右受到堵塞的限制,常常难以均衡。喘振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设计和选择涡轮增压器时,片面追求高效率,没有保留适当的喘振裕量,无法应对不同进气量的需求,此外,机组高负荷、高转速、燃烧室密封性差、冷却效果差,也会导致机组发生喘振。图1为传统涡轮增压器进气结构示意图,传统导流罩的形状为两端开口的碗状,单位时间内的进气量不可控制,极易发生涡轮增压器气流通道堵塞,使流通阻力增大,在高压比、低流量的状况下工作,无法适应不同进气需求,导致机组发生喘振。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可切换单双重进气的斜槽进气结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切换单双重进气的斜槽进气结构,压壳的进气口内部通过叶轮轴安装叶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壳的进气口圆周上均匀开设进气结构,还包括环形顶盖;所述进气结构为竖直向下开设的气道,压壳内部开设由四周向中心倾斜的斜槽,斜槽出口对应叶轮易发生喘振点,气道的末端与斜槽相通,斜槽的长度超出气道最外侧部分为缓存部;所述环形顶盖为环形,环形圆周上对应气道的位置一体焊接塞棒,所述塞棒的外径等于气道的内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切换单双重进气的斜槽进气结构,压壳的进气口内部通过叶轮轴安装叶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壳的进气口圆周上均匀开设进气结构,还包括环形顶盖;所述进气结构为竖直向下开设的气道,压壳内部开设由四周向中心倾斜的斜槽,斜槽出口对应叶轮易发生喘振点,气道的末端与斜槽相通,斜槽的长度超出气道最外侧部分为缓存部;所述环形顶盖为环形,环形圆周上对应气道的位置一体焊接塞棒,所述塞棒的外径等于气道的内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切换单双重进气的斜槽进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槽的倾斜角度为与水平面夹角2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切换单双重进气的斜槽进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气道个数为8-12个。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切换单双重进气的斜槽进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显东周康王田
申请(专利权)人:凤城市东宁动力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