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黄盛华专利>正文

三开门锥台状睡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7523 阅读:2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三开门锥台状睡帐,包括由两根撑杆(1-1、1-2)相互交叉组成呈“X”形的支架(1)、帐幔(2)、帐顶(3)、帐底(4)和分别套接在两根撑杆(1-1、1-2)根部的套结管(15);帐底(4)与设在撑杆(1-1、1-2)根部的套结管(15)相连结;帐幔(2)分别与帐顶(3)和帐底(4)连结,且帐幔(2)通过设在其四个转角处的套圈(2-1),分别与撑杆(1-1、1-2)套接,在帐幔(2)的前面、后面和侧面分别设有前帐门(5)、后帐门(6)和侧帐门(7),在前帐门(5)、后帐门(6)和侧帐门(7)处分别设有前帐门拉链(8)、后帐门拉链(9)和侧帐门拉链(10),其特征在于:前帐门拉链(8)设在前帐门(5)与帐底(4)相互对接处和前帐门(5)与帐幔(2)左右两侧的套圈(2-1)相互对接处;后帐门拉链(9)设在后帐门(6)与帐底(4)相互对接处和后帐门(6)与帐幔(2)左右两侧的套圈(2-1)相互对接处;侧帐门拉链(10)设在侧帐门(7)与帐底(4)相互对接处和侧帐门(7)与帐幔(2)左右两侧的套圈(2-1)相互对接处。(*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三开门锥台状睡帐,属于与床相连的防虫网技术。
技术介绍
诸如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3280304D、CN2436022Y和CN2501362Y等已有技术,均为锥台状睡帐。综观已有的锥台状睡帐的帐门,都是有形帐门,帐门的开合部位设在帐门居中的纵轴线上,从而构成对开式帐门。而这种对开式帐门在其开启状态的空间小,使用者的活动范围受到较大限制,而给生活带来诸多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帐门开启空间大,使用者活动范围不受限制而生活方便的三开门锥台状睡帐,以克服已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实现其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三开门锥台状睡帐,包括由两根撑杆相互交叉组成呈“X”形的支架、帐幔、帐顶、帐底和分别套接在两根撑杆根部的套结管,帐底与设在撑杆根部的套结管相连结;帐幔分别与帐顶和帐底连结,且帐幔通过设在其四个转角处的套圈,分别与撑杆套接,在帐幔的前面、后面和侧面分别设有前帐门、后帐门和侧帐门,在前帐门、后帐门和侧帐门处分别设有前帐门拉链、后帐门拉链和侧帐门拉链,其改进点在于前帐门拉链设在前帐门与帐底相互对接处和前帐门与帐幔左右两侧的套圈相互对接处;后帐门拉链设在后帐门与帐底相互对接处和后帐门与帐幔左右两侧的套圈相互对接处;侧帐门拉链设在侧帐门与帐底相互对接处和侧帐门与帐幔左右两侧的套圈相互对接处。由以上所给出的技术方案即可实现本技术的目的。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点还在于在帐底上设有抠空区,从而构成中间具有通孔的空心帐底。其目的显然是为增强帐底的透气性,而提高使用睡帐者的舒适感。出于防止帐底与席条或床垫间不可避免发生的移位,甚至在帐底下露出空隙而造成防虫效果降低的考虑,本技术在其帐底的横向边线和纵向边线相交的4个夹角部位,缝设有加强布块,在加强布块上至少设有1个钮扣洞。在使用本技术时,可将设在席条或床垫上的钮扣扣合在设在帐底上的钮扣洞,即可避免产生所述弊端。在加强布块的底面上缝设有松紧带。其目的显然是为进一步提高帐底与席条或床垫之间的定位连结。在使用本技术时,可将所说松紧带攀系在席条或床垫的四个角落上,即可实现其目的。位于前帐门、后帐门和侧帐门上部的帐幔的两侧缝接有帐门扣攀。其目的在于进一步提高当帐门敞开时,能够通过帐门扣攀将左帐门、右帐门和侧帐门扣系在帐幔上,从而进一步提高使用方便的程度。在两根撑杆根部所设的套结管系双孔套结管。其目的在于在本技术需要折叠时,可以将位于同一侧面的两根撑杆脚,从双孔套结管的一个孔内拔出后,再插接在位于对面的两根撑杆的双孔套结管的另一个孔内,从而使两根撑杆合拢固定而折叠在一起,以便于收藏。出于进一步提高本技术所包括的支架装拆和收藏方便的考虑,其支架所包括的两根撑杆均系空心管制件,相邻两个空心管制件通过直套管相互插接连结,而在两根撑杆的折弯部位,空心管制件是通过折弯套管相互插接连结的;在空心管制件和直套管折弯套管内,穿设有松紧绳,在松紧绳露出空心管制件之外的部位,设有比空心管制件内径大的绳结头。在装接本技术的支架时,只要将空心管制件插装在套管内,由于松紧绳的收缩力作用,而使相邻空心管制件通过套管相互插接连结在一起;在需要拆下支架时,只要将空心管制件从套管内拉出来,即可使相互连接的几个空心管制件并排地拆叠在一起。这样装接和拆卸支架就显然非常方便。在支架所包括的两根撑杆的相互交位处,设有吊钩卡件。通过在吊钩卡件上吊挂微型吊扇,可以使睡帐使用者感到凉爽舒适。当然也可以不设吊钩卡件,而将微型吊扇直接吊挂在两根撑杆的相互交位处。但是,这种不设吊钩卡件而直接吊挂吊扇的方式,其两根撑杆由于是分离的而不卡合固定在一起,因此,它的稳定性要明显差得多。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得以实施后,其所具有的帐门敞开空间大、睡帐使用者活动方便,支架与帐底连结稳固,帐底与席条或床垫连结可靠和帐底透气性好等特点,是显而易见的。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主视示意图(后视图与主视图相同);图2是图1的左视图;图3是本技术的使用状态图;图4是图1的仰视图;图5是图1的A-A剖面的位于后左角部位的示意图;图6是图5的B-B剖面图;图7是本技术所包括的帐门扣攀的装接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所包括的支架的轴侧示意图; 图9是本技术所包括的支架的空心管制件通过直套管相互插接的轴向剖面图;图10是本技术所包括的套结管的主视图;图11是图10的C-C剖面图;图12是本技术所包括的支架的空心管制作通过折弯套管相互插接的轴向剖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事实上由以上所给出的附图,已经可以明了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的描述,将会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所要实现的目的更加清楚。具体实施方式,请参读附图1至12。如附图1、2和3所示,一种三开门锥台状睡帐,包括由两根撑杆1-1、1-2相互交叉组成呈“X”形的支架1、帐幔2、帐顶3、帐底4和分别套接在两根撑杆1-1、1-2根部的套结管15,帐底4与设在撑杆1-1、1-2根部的套结管15相连结;帐幔2分别与帐顶3和帐底4连结,且帐幔2通过设在其四个转角处的套圈2-1,分别与撑杆1-1、1-2套接,在帐幔2的前面、后面和侧面分别设有前帐门5、后帐门6和侧帐门7,在前帐门5、后帐门6和侧帐门7处分别设有前帐门拉链8、后帐门拉链9和侧帐门拉链10,前帐门拉链8设在前帐门5与帐底4相互对接处和前帐门5与帐幔2左右两侧的套圈2-1相互对接处;后帐门拉链9设在后帐门6与帐底4相互对接处和后帐门6与帐幔2左右两侧的套圈2-1相互对接处;侧帐门拉链10设在侧帐门7与帐底4相互对接处和侧帐门7与帐幔2左右两侧的套圈2-1相互对接处。以上所说的支架1,采用φ12mm的玻纤空心管制件,帐幔2、帐顶3、帐底4、前帐门5、后帐门6和侧帐门7均采用化纤网眼编织布制作,前门拉链8、后门拉链9和侧门拉链10均系尼龙拉链,且采用2个或2个以上的多头拉链;设在帐幔2四个转角处的套圈2-1,采用平布制作并与帐幔2缝合连结。如附图3、4、5、6和7所示,在帐底4上设有抠空区4-1,从而构成中间具有通孔的空心帐底。在帐底4的横向边线和纵向边线相交的4个夹角部位,缝设有加强布块4-2,在加强布块4-2上至少设有2个钮扣洞11。在加强布块4-2的底面上缝设有松紧带12。位于前帐门5、后帐门6和侧帐门7上部的帐幔2的两侧,缝接有帐门扣攀14。如附图8、9、10、11、12所示,设在撑杆1-1和撑杆1-2的两根部的套结管15系双孔套结管。支架1所包括的撑杆1-1、1-2均系空心管制件,相邻两个空心管制件通过直套管16相互插接连结,而在撑杆1-1和撑杆1-2的折弯部位,空心管制件是通过折弯套管19相互插接连结的;在空心管制件和直套管16、折弯套管19内,穿设有松紧绳17,在松紧绳17露出空心管制件之外的部位,设有比空心管制件内径大的绳结头17-1。如附图3所示,在支架1所包括的支架撑杆1的两根撑杆1-1、1-2的相互交位处,设有尼龙吊钩卡件18。当然,也可以不设吊钩卡件18,而直接将微型吊扇吊挂在撑杆1-1与撑杆1-2的交位处。本技术同样适用于两开门或单开门锥台状睡帐。权利要求1.一种三开门锥台状睡帐,包括由两根撑杆(1-1、1-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盛华
申请(专利权)人:黄盛华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