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黄盛华专利>正文

枕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186627 阅读:10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9-29 08: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枕头,包括上支撑层和下支撑层,上支撑层包括右脸支撑部、头颈支撑部和左脸支撑部,右脸支撑部、头颈支撑部、左脸支撑部的高度分别为H1、H2、H3,且H1=H3>H2,下支撑层包括第一颈部支撑部、头部支撑部和第二颈部支撑部,第一颈部支撑部、第二颈部支撑部的最大高度分别为H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枕头


[0001]本技术涉及家居领域,尤其是一种枕头。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对于居家的舒适度,要求不断提升。现有的枕头采用高低枕,便于头颈的高度放置,但是侧睡时,无法适应头脸的高度差,长时间侧睡时会导致肩颈僵硬,无法安心入睡。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枕头。
[0004]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5]一种枕头,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支撑层和下支撑层,
[0006]所述的上支撑层包括右脸支撑部、头颈支撑部和左脸支撑部,所述右脸支撑部、头颈支撑部、左脸支撑部的高度分别为H1、H2、H3,且H1= H3>H2。采用中间低两侧高的形状,在侧睡时,无需翻转90
°
即可完成,不会导致肩颈的僵硬,方便安心入睡。
[0007]所述的下支撑层包括第一颈部支撑部、头部支撑部和第二颈部支撑部,所述第一颈部支撑部、第二颈部支撑部的最大高度分别为H
a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枕头,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支撑层(1)和下支撑层(2),所述的上支撑层(1)包括右脸支撑部(11)、头颈支撑部(12)和左脸支撑部(13),所述右脸支撑部(11)、头颈支撑部(12)、左脸支撑部(13)的高度分别为H1、H2、H3,且H1= H3>H2,所述的下支撑层(2)包括第一颈部支撑部(21)、头部支撑部(22)和第二颈部支撑部(23),所述第一颈部支撑部(21)、第二颈部支撑部(23)的最大高度分别为H
a
、H
c
,头部支撑部(22)的最小高度为H
b
,且H
a
>H
c
>H
b
,所述第一颈部支撑部(21)和第二颈部支撑部(23)靠近上支撑层(1)的表面为弧心位于下支撑层(2)的弧面、头部支撑部(22)靠近上支撑层(1)的表面为弧心位于上支撑层(1)的弧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枕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右脸支撑部(11)高度H1和左脸支撑部(13)高度H2为12

65mm、头颈支撑部(12)高度H3为2

55mm,所述的第一颈部支撑部(21)最大高度H
a
为20

100mm、头部支撑部(22)最小高度H
b
为10

90mm、第二颈部支撑部(23)最大高度H
c
为15

95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枕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颈部支撑部(21)弧面的弧度半径为15

95mm、头部支撑部(22)弧面的弧度半径为200

950mm、第二颈部支撑部(23)弧面的弧度半径为8

80m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枕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支撑层(1)外罩有与其适配的枕头盖(4),所述的枕头盖(4)包括上枕部(41)和底部(42),底部(42)采用回字形结构,所述底部(42)上设置的延伸部(43)罩于上支撑层(1)侧边外。5.一种枕头,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支撑层(1)和下支撑层(2),所述的上支撑层(1)包括右脸支撑部(11)、头颈支撑部(12)和左脸支撑部(13),所述右脸支撑部(11)、头颈支撑部(12)、左脸支撑部(13)的高度分别为H1、H2、H3,且H1= H3>H2,所述的下支撑层(2)包括第一颈部支撑部(21)、头部支撑部(22)和第二颈部支撑部(23),所述第一颈部支撑部(21)、第二颈部支撑部(23)的最大高度分别为H
a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盛华
申请(专利权)人:黄盛华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