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板及压缩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752185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1 13: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压板及压缩机,压板包括具有柔性的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第一板体的一端和第二板体的一端相连接且通过翻转使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打开或闭合,第一板体的另一端和第二板体的另一端均与压缩机固定使压板将分液器环抱固定在压缩机上,压板通过弯钩与压缩机固定;还提供了一种包括压板的压缩机。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压板能够闭合,节省了空间,降低了运输成本;装配压板时,翻转打开压板,压板通过弯钩与压缩机固定,使压板能够双向装配,提高了装配效率;同时,第一板体的一端和第二板体的一端通过柔性铰链使第一板体的一端和第二板体可转动连接,使得压板具备一定缓冲振动功能,可降低噪音振动。

Press plate and compress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压板及压缩机
本技术涉及压缩机制造
,特别涉及一种压板及压缩机。
技术介绍
压缩机被广泛的应用在空调系统中,分液器的压板作为压缩机的主要零部件,其主要作用在于固定压缩机的分液器,在压缩机中占据重要作用,现有的压板与压缩机之间主要是通过螺钉连接,且压板为弯折的弧形板体,使得现有的压板存在着占据的空间较大以及运输成本较高等问题;同时,现有的压板的安装方式还存在着装配方向单一、装配效率低、无法有效降低压缩机振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压板及压缩机,有效地解决了现有的压板存着的占据的空间较大以及运输成本较高等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压板,包括具有柔性的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所述第一板体的一端和第二板体的一端相连接且通过翻转使所述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打开或闭合,所述第一板体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板体的另一端均与压缩机固定使所述压板将分液器环抱固定在压缩机上。所述第一板体的另一端和第二板体的另一端均通过弯钩与压缩机固定。所述第一板体的一端和第二板体的一端通过柔性铰链连接。所述第一板体的一端和第二板体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之间设有凹槽,所述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沿所述凹槽翻转。所述第一板体为长方形,所述第二板体为长方形且所述第二板体上设有开口,所述第一板体设于所述开口内。所述开口设于所述第二板体宽度方向的中部,所述第二板体的宽度H为10mm到20mm,所述第一板体的宽度H1为0.5H到0.7H。所述第一板体的另一端设有第一弯钩和/或所述第二板体的另一端设有第二弯钩,所述第一弯钩与所述第一板体的夹角r1为45°到65°,所述第二弯钩与所述第二板体的夹角r2为45°到65°。所述第一弯钩与所述第一板体之间的最大间距G1为5mm到9mm,所述第二弯钩与所述第二板体之间的最大间距G2为5mm到9mm。所述第一板体的另一端设有可转动的第一弯钩和/或所述第二板体的另一端设有可转动的第二弯钩。所述压板中部的环抱部与所述分液器相贴合,所述环抱部到第一板体的另一端为第一连接部,所述环抱部到第二板体的另一端为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与压缩机固定时绷紧呈平板状,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相互平行或朝靠拢的方向偏转,所述偏转的角度α范围为0°<α≤15°。所述压板的厚度为1mm到2mm。一种压缩机,所述压缩机包括所述的压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压板及压缩机,压板包括具有柔性的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通过使第一板体或第二板体相对翻转以打开或闭合压板,在运输或搬运压板时,通过翻转使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闭合,节省了空间,降低了运输成本;装配压板时,通过翻转使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打开,第一板体的另一端和第二板体的另一端均通过弯钩与压缩机固定,使压板能够双向装配,提高了装配效率;同时,第一板体的一端和第二板体的一端通过柔性铰链使第一板体的一端和第二板体可转动连接,使得压板具备一定缓冲振动功能,可降低噪音振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中的第一个实施例中的压板未装配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的第一个实施例中的压板装配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的第一个实施例中的压板与压缩机的装配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的第二个实施例的压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中的第一个实施例中的压板装配时的正面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中的第三个实施例中的压板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中的第四个实施例中的压板闭合时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中的第四个实施例中的压板打开时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中的第五个实施例中的压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原理及结构进行详细说明。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压板,如图1所示的压板未装配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在第一个实施例中的压板1在常规状态下为一块平板,且压板1具有柔性,需要说明的是,为体现压板1具有柔性的特点,在图1中所示的压板呈弯折的状态。如图1到2所示,压板1包括第一板体11和第二板体12,第一板体11为长方形,第二板体12为长方形且在第二板体12上设有一个开口121,开口121设在第二板体12宽度方向的中部,开口121的尺寸与第二板体12的尺寸相配,第一板体11设于开口121内;第一板体11的一端和第二板体12的一端之间可转动连接在一起,第一板体11和第二板体12之间可在一定的角度内转动,在本实施例中的第一板体11和第二板体12之间通过安装柔性铰链使第一板体11的一端和第二板体12的一端之间可转动连接在一起且第一板体11和第二板体12能够在一定角度内进行回转运动;同时,由于柔性铰链的结构特性,使得第一板体11和第二板体12之间具备一定的缓冲振动的功能,可降低噪音。如图3所示,压板与压缩机的装配示意图,在将分液器2装配到压缩机3上时,压缩机3的外壁上设有安装架31,安装架31用于固定压板1的两端,压板1的两个端部即为上述中的第一板体11和第二板体12的互不相连的另一端,即第一板体11的另一端和第二板体12的另一端均通过安装架31固定在压缩机3上;压板1的两端固定在安装架31上,同时压板1将分液器2环抱从而将分液器2固定在压缩机3上,压板1的中部与分液器2相贴合的部分为压板1的环抱部,压板1的端部到环抱部之间(压板1不与分液器2贴合的部分)为连接部,其中连接部共有两处,分别为环抱部到第一板体11的另一端的第一连接部和环抱部到第二板体12的另一端的第二连接部。具体地,压板1的两端通过弯钩固定在安装架31上,其中位于第一板体11上的另一端设有第一弯钩13,在第二板体12上的另一端设有第二弯钩14的安装架31上设有分别与第一弯钩13和第二弯钩14相适配的卡口,压板1环抱分液器2并通过将第一弯钩13和第二弯钩14挂在卡口上从而将分液器2固定在压缩机3上防止分液器2脱离。如图4所示,在第二个实施例中,压板1的两端,即第一板体11的另一端设有两个第一弯钩13,两个第一弯钩13分别朝向第一板体11上的两侧板面上弯折;第二板体12的另一端设有两个第二弯钩14,两个第二弯钩14分别朝向第二板体12上的两侧板面上弯折。如图6所示,在第三个实施例中,第一板体11的一端和第二板体12的一端之间固定连接在一起,在第一板体11和第二板体12之间设有一条直的凹槽123,凹槽123贯穿设置在第一板体11和第二板体12上下,凹槽123作为压板1的对折线,第一板体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压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柔性的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所述第一板体的一端和第二板体的一端相连接且通过翻转使所述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打开或闭合,所述第一板体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板体的另一端均与压缩机固定使所述压板将分液器环抱固定在压缩机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压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柔性的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所述第一板体的一端和第二板体的一端相连接且通过翻转使所述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打开或闭合,所述第一板体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板体的另一端均与压缩机固定使所述压板将分液器环抱固定在压缩机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体的另一端和第二板体的另一端均通过弯钩与压缩机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体的一端和第二板体的一端通过柔性铰链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体的一端和第二板体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之间设有凹槽,所述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沿所述凹槽翻转。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体为长方形,所述第二板体为长方形且所述第二板体上设有开口,所述第一板体设于所述开口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压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设于所述第二板体宽度方向的中部,所述第二板体的宽度H为10mm到20mm,所述第一板体的宽度H1为0.5H到0.7H。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板,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剑国丁学超李旺宏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凌达压缩机有限公司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