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断面明挖拱形隧道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隧道施工方法,特别是一种大断面明挖拱形隧道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在大断面明挖拱形隧道施工过程中,工程普遍通过外模台车和内模台车配合施工,内模台车外侧设置有呈拱形的内侧模板,外模台车内侧对应设置有呈拱形的外侧模板,在施工时,先将内模台车移动至规定位置,再在内侧模板外侧施工拱形钢筋笼,之后,将当外模台车移动至拱形钢筋笼外侧,使外侧模板与内侧模板相对应,外侧模板和内侧模板之间形成空腔区域,用于成型隧道主体结构,此时,拱形钢筋笼便位于外侧模板和内侧模板之间,之后,再向空腔区域内浇筑混凝土,等待浇筑混凝土硬度达到自稳规定要求后,再将内模台车收缩,移出该段隧道主体结构内侧,进行下一段段隧道主体结构施工。在上述施工过程中,由于每段隧道主体结构施工需要先将内模台车移动至规定位置,而且最后浇筑混凝土硬度达到自稳规定要求后,才能将内模台车移出该段隧道主体结构内侧,进行下一段段隧道主体结构施工,整个过程严重依赖内模台车,其存在施工进度缓慢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大断面明挖拱形隧道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外模台车(1)、内模台车(2)和用于绑扎钢筋的钢筋台车(3),所述施工方法包含以下步骤:/nS1.利用所述钢筋台车(3)绑扎钢筋,形成用于隧道主体结构(5)中的拱形钢筋笼(4),所述钢筋台车(3)位于所述拱形钢筋笼(4)内侧;/nS2.将所述外模台车(1)移动至所述拱形钢筋笼(4)外侧,并利用稳定装置(11)挂装连接所述拱形钢筋笼(4),将所述钢筋台车(3)与所述拱形钢筋笼(4)相脱离,所述稳定装置(11)设置于所述外模台车(1)上;/nS3.将所述钢筋台车(3)移出所述拱形钢筋笼(4)内侧区域;/nS4.将所述内模台车(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断面明挖拱形隧道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外模台车(1)、内模台车(2)和用于绑扎钢筋的钢筋台车(3),所述施工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S1.利用所述钢筋台车(3)绑扎钢筋,形成用于隧道主体结构(5)中的拱形钢筋笼(4),所述钢筋台车(3)位于所述拱形钢筋笼(4)内侧;
S2.将所述外模台车(1)移动至所述拱形钢筋笼(4)外侧,并利用稳定装置(11)挂装连接所述拱形钢筋笼(4),将所述钢筋台车(3)与所述拱形钢筋笼(4)相脱离,所述稳定装置(11)设置于所述外模台车(1)上;
S3.将所述钢筋台车(3)移出所述拱形钢筋笼(4)内侧区域;
S4.将所述内模台车(2)移动至所述拱形钢筋笼(4)内侧,并与所述外模台车(1)相对应,将所述稳定装置(11)与所述拱形钢筋笼(4)相脱离;
S5.利用所述内模台车(2)和所述外模台车(1)进行关模施工,并浇筑混凝土,以形成对应区域的所述隧道主体结构(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断面明挖拱形隧道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定装置(11)为若干个,所有所述稳定装置(11)呈网格状排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大断面明挖拱形隧道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有所述稳定装置(11)沿所述隧道主体结构(5)长度方向设置D排,每排设置有E个所述稳定装置(11),其中,D大于或者等于2,E大于或者等于2。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大断面明挖拱形隧道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一横排所有所述稳定装置(11)的总承载力F:
F>G-nβFyA
其中,G:与相邻横排所述稳定装置(11)之间钢筋总重量的较大值,单位:KN;n:该排所在的横截面内钢筋的数量;β:经验折减系数;Fy:钢筋屈服强度,取400Mpa;A:单根钢筋面积,单位:m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断面明挖拱形隧道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台车(3)包括用于支撑所述拱形钢筋笼(4)的第一架体(31),所述第一架体(31)底部设置有用于升降所述第一架体(31)的第一顶升部件(32),所述第一架体(31)的侧面还设置有若干个用于顶紧所述拱形钢筋笼(4)的第一顶紧部件(33),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勇,熊开勇,张春雨,李文涛,杨小东,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二局第六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