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植物有机结合体复合生态护坡及构建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3751604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1 13:2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植物有机结合体复合生态护坡及构建方法,包括以河床砂砾石、水泥、粉煤灰为主要原材料的胶凝砂砾石层,胶凝砂砾石层结构安全稳定,抗水流冲刷能力强;在铺设时使用模板自下向上逐层浇筑,不仅施工便捷,还对铺设地形要求底,并且植物可以在胶凝砂砾石层的孔隙里生根,而且胶凝砂砾石的错综复杂的孔隙结构还可以防止植物种子被水流带走;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植物有机结合体复合生态护坡及构建方法,该生态护坡表面绿化效果显著,结构安全稳定,抗冲刷能力强,并安装有含有ETS生态菌群的生态袋,生态护坡可以减少生态袋受水流冲击的面积,使生态袋的使用寿命延长,并且该生态护坡铺设方法简单便捷,适用范围广,对地形要求条件底。

A composite ecological slope protection and construction method of plant organic combin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植物有机结合体复合生态护坡及构建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水利工程
,具体涉及一种植物有机结合体复合生态护坡及构建方法。
技术介绍
河岸护坡是介于水陆之间的水陆两生生态系统,会经常受到水位上下浮动的影响,在水陆过渡阶段受到的冲刷尤为严重,长期以来造成大面积的水土流失,植被更加难以扎根,岸坡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尤其是水流湍急、沉积砂卵石众多的中上游河道,水位变动带的植物种子易受水流冲刷流失而导致植物不能大面积存活,植被得不到有效的人工恢复,生态体系中具有关键作用的水-陆联系过渡带遭到破坏不能稳定长期存在。因此河岸生态护坡技术的发展进步对于河道岸坡是非常具有实际意义的。对于生态护坡的构想国内外进行过很多研究,设计出多种形式的生态护坡,但是在投入使用后也会出现各种问题,如土工格室护坡,绿化效果好,增加排水性能,施工快,造价低,但是材料不环保,对地形要求较高;石笼网生态护坡透水性好,抗震性好,但是绿化面积有限;生态袋型生态护坡施工简便,植被恢复较好,但是生态袋不耐用,抗冲刷能力较差。这些生态护坡的构想都没有有效解决河道存在的问题,或是仅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植物有机结合体复合生态护坡,其特征在于,包括以河道两侧倾斜的岸坡为基础,在该基础上浇筑胶凝砂砾石材料形成沿斜面铺设的胶凝砂砾石层,胶凝砂砾石层的上端均向上延伸至河道的河岸上,所述胶凝砂砾石层沿坡岸方向均匀间隔开有或预留有多条生态槽缝且在多条生态槽缝内均填充含ETS生态菌群的生态袋形成生态带,所述生态袋的袋体内填充有团状的植物有机结合体,植物有机结合体包括ETS生态菌群、优选植物种子和少量的粘和物,所述胶凝砂砾石层和生态带之上铺设有土壤形成表土层,表土层种植相应植物形成植被层。/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植物有机结合体复合生态护坡,其特征在于,包括以河道两侧倾斜的岸坡为基础,在该基础上浇筑胶凝砂砾石材料形成沿斜面铺设的胶凝砂砾石层,胶凝砂砾石层的上端均向上延伸至河道的河岸上,所述胶凝砂砾石层沿坡岸方向均匀间隔开有或预留有多条生态槽缝且在多条生态槽缝内均填充含ETS生态菌群的生态袋形成生态带,所述生态袋的袋体内填充有团状的植物有机结合体,植物有机结合体包括ETS生态菌群、优选植物种子和少量的粘和物,所述胶凝砂砾石层和生态带之上铺设有土壤形成表土层,表土层种植相应植物形成植被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材料的生态护坡,其特征在于,所述胶凝砂砾石层的空隙率不小于1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材料的生态护坡,其特征在于,所述胶凝砂砾石层包括以下质量与质量百分比的组分:水胶比为1.0~1.4,水泥用量为50kg~70kg/m3,粉煤灰用量为水泥用量的60%~7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材料的生态护坡,其特征在于,所述ETS生态菌群包括多种放线菌、氨氮分解菌、硝化菌、反硝化菌、亚硝酸盐降解菌、纤维分解菌、多种光合菌、多种乳酸菌、低温分解菌、嗜盐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材料的生态护坡,其特征在于,所述优选植物种子包括水生植物种子、陆生植物种子和水陆过渡带的水陆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立炜杨志斌张雅雯姬伟斌信行杨世锋郭磊
申请(专利权)人: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