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河道生态护岸工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748477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1 12: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河道生态护岸工程,属于生态工程建设技术领域,包括泥土层、用于阻挡泥土层的挡土墙以及倾斜设置于泥土层表面的防护层,所述防护层和挡土墙均为钢筋混凝土浇筑而成的石板,所述防护层上设置有若干个用于栽种植被的第一凹坑以及用于储水的第二凹坑,若干个所述第一凹坑和第二凹坑呈阵列错位分布,所述第一凹坑沿其深度方向贯穿防护层,所述防护层的表面镶嵌有用于阻挡雨水直接冲入第一凹坑的分流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防护层可以对泥土层进行初级保护,同时位于第一凹坑上侧的分流条可以对雨水进行分流,降低了水流对于第一凹坑内泥土的冲刷,从而有效地改善了河道两侧水体容易出现流失的问题。

A kind of river ecological bank protection projec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河道生态护岸工程
本技术公开一种河道生态护岸工程,属于生态工程建设

技术介绍
河道是很常见的,有河流的地方就有河道,河道的两边就是斜坡,河道的斜坡呈各种形状的都有,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环境的重视,河道两边的斜坡也越来越受重视,河道生态修复斜坡是为了生态环境的发展而使用的方法。现如今的人们以保护自然保护生态为己任,河道生态修复斜坡是能够对河道四周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和保护,常见的河道生态修复斜坡能够满足平常环境的保护,但无法对河道两旁的山坡滑坡进行有效的阻挡,无法对河道两旁的水土流失进行保护和修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现有河道生态修复斜坡无法对河道两旁的山体滑坡以及水体流失进行有效地阻挡和保护的问题,而提供一种河道生态护岸工程。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河道生态护岸工程,包括泥土层、用于阻挡泥土层的挡土墙以及倾斜设置于泥土层表面的防护层,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层和挡土墙均为钢筋混凝土浇筑而成的石板,所述防护层上设置有若干个用于栽种植被的第一凹坑以及用于储水的第二凹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河道生态护岸工程,包括泥土层(7)、用于阻挡泥土层(7)的挡土墙(1)以及倾斜设置于泥土层(7)表面的防护层(3),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层(3)和挡土墙(1)均为钢筋混凝土浇筑而成的石板,所述防护层(3)上设置有若干个用于栽种植被的第一凹坑(5)以及用于储水的第二凹坑(6),若干个所述第一凹坑(5)和第二凹坑(6)呈阵列错位分布,所述第一凹坑(5)沿其深度方向贯穿防护层(3),所述防护层(3)的表面镶嵌有用于阻挡雨水直接冲入第一凹坑(5)的分流条(13),所述分流条(13)与第一凹坑(5)一一对应,且分流条(13)位于第一凹坑(5)的上侧,所述分流条(13)呈V形结构,其两端向外延伸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河道生态护岸工程,包括泥土层(7)、用于阻挡泥土层(7)的挡土墙(1)以及倾斜设置于泥土层(7)表面的防护层(3),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层(3)和挡土墙(1)均为钢筋混凝土浇筑而成的石板,所述防护层(3)上设置有若干个用于栽种植被的第一凹坑(5)以及用于储水的第二凹坑(6),若干个所述第一凹坑(5)和第二凹坑(6)呈阵列错位分布,所述第一凹坑(5)沿其深度方向贯穿防护层(3),所述防护层(3)的表面镶嵌有用于阻挡雨水直接冲入第一凹坑(5)的分流条(13),所述分流条(13)与第一凹坑(5)一一对应,且分流条(13)位于第一凹坑(5)的上侧,所述分流条(13)呈V形结构,其两端向外延伸并与位于第一凹坑(5)侧面的第二凹坑(6)贯通,所述第二凹坑(6)与第一凹坑(5)相对的侧壁上设置有与第一凹坑(5)导通的浇水孔(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道生态护岸工程,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层(3)与水平面的夹角为30°-4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河道生态护岸工程,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层(3)的两侧设置有水沟槽(15),所述水沟槽(15)的外侧设置有梯级(1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河道生态护岸工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坑(5)与第二凹坑(6)沿防护层(3)厚度方向的投影均为正六边形,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庄清锋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省中涛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