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漏失掺油管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751358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1 13: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漏失掺油管柱,其设置在抽油管柱的底部,并随抽油管柱伸入至套管内,该防漏失掺油管柱包括封隔器、第一油管、连接于第一油管顶部与抽油管柱底部之间的连接短接和固定于连接短接内的抽油泵,第一油管与连接短接连接形成沿竖直方向设置的筒状结构,第一油管的底部设置有向第一油管内单向导通的单向阀,封隔器设置于连接短接与第一油管之间,并对套管与抽油管柱之间的环空进行封堵,抽油泵与抽油管柱连接,抽油泵的进油口位于第一油管内,抽油泵的出油口与抽油管柱的内部连通,连接短接上开设有与连接短接的内部相连通的第一进液孔。本申请解决了直接通入油藏内的稀油容易漏失,并易造成油藏堵塞的技术问题。

Leak proof mixing tubing str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防漏失掺油管柱
本技术涉及采油工程
,尤其涉及一种防漏失掺油管柱。
技术介绍
现阶段,在原油开采过程中,向稠油中掺加稀油进行降粘是稠油生产中常用的生产方式,通过对稠油进行降粘以达到将稠油顺利提升至地面的目的。但是现有的泵下掺稀油降粘过程中,容易出现稀油漏失的情况,无法保证掺入的稀油全部与稠油进行充分混合,而且掺入的稀油会与油藏中的某些成分发生反应造成油藏堵塞,导致原油开采工作无法正常进行;另外,由于油藏内压力较低,洗井时有部分洗井液会进入到油藏中,对油藏造成一定的伤害。针对相关技术中直接通入油藏内的稀油容易漏失,并易造成油藏堵塞的问题,目前尚未给出有效的解决方案。由此,本专利技术人凭借多年从事相关行业的经验与实践,提出一种防漏失掺油管柱,以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漏失掺油管柱,有效解决掺稀油降粘漏失的问题,能够保证掺加的稀油与原油充分混合达到稠油降粘的作用,同时在稀油与稠油混合过程中通过超声波发声片发出的超声波对稀油起到进一步降粘的作用,避免了稀油漏失和对油藏造成堵塞的情况发生。本技术的目的可采用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防漏失掺油管柱,设置在抽油管柱的底部,并随所述抽油管柱伸入至套管内,该防漏失掺油管柱包括封隔器、第一油管、连接于所述第一油管顶部与所述抽油管柱底部之间的连接短接和固定于所述连接短接内的抽油泵,所述第一油管与所述连接短接连接形成沿竖直方向设置的筒状结构,所述第一油管的底部设置有向所述第一油管内单向导通的单向阀,所述封隔器设置于所述连接短接与所述第一油管之间,并对所述套管与所述抽油管柱之间的环空进行封堵,所述抽油泵与所述抽油管柱连接,所述抽油泵的进油口位于所述第一油管内,所述抽油泵的出油口与所述抽油管柱的内部连通,所述连接短接上开设有与所述连接短接的内部相连通的第一进液孔。在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防漏失掺油管柱还包括提升短接,所述提升短接为沿竖直方向设置的筒状结构,所述提升短接的顶部与所述抽油管柱的底部之间通过螺纹配合连接,所述连接短接的顶部固定套设在所述提升短接的外侧,所述提升短接的下部伸入至所述连接短接内,并与所述抽油泵连接。在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短接的顶部外侧固定套设有过流环,所述过流环的内壁与所述提升短接的外壁之间通过螺纹配合连接,所述过流环的外壁与所述连接短接的顶部内壁之间通过螺纹配合连接,所述第一进液孔开设在所述过流环上。在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过流环的底部设置有在液体的冲击下能产生振动并发出超声波的超声波发声片,所述第一进液孔的下部向所述超声波发声片侧倾斜,通过所述第一进液孔的稀油对所述超声波发声片进行冲击。在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超声波发声片沿竖直方向设置,所述超声波发声片的顶部与所述过流环的底部连接。在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超声波发声片为弹簧片。在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抽油泵与所述提升短接之间设置有第二油管,所述第二油管的底部与所述抽油泵连接,所述第二油管的顶部与所述提升短接的底部之间通过螺纹配合连接,所述抽油泵的出油口依次通过所述第二油管和所述提升短接与所述抽油管柱的内部连通。在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封隔器的内壁与所述连接短接的外壁之间,以及所述封隔器的内壁与所述第一油管的外壁之间均通过螺纹配合连接。在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单向阀包括上部阀体、阀座、阀球和挡板,所述上部阀体的顶部与所述第一油管的底部连接,所述阀座固定设置在所述上部阀体的底部,所述阀座的内部形成阀球容置腔,所述阀座的底部开设有与所述阀球容置腔连通的进液口,所述进液口为向上方逐渐扩张的喇叭口,所述阀球能上、下移动的放置于所述阀球容置腔中,所述阀球的外壁与所述进液口的内壁相贴合,所述挡板固定设置在所述阀座的顶部,所述挡板上开设有多个第二进液孔,所述阀球容置腔通过多个所述第二进液孔与所述第一油管的内部连通。在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上部阀体的内壁与所述第一油管的外壁之间通过螺纹配合连接;所述阀座的外壁与所述上部阀体的内壁之间通过螺纹配合连接。由上所述,本技术的防漏失掺油管柱的特点及优点是:连接短接的底部与第一油管的顶部连接,在连接短接与第一油管之间设置有封隔器,通过封隔器对连接短接与第一油管连接位置的环空进行封堵,在连接短接上开设有与连接短接的内部相连通的第一进液孔,从地面向环空内掺入稀油,由于封隔器的封堵,稀油会在封隔器上方的环空中积聚,并通过第一进液孔进入至连接短接和第一油管的内部,在连接短接的内部设置有抽油泵,在第一油管的底部设置有单向阀,在抽油泵的提升作用下,单向阀打开并且套管中的稠油进入至第一油管内与稀油充分混合,混合后的油液通过抽油泵提升至地面,掺入的稀油进入至第一油管内,且整个对稠油进行降粘的过程在第一油管内进行,不会出现稀油漏失的情况,能够对稠油降粘达到最佳效果,降粘过程中不会对油井的正常工作造成影响,由于封隔器的封堵,在进行洗井时,洗井液不会进入至油藏内,避免了洗井液与油藏接触后会油藏造成的损害。附图说明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技术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其中:图1:为本技术防漏失掺油管柱的正视截面图。图2:为图1中A位置的局部放大图。图3:为图1中B位置的局部放大图。本技术中的附图标号:1、连接短接;2、第一油管;3、封隔器;4、提升短接;5、单向阀;501、阀座;5011、进液口;5012、阀球容置腔;502、阀球;503、挡板;5031、第二进液孔;504、上部阀体;6、第二油管;7、抽油泵;8、过流环;801、第一进液孔;9、超声波发声片;10、套管;1001、环空。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对本技术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防漏失掺油管柱,其设置在抽油管柱的底部,并随抽油管柱伸入至套管10内,该防漏失掺油管柱包括封隔器3、第一油管2、连接短接1和抽油泵7,封隔器3用于对套管10内的环空1001进行封堵,第一油管2用于将稀油和稠油进行混合,连接短接1用于将稀油引入至第一油管2内,抽油泵7用于将在第一油管2内混合后的油液通过抽油管柱提升至地面。第一油管2和连接短接1均为沿竖直方向设置的圆筒状结构,连接短接1的顶部与抽油管柱连接,连接短接1的底部与第一油管2的顶部连接,第一油管2的底部设置有供稠油进入至第一油管2内的单向阀5,封隔器3固定设置于连接短接1与第一油管2之间,封隔器3的外壁与套管10的内壁紧密贴合,以对套管10内的环空1001进行封堵。抽油泵7与抽油管柱的底部连接且固定设置于连接短接1的内部,抽油泵7的进油口位于第一油管2内,抽油泵7的出油口与抽油管柱的内部连通,连接短接1上开设有与连接短接1的内部相连通的第一进液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漏失掺油管柱,设置在抽油管柱的底部,并随所述抽油管柱伸入至套管(10)内,其特征在于,该防漏失掺油管柱包括封隔器(3)、第一油管(2)、连接于所述第一油管(2)顶部与所述抽油管柱底部之间的连接短接(1)和固定于所述连接短接(1)内的抽油泵(7),所述第一油管(2)与所述连接短接(1)连接形成沿竖直方向设置的筒状结构,所述第一油管(2)的底部设置有向所述第一油管(2)内单向导通的单向阀(5),所述封隔器(3)设置于所述连接短接(1)与所述第一油管(2)之间,并对所述套管(10)与所述抽油管柱之间的环空(1001)进行封堵,所述抽油泵(7)与所述抽油管柱连接,所述抽油泵(7)的进油口位于所述第一油管(2)内,所述抽油泵(7)的出油口与所述抽油管柱的内部连通,所述连接短接(1)上开设有与所述连接短接(1)的内部相连通的第一进液孔(80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漏失掺油管柱,设置在抽油管柱的底部,并随所述抽油管柱伸入至套管(10)内,其特征在于,该防漏失掺油管柱包括封隔器(3)、第一油管(2)、连接于所述第一油管(2)顶部与所述抽油管柱底部之间的连接短接(1)和固定于所述连接短接(1)内的抽油泵(7),所述第一油管(2)与所述连接短接(1)连接形成沿竖直方向设置的筒状结构,所述第一油管(2)的底部设置有向所述第一油管(2)内单向导通的单向阀(5),所述封隔器(3)设置于所述连接短接(1)与所述第一油管(2)之间,并对所述套管(10)与所述抽油管柱之间的环空(1001)进行封堵,所述抽油泵(7)与所述抽油管柱连接,所述抽油泵(7)的进油口位于所述第一油管(2)内,所述抽油泵(7)的出油口与所述抽油管柱的内部连通,所述连接短接(1)上开设有与所述连接短接(1)的内部相连通的第一进液孔(80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漏失掺油管柱,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漏失掺油管柱还包括提升短接(4),所述提升短接(4)为沿竖直方向设置的筒状结构,所述提升短接(4)的顶部与所述抽油管柱的底部之间通过螺纹配合连接,所述连接短接(1)的顶部固定套设在所述提升短接(4)的外侧,所述提升短接(4)的下部伸入至所述连接短接(1)内,并与所述抽油泵(7)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漏失掺油管柱,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短接(1)的顶部外侧固定套设有过流环(8),所述过流环(8)的内壁与所述提升短接(4)的外壁之间通过螺纹配合连接,所述过流环(8)的外壁与所述连接短接(1)的顶部内壁之间通过螺纹配合连接,所述第一进液孔(801)开设在所述过流环(8)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漏失掺油管柱,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流环(8)的底部设置有在液体的冲击下能产生振动并发出超声波的超声波发声片(9),所述第一进液孔(801)的下部向所述超声波发声片(9)侧倾斜,通过所述第一进液孔(801)的稀油对所述超声波发声片(9)进行冲击。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漏失掺油管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书慧袁朋徐光伟麻鹏宇孙思丹马立平于静王立国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