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楼梯用钢筋骨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749768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1 12: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预制楼梯,公开了一种预制楼梯用钢筋骨架,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由上而下依次平行设置的上钢筋网层和下钢筋网层,所述上钢筋网层和下钢筋网层之间铺设有加强管,所述加强管被夹紧在上钢筋网层和下钢筋网层之间,所述加强管焊接于上钢筋网层和下钢筋网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上钢筋网层和下钢筋网层增设加强管,从而达到了提高钢筋骨架中间部位承载能力的效果。

Prefabricated reinforced skeleton for stair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预制楼梯用钢筋骨架
本技术涉及预制楼梯,特别涉及一种预制楼梯用钢筋骨架。
技术介绍
预制楼梯是指在工厂通过模具预先制作的楼梯,预制完成后再运输至工地进行组装。这种预制楼梯具有降低工地扬尘、提高性能稳定性等优点。在进行预制楼梯的制作时,首先需要捆扎预制楼梯的钢筋骨架,现有技术中,钢筋骨架包括上钢筋网层和下钢筋网层,上钢筋网层和下钢筋网层由上而下互相平行设置,两者的边沿处利用钢筋进行捆扎。捆扎完成后,钢筋骨架放置在用于浇筑预制楼梯的模具中,工作人员朝向模具中浇筑混凝土,以此实现对预制楼梯的制作。钢筋骨架在捆扎时,其边沿处采用钢筋进行捆扎,然而上钢筋网层和下钢筋网层的中部呈中空结构,在浇筑完成楼梯时,中部的承载能力较差,长期使用后,预制楼梯的中部相较于其两侧会产生更大的变形,从而造成预制楼梯的整体稳定性下降,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预制楼梯用钢筋骨架,具有提高钢筋骨架中间部位承载能力的优点。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预制楼梯用钢筋骨架,包括由上而下依次平行设置的上钢筋网层和下钢筋网层,所述上钢筋网层和下钢筋网层之间铺设有加强管,所述加强管被夹紧在上钢筋网层和下钢筋网层之间,所述加强管焊接于上钢筋网层和下钢筋网层。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进行钢筋骨架的构造时,工作人员通过加强管支撑在钢筋骨架的中部,给予钢筋骨架的中部提供支撑。当预制楼梯构造完成后,钢筋骨架中部的加强管配合于上钢筋网层和下钢筋网层,从而达到提高钢筋骨架中间部位承载能力的效果。进一步的,所述加强管四根为一组,每组加强管呈“W”型布置,每组加强管沿着上钢筋网层的长度方向分布在上钢筋网层和下钢筋网层之间。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W”型分布的加强管能够更加均匀地分布在上钢筋网层和下钢筋网层之间,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加强管对本技术的加强效果。进一步的,相邻两个加强管之间焊接有连接钢筋。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钢筋加强了相邻两个加强管之间的连接稳定性。进一步的,所述加强管内插设有中心型钢,所述中心型钢焊接在加强管内,所述中心型钢包括连接板和固定连接在连接板两侧的侧板,所述侧板与连接板呈“H”型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中心型钢呈“H”型设置,结构类似于H型钢,具有较强的抗弯能力,插设在加强管内后,能够进一步提高加强管的抗弯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钢筋骨架中部的承载能力。进一步的,所述侧板和连接板的连接处固定连接有加强条,所述加强条的纵截面为直角三角形,其一条直角边固定连接于连接板,另一条直角边固定连接于侧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强条的设置提高了侧板和连接板之间的连接强度,提高了中心型钢的抗弯能力,以此进一步提高了加强管的抗弯能力。进一步的,两侧的侧板之间且位于连接板的上方和下方分别穿设有若干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穿过侧板的端部固定连接有挡片。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挡片起到限制作用,降低了两侧的侧板向外产生变形的可能性。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杆的杆身上套设有限制压簧,所述限制压簧抵触在两侧的侧板之间。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制压簧抵触在两侧的侧板之间,降低了两侧的侧板向内产生变形的可能性。进一步的,所述加强管的内侧壁开有供两侧侧板滑移的限制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制槽起到限制中心型钢的作用,降低了在加强管内焊接中心型钢时,中心型钢在加强管内产生转动的可能性。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当预制楼梯构造完成后,钢筋骨架中部的加强管配合于上钢筋网层和下钢筋网层,从而达到提高钢筋骨架中间部位承载能力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用于体现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用于体现加强管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上钢筋网层;2、下钢筋网层;3、加强管;31、限制槽;4、连接钢筋;5、中心型钢;51、连接板;52、侧板;6、加强条;7、支撑杆;71、挡片;72、限制压簧。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一种预制楼梯用钢筋骨架,参照图1,包括由上而下依次平行设置的上钢筋网层1和下钢筋网层2。上钢筋网层1和下钢筋网层2分别由若干螺纹钢纵横交错设置而成,螺纹钢之间通过箍抱钢丝进行紧固。参照图1,在上钢筋网层1和下钢筋网层2之间铺设有加强管3,加强管3四根为一组,每组加强管3呈“W”型布置。每组加强管3沿着上钢筋网层1的长度方向分布在上钢筋网层1和下钢筋网层2之间。为了提高相邻两个加强管3之间的连接强度,在相邻两个加强管3之间焊接有连接钢筋4。参照图1,加强管3被夹紧在上钢筋网层1和下钢筋网层2之间,加强管3通过焊接方式固定连接于上钢筋网层1和下钢筋网层2。加强管3具有承受纵向载荷的能力,配合于上钢筋网层1和下钢筋网层2,能够进一步提高钢筋骨架的纵向承载能力。参照图2,在加强管3内插设有中心型钢5,中心型钢5焊接在加强管3内。中心型钢5包括连接板51和固定连接在连接板51两侧的侧板52,侧板52与连接板51呈“H”型设置。为了防止在焊接过程中,中心型钢5在加强管3内产生旋转的可能性,在加强管3的内侧壁开有供两侧侧板52滑移的限制槽31。限制槽31起到了限制中心型钢5的作用,降低了其产生旋转的可能性。参照图2,在侧板52和连接板51的连接处固定连接有加强条6,加强条6的纵截面为直角三角形,其一条直角边固定连接于连接板51,另一条直角边固定连接于侧板52。加强条6的设置提高了侧板52和连接板51之间的连接强度,降低了中心型钢5的抗变形能力,以此提高了加强管3的抗弯能力,进一步提高了钢筋骨架中间部位的承载能力。参照图2,两侧的侧板52之间且位于连接板51的上方和下方分别穿设有若干支撑杆7,支撑杆7穿过侧板5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挡片71。挡片71起到了限制挡片71的作用,降低了侧板52朝向外侧变形的可能性。参照图2,在支撑杆7的杆身上套设有限制压簧72,限制压簧72抵触在两侧的侧板52之间。限制压簧72与加强条6共同配合,降低了两侧的侧板52向内变形的可能性,进一步提高了中心型钢5的抗变形能力,从而能够给予钢筋骨架提供更大的强度。具体实施原理:在进行预制楼梯的浇筑时,钢筋骨架与加强管3固化在混凝土内。当预制楼梯在受到纵向载荷时,加强管3配合于上钢筋网层1和下钢筋网层2,能够承受更大的纵向载荷。同时在加强管3中间穿设的中心型钢5的结构类似于H型钢,具有抗变形能力强的特性,在加强管3内能够进一步提高加强管3的抗变形能力,以此达到进一步提高了钢筋骨架承载能力的效果。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预制楼梯用钢筋骨架,包括由上而下依次平行设置的上钢筋网层(1)和下钢筋网层(2),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钢筋网层(1)和下钢筋网层(2)之间铺设有加强管(3),所述加强管(3)被夹紧在上钢筋网层(1)和下钢筋网层(2)之间,所述加强管(3)焊接于上钢筋网层(1)和下钢筋网层(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制楼梯用钢筋骨架,包括由上而下依次平行设置的上钢筋网层(1)和下钢筋网层(2),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钢筋网层(1)和下钢筋网层(2)之间铺设有加强管(3),所述加强管(3)被夹紧在上钢筋网层(1)和下钢筋网层(2)之间,所述加强管(3)焊接于上钢筋网层(1)和下钢筋网层(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楼梯用钢筋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管(3)四根为一组,每组加强管(3)呈“W”型布置,每组加强管(3)沿着上钢筋网层(1)的长度方向分布在上钢筋网层(1)和下钢筋网层(2)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预制楼梯用钢筋骨架,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加强管(3)之间焊接有连接钢筋(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楼梯用钢筋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管(3)内插设有中心型钢(5),所述中心型钢(5)焊接在加强管(3)内,所述中心型钢(5)包括连接板(51)和固定连接在连接板(51)两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连喜许磊韩志斌张庭松朱国海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广兴集团建筑装配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