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减重加强型叠合梁及其制备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8916874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9-25 09:3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减重加强型叠合梁及其制备工艺,包括两组钢筋横梁:两组钢筋横梁的顶端和底端均固定设有第一连接耳,多组所述第一连接耳的内部均铰接设有钢筋架,多个所述钢筋架的顶部均铰接设有第二连接耳,多个所述第二连接耳的顶端均与顶杠的底部和底杠的顶部固定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一种减重加强型叠合梁及其制备工艺,铰接钢筋架顶部的顶杠和钢筋架底部的底杠在安装的时候置于其内部后,通过限位插杆对限位插孔内部进行限位,增加钢筋横梁的强度,混凝土在浇筑后,可以在混凝土收缩以及受热膨胀的时候起到对钢筋架的辅助增强效果,增加叠合梁的使用强度,增加其使用的寿命。增加其使用的寿命。增加其使用的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减重加强型叠合梁及其制备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叠合梁,特别涉及一种减重加强型叠合梁及其制备工艺。

技术介绍

[0002]架梁的横截面一般为矩形或T型,当楼盖结构为预制板装配式楼盖时,为减少结构所占的高度,增加建筑净空,框架梁截面常为十字形或花篮形,在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中,常将预制梁做成T形截面,在预制板安装就位后,再现浇部分混凝土,即形成所谓的叠合梁;
[0003]现有技术中,叠合梁由于混凝土在长时间的放置时间内,由于混混凝土浇筑完,等待变干变硬的这段时间内会温度会上升,内部的水分会丧失,造成部分混凝土强度降低,处于边框架外的混凝土向外膨胀,从而造成叠合梁的损坏,因此亟需一种减重加强型叠合梁及其制备工艺。
[0004]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内容属于专利技术人的技术认知范畴,并不必然构成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减重加强型叠合梁及其制备工艺,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减重加强型叠合梁及其制备工艺,包括两组钢筋横梁:
[0007]两组钢筋横梁的顶端和底端均固定设有第一连接耳,多组所述第一连接耳的内部均铰接设有钢筋架,多个所述钢筋架的顶部均铰接设有第二连接耳,多个所述第二连接耳的顶端均与顶杠的底部和底杠的顶部固定连接,两个所述钢筋横梁之间的端头位置均固定设有横杠,两组所述顶杠和底杠截面呈方形,且所述顶杠和底杠外部与多个等距设置的钢筋框架的内部接触连接。
[0008]在一个示例中,两组所述钢筋横梁内壁的中间位置固定设有多个加强杠。
[0009]在一个示例中,两个所述横杠的中间位置均固定设有延伸架,两个所述延伸架的顶端和底端均固定设有锁套,多个所述锁套的内部均穿插设有支撑架杆,多个所述支撑架杆的两端均固定设有钢架板,多个相对设置的钢架板之间均固定设有辅助架杆。
[0010]在一个示例中,多个所述钢筋架的侧壁均开设有限位插孔,多个处于同一水平位置的限位插孔的内部均穿插设有限位插杆。
[0011]在一个示例中,所述钢筋框架的弯角位置半径与顶杠的半径和底杠的半径相等。
[0012]在一个示例中,所述减重加强型叠合梁的制备工艺如下:
[0013]步骤一:首先对生产线上的杂质进行清理,并调整精轧螺纹钢筋,放置箍筋、穿钢绞线套管、端部螺旋筋;
[0014]步骤二:钢绞线初张拉;箍筋及预埋件放样;钢绞线张拉;绑扎箍筋、埋设预埋件;固定套管、放置端部钢筋网片;搁置端头模板;
[0015]步骤三:放置侧模板,然后对其进行混凝土浇筑;对浇筑好的叠合梁进行养护。
[0016]通过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减重加强型叠合梁及其制备工艺能够带来如下有益效果:
[0017]本专利技术通过设有的、钢筋横梁、钢筋框架、顶杠、第二连接耳、限位插孔、钢筋架、加强杠、底杠、第一连接耳、横杠、延伸架、支撑架杆、钢架板、辅助架杆和锁套,铰接钢筋架顶部的顶杠和钢筋架底部的底杠在安装的时候置于其内部后,通过限位插杆对限位插孔内部进行限位,增加钢筋横梁的强度,混凝土在浇筑后,可以在混凝土收缩以及受热膨胀的时候起到对钢筋架的辅助增强效果,增加叠合梁的使用强度,增加其使用的寿命。
附图说明
[0018]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9]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专利技术顶杠和底杠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专利技术两个钢筋横梁之间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1、钢筋横梁;2、钢筋框架;3、顶杠;4、第二连接耳;5、限位插孔;6、钢筋架;7、限位插杆;8、加强杠;9、底杠;10、第一连接耳;11、横杠;12、延伸架;13、支撑架杆;14、钢架板;15、辅助架杆;16、锁套。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了更清楚的阐释本专利技术的整体构思,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以示例的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0024]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25]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26]在本专利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还可以是通信;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7]在本专利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方案”、“一些方案”、“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方案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专利技术的至少一个方案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方案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方案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
结合。
[0028]如图1~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减重加强型叠合梁及其制备工艺,包括两组钢筋横梁1:
[0029]两组钢筋横梁1的顶端和底端均固定设有第一连接耳10,多组所述第一连接耳10的内部均铰接设有钢筋架6,多个所述钢筋架6的顶部均铰接设有第二连接耳4,多个所述第二连接耳4的顶端均与顶杠3的底部和底杠9的顶部固定连接,两个所述钢筋横梁1之间的端头位置均固定设有横杠11,两组所述顶杠3和底杠9截面呈方形,且所述顶杠3和底杠9外部与多个等距设置的钢筋框架2的内部接触连接。
[0030]具体地,两组所述钢筋横梁1内壁的中间位置固定设有多个加强杠8。
[0031]具体地,两个所述横杠11的中间位置均固定设有延伸架12,两个所述延伸架12的顶端和底端均固定设有锁套16,多个所述锁套16的内部均穿插设有支撑架杆13,多个所述支撑架杆13的两端均固定设有钢架板14,多个相对设置的钢架板14之间均固定设有辅助架杆15。
[0032]具体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减重加强型叠合梁及其制备工艺,包括两组钢筋横梁(1):其特征在于:两组钢筋横梁(1)的顶端和底端均固定设有第一连接耳(10),多组所述第一连接耳(10)的内部均铰接设有钢筋架(6),多个所述钢筋架(6)的顶部均铰接设有第二连接耳(4),多个所述第二连接耳(4)的顶端均与顶杠(3)的底部和底杠(9)的顶部固定连接,两个所述钢筋横梁(1)之间的端头位置均固定设有横杠(11),两组所述顶杠(3)和底杠(9)截面呈方形,且所述顶杠(3)和底杠(9)外部与多个等距设置的钢筋框架(2)的内部接触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重加强型叠合梁及其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两组所述钢筋横梁(1)内壁的中间位置固定设有多个加强杠(8)。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重加强型叠合梁及其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横杠(11)的中间位置均固定设有延伸架(12),两个所述延伸架(12)的顶端和底端均固定设有锁套(16),多个所述锁套(16)的内部均穿插设有支撑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连喜张光轩袁涛陈启伟吴世飚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广兴集团建筑装配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