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同济大学专利>正文

利用自然能源的模块化动态建筑表皮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749441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1 12: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利用自然能源的模块化动态建筑表皮,包括由保温层、通风间层及主体实心墙构成的建筑外墙、玻璃幕墙,以及分别位于顶部和底部的建筑楼板,建筑楼板内均设有通风间层。在建筑表皮的南向,建筑主体实心墙与玻璃幕墙之间形成南向热循环墙体空气层,南向热循环墙体空气层内设有可调太阳能变色百叶组件,在南向热循环墙体空气层内还布置有循环风机,位于玻璃幕墙的上部和下部;在建筑表皮的北向,主体实心墙内设有北向热循环墙体空气层。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使得建筑物最大限度的发挥自身调节功能,分别在夏季和冬季通过对太阳能的利用与室外进行合理的热交换,保持室内的热舒适,实现低成本,低环境负荷,高舒适性等。

Modular dynamic building skin using natural energ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利用自然能源的模块化动态建筑表皮
本技术属于新能源利用
,涉及一种利用自然能源的模块化动态建筑表皮。
技术介绍
由于夏热冬冷地区冬夏气候的矛盾性,若简单采用寒冷地区或炎热地区的建筑表皮设计策略将陷入“顾此失彼、难以两全”的境地。因此,综合利用材料特性和构造特点的建筑表皮设计便十分有必要。利用太阳能百叶正反两面吸热和发射热的特性以及建筑空腔蓄热和传导热量的构造特点。可以在消耗较少能源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发挥建筑表皮自身的调节功能。分别在冬季和夏季通过对太阳光的热量和夜间风的冷量与表皮进行合理的热交换,保持室内的热舒适。实现低成本,低环境负荷,高舒适性的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等。在夏热冬冷地区,就传统的通风建筑表皮——以双层通风玻璃幕墙为例,存在许多使用上的问题。例如夏季通风降温效果较差,由于双层表皮即空腔只存在于建筑外立面,单纯通过对流的方式,室内余热并不能及时排出。并且双层玻璃幕墙的热工性能较差,容易在夏季向室内透过太阳辐射热能。在冬季,由于热量主要储存在外立面的空腔中,内部墙体和楼板并没有空腔构造,热量不能到达室内绝大部分地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利用自然能源的模块化动态建筑表皮,包括由保温层和主体实心墙构成的建筑外墙、玻璃幕墙,以及分别位于顶部和底部的建筑楼板,所述建筑楼板内均设有通风间层,其特征在于,在建筑表皮的南向,所述主体实心墙与玻璃幕墙之间形成南向热循环墙体空气层,在建筑表皮的北向,所述主体实心墙内设有北向热循环墙体空气层,所述南向热循环墙体空气层内设有可调太阳能变色百叶组件,在南向热循环墙体空气层内还布置有位于玻璃幕墙的上部和/或下部的循环风机,使得南向热循环墙体空气层、北向热循环墙体空气层和通风间层之间形成循环热交换风道。/n

【技术特征摘要】
1.利用自然能源的模块化动态建筑表皮,包括由保温层和主体实心墙构成的建筑外墙、玻璃幕墙,以及分别位于顶部和底部的建筑楼板,所述建筑楼板内均设有通风间层,其特征在于,在建筑表皮的南向,所述主体实心墙与玻璃幕墙之间形成南向热循环墙体空气层,在建筑表皮的北向,所述主体实心墙内设有北向热循环墙体空气层,所述南向热循环墙体空气层内设有可调太阳能变色百叶组件,在南向热循环墙体空气层内还布置有位于玻璃幕墙的上部和/或下部的循环风机,使得南向热循环墙体空气层、北向热循环墙体空气层和通风间层之间形成循环热交换风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自然能源的模块化动态建筑表皮,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风机布置在南向热循环墙体空气层与通风间层的交界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自然能源的模块化动态建筑表皮,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热交换风道内还间隔设有混凝土肋,并将所述循环热交换风道内分隔为若干并排独立的循环子风道,每个循环子风道内均设有独立的循环风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利用自然能源的模块化动态建筑表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庄智
申请(专利权)人:同济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