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贴条拉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747428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1 11: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贴条拉筒,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底部固接有工作台,所述工作台的中心加工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内部安装有固定机构,所述外壳的内部固接有圆筒,所述外壳的顶部右侧安装有限位机构,所述外壳的顶部加工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部左侧固接有橡胶垫,所述滑槽的内部右侧安装有滑动机构。该双贴条拉筒,将原有的用锥子传送的布条的槽口处,安装了滑动机构,通过按压将布条压紧,然后向下移动将布条送出,解决了用锥子浪费时间的问题,同时增加了双贴条的拉筒的使用安全性,并且改变了原来的螺纹连接形式,通过卡接将双贴条拉筒和工作台进行连接,解决了大量时间,该双贴条拉筒使用简单,节约时间,安全性高,便于推广。

A kind of double stick pull tub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贴条拉筒
本技术涉及拉筒
,具体为一种双贴条拉筒。
技术介绍
目前。衣物的布条修边一般用普通的缝纫机,其制作工艺简单,布条修边一般用双贴条拉筒进行传送布条,现有的双贴条拉筒传送布条麻烦费时,还在采用锥子在拉筒的上方,一下一下的将布条送出,很容易将手扎破,拉筒损坏时,需要将连接在拉筒上的螺纹逐个拧下,相当浪费时间,然后将拉筒拆开卸下,实用麻烦,浪费时间,安全性低,不符合当代社会缝纫技术的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贴条拉筒,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现有的双贴条拉筒传送布条麻烦费时,还在采用锥子在拉筒的上方,一下一下的将布条送出,很容易将手扎破,拉筒损坏时,需要将连接在拉筒上的螺纹逐个拧下,相当浪费时间,然后将拉筒拆开卸下,实用麻烦,浪费时间,安全性低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双贴条拉筒,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底部固接有工作台,所述工作台的中心加工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内部安装有固定机构,所述外壳的内部固接有圆筒,所述外壳的顶部右侧安装有限位机构,所述外壳的顶部加工有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贴条拉筒,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1),所述外壳(1)的底部固接有工作台(2),所述工作台(2)的中心加工有凹槽(3),所述凹槽(3)的内部安装有固定机构(4),所述外壳(1)的内部固接有圆筒(5),所述外壳(1)的顶部右侧安装有限位机构(6),所述外壳(1)的顶部加工有滑槽(7),所述滑槽(7)的内部左侧固接有橡胶垫(8),所述滑槽(7)的内部右侧安装有滑动机构(9),所述外壳(1)的左侧顶部固接有长板(10),所述外壳(1)的右侧中心固接有曲杆(1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贴条拉筒,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1),所述外壳(1)的底部固接有工作台(2),所述工作台(2)的中心加工有凹槽(3),所述凹槽(3)的内部安装有固定机构(4),所述外壳(1)的内部固接有圆筒(5),所述外壳(1)的顶部右侧安装有限位机构(6),所述外壳(1)的顶部加工有滑槽(7),所述滑槽(7)的内部左侧固接有橡胶垫(8),所述滑槽(7)的内部右侧安装有滑动机构(9),所述外壳(1)的左侧顶部固接有长板(10),所述外壳(1)的右侧中心固接有曲杆(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贴条拉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3)的形状为长方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贴条拉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机构(4)包括凹板(401)、第一弹簧(402)、方块(403)、凸板(404)、螺栓(405)和圆块(406),所述凹板(401)的左右两侧均与凹槽(3)的内壁滑动卡接,所述凹板(401)的顶部左右两侧均与第一弹簧(402)的外侧相固接,两个所述第一弹簧(402)的内侧均与方块(403)的外侧相固接,两个所述方块(403)的内侧均与凸板(404)的下方左右两侧间隙配合,所述凸板(404)的顶部左右两侧均与螺栓(405)的外壁螺纹连接,两个所述螺栓(405)的底部均与外壳(1)的底部螺纹连接,两个所述方块(403)的正面均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丽霞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阿尔本制衣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