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优化高支紧密纺用张力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747243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1 11: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优化高支紧密纺用张力架,包括两组十字形辊架以及安装于两组十字形辊架之间的多组张力辊,所述张力辊为外缘面光滑的圆杆结构,且张力辊的两端沿轴心方向开设有孔,所述十字形辊架为十字形板状结构,且十字形辊架的四角开设有供限位螺栓配合安装的螺栓配合孔,所述十字形辊架远离张力辊一侧的中心构造有与张力辊轴心一致的配合轴,所述十字形辊架远离张力辊的一侧分别设置有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均为矩形板状结构,且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的中心均安装有供配合轴配合的配合轴承。该优化高支紧密纺用张力架,结构合理,易于使用且适用性强,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An optimized tension frame for high count compact spinn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优化高支紧密纺用张力架
本技术属于紧密纺
,具体涉及一种优化高支紧密纺用张力架。
技术介绍
紧密纺又称实密纺、压缩纺、凝聚纺等。它是在环锭细纱机上经改造而成的,其核心技术是在前罗拉输出端加装一个集聚装置,使须条经过集聚后再输出加捻,实现了牵伸和集聚分离,避免了牵伸区中由于集合作用的存在而影响摩擦力分布,牵伸后的须条经集合后宽度减少,使加捻三角区减少甚至消除,从而消除了因加捻三角区的存在而产生的不利影响,改善了纱线质量。这一技术的关键在于集聚装置对须条的集聚效果上。紧密纺生产过程中需对布料进行传送,现有技术的进布过程中由于张力过大,会严重降低布料的质量,而不同规格的产品所需张力不同,使用普通张力架无法实现适应不同材质的调节,适用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优化高支紧密纺用张力架,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优化高支紧密纺用张力架,包括两组十字形辊架以及安装于两组十字形辊架之间的多组张力辊,所述张力辊为外缘面光滑的圆杆结构,且张力辊的两端沿轴心方向开设有孔;所述十字形辊架为十字形板状结构,且十字形辊架的四角开设有供限位螺栓配合安装的螺栓配合孔,所述十字形辊架远离张力辊一侧的中心构造有与张力辊轴心一致的配合轴;所述十字形辊架远离张力辊的一侧分别设置有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均为矩形板状结构,且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的中心均安装有供配合轴配合的配合轴承,且第一侧板上安装配合轴承的外围呈环形阵列开设有多组限位孔;所述配合轴远离十字形辊架的一侧与呈L型结构的转向柄配合安装,所述转向柄的一侧开设有供限位插柱安装的插柱配合孔,且限位插柱穿过插柱配合孔与限位孔中的一组配合。优选的,所述配合轴远离十字形辊架的一侧开设有插接孔,所述插接孔的底端开设有插接槽。优选的,所述十字形辊架通过限位螺栓穿过螺栓配合孔与张力辊两端的孔配合固定。优选的,所述转向柄朝向配合轴的一侧远离插柱配合孔的一端设置有配合插接孔的插接柱,所述插接柱远离转向柄的一端设置有配合插接槽的棱柱。优选的,所述限位插柱为一侧构造有圆盘的销轴结构,且限位插柱的圆盘结构朝向转向柄的一侧构造有磁吸层。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该优化高支紧密纺用张力架,张力辊由十字形辊架配合,转动时有效实现不同高度的张力辊对布料的张紧,解决不同规格的产品所需张力不同,使用普通张力架无法实现适应不同材质的调节,适用性差的问题;转向柄的插接柱配合棱柱有效实现与配合轴的配合,并通过限位插柱与不同限位孔的配合实现定位,有效保障张力辊的稳定,该优化高支紧密纺用张力架,结构合理,易于使用且适用性强,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爆炸图;图3为本技术的十字形辊架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转向柄结构示意图。图中:1张力辊、2十字形辊架、3第一侧板、301限位孔、4第二侧板、5配合轴、501配合轴承、6插接孔、601插接柱、7插接槽、701棱柱、8转向柄、9限位螺栓、901螺栓配合孔、10限位插柱、11插柱配合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提供了如图1-4所示的一种优化高支紧密纺用张力架,包括两组十字形辊架2以及安装于两组十字形辊架2之间的多组张力辊1,所述张力辊1为外缘面光滑的圆杆结构,且张力辊1的两端沿轴心方向开设有孔;所述十字形辊架2为十字形板状结构,具体实施时,十字形辊架2不限于十字形结构,且可加装弹簧实现缓冲,弹簧应安装于十字形结构的每组杆上,且十字形辊架2的四角开设有供限位螺栓9配合安装的螺栓配合孔901,所述十字形辊架2远离张力辊1一侧的中心构造有与张力辊1轴心一致的配合轴5;所述十字形辊架2远离张力辊1的一侧分别设置有第一侧板3和第二侧板4,所述第一侧板3和第二侧板4均为矩形板状结构,且第一侧板3和第二侧板4的中心均安装有供配合轴5配合的配合轴承501,且第一侧板3上安装配合轴承501的外围呈环形阵列开设有多组限位孔301;所述配合轴5远离十字形辊架2的一侧与呈L型结构的转向柄8配合安装,所述转向柄8的一侧开设有供限位插柱10安装的插柱配合孔11,且限位插柱10穿过插柱配合孔11与限位孔301中的一组配合。具体的,所述配合轴5远离十字形辊架2的一侧开设有插接孔6,所述插接孔6的底端开设有插接槽7。具体的,所述十字形辊架2通过限位螺栓9穿过螺栓配合孔901与张力辊1两端的孔配合固定。具体的,所述转向柄8朝向配合轴5的一侧远离插柱配合孔11的一端设置有配合插接孔6的插接柱601,所述插接柱601远离转向柄8的一端设置有配合插接槽7的棱柱701,使用时只需将转向柄8的插接柱601和棱柱701与配合轴5的插接孔6和插接槽7配合,即可实现十字形辊架2的转动调节。具体的,所述限位插柱10为一侧构造有圆盘的销轴结构,且限位插柱10的圆盘结构朝向转向柄8的一侧构造有磁吸层,磁吸层的设置便于限位插柱10与转向柄8的配合。具体的,该优化高支紧密纺用张力架,使用时只需将转向柄8的插接柱601和棱柱701与配合轴5的插接孔6和插接槽7配合,并通过限位插柱10穿过插柱配合孔11后与不同的限位孔301配合实现十字形辊架2的调节与定位,张力辊1由十字形辊架2配合,转动时有效实现不同高度的张力辊1对布料的张紧,解决不同规格的产品所需张力不同,使用普通张力架无法实现适应不同材质的调节,适用性差的问题,该优化高支紧密纺用张力架,结构合理,易于使用且适用性强,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优化高支紧密纺用张力架,包括两组十字形辊架(2)以及安装于两组十字形辊架(2)之间的多组张力辊(1),所述张力辊(1)为外缘面光滑的圆杆结构,且张力辊(1)的两端沿轴心方向开设有孔;/n其特征在于:所述十字形辊架(2)为十字形板状结构,且十字形辊架(2)的四角开设有供限位螺栓(9)配合安装的螺栓配合孔(901),所述十字形辊架(2)远离张力辊(1)一侧的中心构造有与张力辊(1)轴心一致的配合轴(5);/n所述十字形辊架(2)远离张力辊(1)的一侧分别设置有第一侧板(3)和第二侧板(4),所述第一侧板(3)和第二侧板(4)均为矩形板状结构,且第一侧板(3)和第二侧板(4)的中心均安装有供配合轴(5)配合的配合轴承(501),且第一侧板(3)上安装配合轴承(501)的外围呈环形阵列开设有多组限位孔(301);/n所述配合轴(5)远离十字形辊架(2)的一侧与呈L型结构的转向柄(8)配合安装,所述转向柄(8)的一侧开设有供限位插柱(10)安装的插柱配合孔(11),且限位插柱(10)穿过插柱配合孔(11)与限位孔(301)中的一组配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优化高支紧密纺用张力架,包括两组十字形辊架(2)以及安装于两组十字形辊架(2)之间的多组张力辊(1),所述张力辊(1)为外缘面光滑的圆杆结构,且张力辊(1)的两端沿轴心方向开设有孔;
其特征在于:所述十字形辊架(2)为十字形板状结构,且十字形辊架(2)的四角开设有供限位螺栓(9)配合安装的螺栓配合孔(901),所述十字形辊架(2)远离张力辊(1)一侧的中心构造有与张力辊(1)轴心一致的配合轴(5);
所述十字形辊架(2)远离张力辊(1)的一侧分别设置有第一侧板(3)和第二侧板(4),所述第一侧板(3)和第二侧板(4)均为矩形板状结构,且第一侧板(3)和第二侧板(4)的中心均安装有供配合轴(5)配合的配合轴承(501),且第一侧板(3)上安装配合轴承(501)的外围呈环形阵列开设有多组限位孔(301);
所述配合轴(5)远离十字形辊架(2)的一侧与呈L型结构的转向柄(8)配合安装,所述转向柄(8)的一侧开设有供限位插柱(10)安装的插柱配合孔(11),且限位插柱(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校芳周其兵李培光
申请(专利权)人:张家港扬子纺纱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