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阻控农业面源磷流失的多级生态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3745573 阅读:8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1 11:1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阻控农业面源磷流失的多级生态系统,由依坡地呈自然落差的梯田分布设置,包括:沉沙汇水系统,分布于整个坡地,包括截洪沟、排水沟及沉砂池;植物篱‑生态沟渠系统,分布于坡地梯田内;所述植物篱‑生态沟渠系统包括植物篱和生态沟渠;梯级坡岸湿地,位于所述梯田下部的坡地;富磷生态堤岸,位于所述坡地下部及消落带上方。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的阻控农业面源磷流失的多级生态系统能够对库区小流域坡耕地农业面源磷流失进行有效拦截和控制,减少水土流失,净化降雨径流,防控大型人工水库库区水体、特别是支流水体的富营养化。

A multi-level ecosystem to control phosphorus loss from agricultural non-point sourc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阻控农业面源磷流失的多级生态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面源污染控制
,尤其是一种阻控农业面源磷流失的多级生态系统。
技术介绍
流域坡耕地水土和氮磷等面源流失治理是近几十年来水土保持和环境保护工作的重点。非点源污染主要来自周边农田径流和水土流失携带的营养物质,两者都产生于降雨径流过程中,尤其是强降雨条件下,随降雨径流泥沙携带氮磷等营养元素大量流失。农业面源磷流失主要采用人工湿地、生态沟、修筑梯田、植物篱等技术来控制,这些技术的特点主要是提高土壤涵养肥水能力,减少地表径流及径流中污染物的种类与含量。专利技术专利CN105776736B公开的“一种低山丘陵区农业面源磷流失治理的方法”、专利技术专利CN108191054A公开的“农村综合面源污染的生态控制体系及构建方法”、专利技术专利CN103918373A公开的“三峡库区小流域农业面源磷流失多重拦截消纳系统”,均将多种面源污染治理措施有机组合,形成了具有一定适应性的农村综合面源治理措施,且具有较好的治理效果。但是这些专利技术均未考虑强降雨条件下各处理措施对面源径流的消纳能力。因此,针对强降雨条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阻控农业面源磷流失的多级生态系统,依自然落差的坡地分布设置,所述坡地依自然落差形成有多级梯田,所述坡地下方为消落带,其特征在于,/n所述多级生态系统包括沿所述坡地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植物篱-生态沟渠系统、梯级坡岸湿地和富磷生态堤岸,及设置于多级所述梯田区域的沉沙汇水系统;/n所述植物篱-生态沟渠系统,包括设置于所述梯田内的植物篱、及设置于每3至5级所述梯田交接处的生态沟渠;/n所述梯级坡岸湿地和所述富磷生态堤岸设置于多级所述梯田区域下方的所述坡地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阻控农业面源磷流失的多级生态系统,依自然落差的坡地分布设置,所述坡地依自然落差形成有多级梯田,所述坡地下方为消落带,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级生态系统包括沿所述坡地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植物篱-生态沟渠系统、梯级坡岸湿地和富磷生态堤岸,及设置于多级所述梯田区域的沉沙汇水系统;
所述植物篱-生态沟渠系统,包括设置于所述梯田内的植物篱、及设置于每3至5级所述梯田交接处的生态沟渠;
所述梯级坡岸湿地和所述富磷生态堤岸设置于多级所述梯田区域下方的所述坡地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级生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沙汇水系统包括截洪沟、排水沟及沉砂池;所述截洪沟沿所述坡地等高线布设并位于多级所述梯田区域的顶端,所述排水沟穿过多级所述梯田区域流通至所述梯级坡岸湿地,所述沉砂池分布在所述排水沟与截洪沟相汇处、及所述排水沟与所述生态沟渠相汇处,所述沉砂池的进、出水口错开布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级生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篱设置多带,每带均沿所述梯田等高线设置且与径流流向垂直;所述生态沟渠沿所述梯田与所述坡地的交接处横向设置,所述植物篱内和所述生态沟渠沟底面均种植有固氮控磷植物,所述固氮控磷植物选自金银花、栀子花或香根草中的一种或几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级生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沟渠具备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晔韩惟怡李柏林刘冬雪周育智刘东斌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