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线束输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744575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1 10: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线束输送装置,涉及汽车线束加工技术领域,包括上料机构、导向机构、张紧机构以及动力机构,所述上料机构包括支撑架、线盘基座和锁紧装置,所述支撑架侧壁固定连接有转动轴,转动轴与线盘基座轴向转动连接,线盘基座远离支撑架的一端与锁紧装置转动连接,所述导向机构包括支架和导向管,所述导向管用于承接上料机构导出的线束,所述支撑架与导向管外壁固定连接,支架上表面依次连接有用于线束导入张紧机构的第一滑轮组、承接张紧机构导出线束的导向轮)以及用于将线束导入动力机构的第二滑轮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整体结构简单,方便拆装,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调节驱动电机转速,实用性很强,生产效率高。

A kind of wire harness convey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线束输送装置
本技术涉及汽车线束加工
,具体涉及一种可调节运输速率的线束输送装置。
技术介绍
线束作为运载设备之间来往的信号和电源的连接,是汽车电路中连接各电器设备的重要接线部件,由绝缘护套、接线端子、导线及绝缘包扎材料等组成。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208776061U公开了一种恒力的线束输送设备,包括设置在设备机架上的输送装置、静态输送滑轮、动态滑轮组件和伸缩式气缸,动态滑轮组件和伸缩式气缸位于输送装置和静态输送滑轮之间,且位于静态输送滑轮的下方;动态滑轮组件包括直杆和活动滑轮,直杆的顶端铰接在设备机架上,活动滑轮枢接在直杆的底端;伸缩式气缸的缸体铰接在设备机架上,伸缩式气缸的活塞杆与所述直杆活动连接。在伸缩式气缸和重力的作用下,活动滑轮具有向下移动的趋势,该趋势能够撑紧缠绕在活动滑轮上的线束,使输入线束切割设备的线束始终保持张紧状态,如此,能够保证被线束切割设备切断成条状的线束符合预定的长度。但是其张紧机构动力部件为伸缩气缸,由于伸缩气缸的伸缩方式为气动,输出轴进出缸体过程中行程较长,在供气气压恒定的情况下,存在生产效率低的弊端,无法做到生产速率的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线束输送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导致的上述缺陷。一种线束输送装置,包括上料机构、导向机构、张紧机构以及动力机构,所述上料机构包括支撑架、线盘基座和锁紧装置,所述支撑架侧壁固定连接有转动轴,转动轴上转动连接有所述的线盘基座,线盘基座远离支撑架的一端与锁紧装置转动连接,所述导向机构包括支架和导向管,所述导向管用于承接上料机构导出的线束,所述支撑架与导向管外壁固定连接,支架上表面依次连接有用于线束导入张紧机构的第一滑轮组、承接张紧机构导出线束的导向轮一以及用于将线束导入动力机构的第二滑轮组,所述张紧机构安装于支架上的第一通孔内并用于线束的张紧。优选的,所述锁紧装置包括手柄、锁紧块和锁紧螺母,所述锁紧块与转动轴螺纹连接,所述手柄与锁紧块固定连接,所述锁紧螺母与转动轴螺纹连接。优选的,所述张紧机构包括第二驱动电机和曲柄,所述支架中部开设第一通孔,所述第二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与曲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曲柄远离第二驱动电机的侧面转动连接有第一连杆的一端,第一连杆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二连杆,第二连杆中部开设第二通孔,第二通孔内部转动连接有第三连杆,第三连杆远离第二通孔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杆,第一固定杆两端均与第一通孔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杆远离第一连杆的一端转动连接有第四连杆,第四连杆远离第三连杆的一端转动连接有滑块,滑块中部开设通槽,通槽内部转动设有导向轮二,所述滑块的两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杆,所述支架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板,固定板表面开设有水平设置的滑槽,所述第二固定杆远离滑块的一端与固定板滑动连接。优选的,所述动力机构包括左右对称设置的驱动电机,两组所述驱动电机均与支架上表面固定连接,两组所述驱动电机输出端均固定连接有主动轮,所述支架上表面还固定连接有固定块,固定块上端转动连接有从动轮,从动轮通过皮带连接至主动轮。优选的,所述第一滑轮组与第二滑轮组内部均设置若干相互配合的导向轮三。本技术的优点在于:体结构简单,方便拆装,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调节驱动电机转速,实用性很强,生产效率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张紧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上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线束输送路径简图。图5为本技术中第一滑轮组和第二滑轮组的侧视图。其中,1-支撑架,2-线盘基座,3-转动轴,4-支架,5-导向管,6-第一滑轮组,7-导向轮一,8-第二滑轮组,9-手柄,10-锁紧块,11-锁紧螺母,12-第二驱动电机,13-曲柄,14-第一通孔,15-第一连杆,16-第二连杆,17-第二通孔,18-第三连杆,19-第一固定杆,20-第四连杆,21-滑块,22-通槽,23-第二固定杆,24-固定板,25-滑槽,26-驱动电机,27-主动轮,28-固定块,29-从动轮,30-皮带,31-导向轮二,32-导向轮三。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如图1至图5所示,一种线束输送装置,包括上料机构、导向机构、张紧机构以及动力机构,所述上料机构包括支撑架1、线盘基座2和锁紧装置,所述支撑架1侧壁固定连接有转动轴3,转动轴3上转动连接有所述的线盘基座2,线盘基座2远离支撑架1的一端与锁紧装置转动连接,所述导向机构包括支架4和导向管5,所述导向管5用于承接上料机构导出的线束,所述支撑架1与导向管5外壁固定连接,支架4上表面依次连接有用于线束导入张紧机构的第一滑轮组6、承接张紧机构导出线束的导向轮一7以及用于将线束导入动力机构的第二滑轮组8,所述张紧机构安装于支架4上的第一通孔14内并用于线束的张紧。值得注意的是,所述锁紧装置包括手柄9、锁紧块10和锁紧螺母11,所述锁紧块10与转动轴3螺纹连接,所述手柄9与锁紧块10固定连接,所述锁紧螺母11与转动轴3螺纹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张紧机构包括第二驱动电机12和曲柄13,所述支架4中部开设第一通孔14,所述第二驱动电机12的输出端与曲柄13侧面固定连接,所述曲柄13远离第二驱动电机12的侧面转动连接有第一连杆15的一端,第一连杆15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二连杆16,第二连杆16中部开设第二通孔17,第二通孔17内部转动连接有第三连杆18,第三连杆18远离第二通孔17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杆19,第一固定杆19两端均与第一通孔14侧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杆16远离第一连杆15的一端转动连接有第四连杆20,第四连杆20远离第三连杆18的一端转动连接有滑块21,滑块21中部开设通槽22,通槽22内部转动设有导向轮二31,所述滑块21的两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杆23,所述支架4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板24,固定板24表面开设有水平设置的滑槽25,所述第二固定杆23远离滑块21的一端与固定板24滑动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动力机构包括左右对称设置的驱动电机26,两组所述驱动电机26均与支架4上表面固定连接,两组所述驱动电机26输出端均固定连接有主动轮27,所述支架4上表面还固定连接有固定块28,固定块28上端转动连接有从动轮29,从动轮29通过皮带30连接至主动轮27。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滑轮组6与第二滑轮组8内部均设置若干相互配合的导向轮三32,导向轮三32至少有两个且并列地转动连接于导向支架上。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所提驱动电机26以及第二驱动电机12均为伺服电机。工作过程及原理:首先,松开锁紧螺母11,拆下手柄9,由于手柄9与锁紧块10固定连接且手柄长度较长,所以很容易拆下锁紧块10,此时,通过转动轴3加装线束盘,依次安装锁紧块10和手柄9以及锁紧螺母11,然后线束穿插进入导向管5内部,此处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线束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料机构、导向机构、张紧机构以及动力机构,所述上料机构包括支撑架(1)、线盘基座(2)和锁紧装置,所述支撑架(1)侧壁固定连接有转动轴(3),转动轴(3)上转动连接有所述的线盘基座(2),线盘基座(2)远离支撑架(1)的一端与锁紧装置转动连接,所述导向机构包括支架(4)和导向管(5),所述导向管(5)用于承接上料机构导出的线束,所述支撑架(1)与导向管(5)外壁固定连接,支架(4)上表面依次连接有用于线束导入张紧机构的第一滑轮组(6)、承接张紧机构导出线束的导向轮一(7)以及用于将线束导入动力机构的第二滑轮组(8),所述张紧机构安装于支架(4)上的第一通孔(14)内并用于线束的张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线束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料机构、导向机构、张紧机构以及动力机构,所述上料机构包括支撑架(1)、线盘基座(2)和锁紧装置,所述支撑架(1)侧壁固定连接有转动轴(3),转动轴(3)上转动连接有所述的线盘基座(2),线盘基座(2)远离支撑架(1)的一端与锁紧装置转动连接,所述导向机构包括支架(4)和导向管(5),所述导向管(5)用于承接上料机构导出的线束,所述支撑架(1)与导向管(5)外壁固定连接,支架(4)上表面依次连接有用于线束导入张紧机构的第一滑轮组(6)、承接张紧机构导出线束的导向轮一(7)以及用于将线束导入动力机构的第二滑轮组(8),所述张紧机构安装于支架(4)上的第一通孔(14)内并用于线束的张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线束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装置包括手柄(9)、锁紧块(10)和锁紧螺母(11),所述锁紧块(10)与转动轴(3)螺纹连接,所述手柄(9)与锁紧块(10)固定连接,所述锁紧螺母(11)与转动轴(3)螺纹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线束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张紧机构包括第二驱动电机(12)和曲柄(13),所述支架(4)中部开设第一通孔(14),所述第二驱动电机(12)的输出端与曲柄(13)侧面固定连接,所述曲柄(13)远离第二驱动电机(12)的侧面转动连接有第一连杆(15)的一端,第一连杆(15)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立新马斌张金祥郑凯
申请(专利权)人:铜陵博康机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