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翻边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738806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1 09: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翻边模具,包括上模,下模,套设在上模上的上压板,若干个连接在上模上的第一气缸,套设在下模上的下压板,若干个连接在下模上的第二气缸;所述上压板连接在第一气缸的活塞杆上,所述下压板连接在第二气缸的活塞杆上,所述下模形成有型芯,所述上模形成有与型芯匹配的型腔,所述上压板和下压板共同挤压以完成翻边操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翻边模具,上模和下模压合的同时上压板和下压板压合,从而可快速制成带翻边的样品,且样品可轻松地从上模和下模中取出,缩短了制样周期,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成本。

A flanging di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翻边模具
本技术涉及模具
,尤其涉及一种翻边模具。
技术介绍
翻边样品是常用零件,其在制作过程中通常需要两幅模具即样品成型模具以及样品翻边模具来完成,操作繁琐,样品制作周期长,制造成本高,且成型样品容易粘在模具中,需要使用小锤敲打才可脱模,费时费力。有鉴于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中的模具予以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公开一种翻边模具,上模和下模压合的同时上压板和下压板压合,从而可快速制成带翻边的样品,且样品可轻松地从上模和下模中取出,缩短制样周期,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翻边模具,包括上模,下模,套设在上模上的上压板,若干个连接在上模上的第一气缸,套设在下模上的下压板,若干个连接在下模上的第二气缸;所述上压板连接在第一气缸的活塞杆上,所述下压板连接在第二气缸的活塞杆上,所述下模形成有型芯,所述上模形成有与型芯匹配的型腔,所述上压板和下压板共同挤压以完成翻边操作。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连接在上模上的上延伸板,所述第一气缸连接在上延伸板上。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气缸的个数为四个且间隔均匀环布在上压板上。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连接在下模上的下延伸板,所述第二气缸连接在下延伸板上。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气缸的个数为四个且间隔均匀环布在下压板上。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上延伸板与上模为一体式结构,所述下延伸板与下模为一体式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提供的翻边模具,上模和下模压合的同时上压板和下压板压合,从而可快速制成带翻边的样品,且样品可轻松地从上模和下模中取出,缩短了制样周期,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所示的翻边模具(上模和下模闭合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所示的翻边模具(上模和下模分离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所示的上模的仰视图;图4为图2中所示的下模的俯视图;附图标记说明:上模1,下模2,上压板41,第一气缸5,下压板42,第二气缸6,活塞杆51,活塞杆61,型芯20,型腔10,上延伸板31,下延伸板32,样品7。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所示的各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但应当说明的是,这些实施方式并非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作的功能、方法、或者结构上的等效变换或替代,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如图1-4所示的一种翻边模具,包括上模1,下模2,套设在上模1上的上压板41,若干个连接在上模1上的第一气缸5,套设在下模2上的下压板42,若干个连接在下模2上的第二气缸6。所述上压板41、下压板42的横截面均呈环状。第一气缸5和第二气缸6均为微型气缸,型号可为MAL20*25~500、CUJB8-4D、MAL等。还包括连接在上模1上的上延伸板31,所述第一气缸5连接在上延伸板31上。所述上延伸板31与上模1为一体式结构,结构牢固稳定。所述第一气缸5的个数为四个且间隔均匀环布在上压板41上,从而使上压板41受力均匀。所述上压板41连接在第一气缸5的活塞杆51上,活塞杆51的伸缩可带动上压板41的升降。还包括连接在下模2上的下延伸板32,所述第二气缸6连接在下延伸板32上,所述下延伸板32与下模2为一体式结构,结构牢固稳定。所述第二气缸6的个数为四个且间隔均匀环布在下压板42上,从而使下压板42受力均匀。所述下压板42连接在第二气缸6的活塞杆61上,活塞杆61的伸缩可带动下压板42的升降。所述下模2形成有型芯20,所述上模1形成有与型芯20匹配的型腔10,型芯20和型腔10形状可根据样品7的实际形状进行设计。所述上压板41和下压板42共同挤压以完成样品7翻边操作。该翻边模具的工作原理如下:将受热软化材料例如塑料、玻璃、金属等放置在型芯20上,第二气缸6的活塞杆61伸长以使下压板42与下模2上边缘齐平,第一气缸5的活塞杆51伸长以使上压板41与上模1下边缘齐平,使型腔10对准型芯20,通过压机(未示出)下压上模1,下模2和上模1进行压合,上模1和下模2压合同时,上压板41和下压板42也进行压合,从而制成带翻边的样品7,样品7冷却后,第一气缸5的活塞杆51回缩,上压板41脱离样品7,再压住样品7的翻边,上模1上移离开下模2,样品7脱离型腔10,第二气缸6的活塞杆61回缩,下压板42脱离样品7,最后夹持样品7的翻边即可轻松取出成型样品7。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技术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技术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式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翻边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1),下模(2),套设在上模(1)上的上压板(41),若干个连接在上模(1)上的第一气缸(5),套设在下模(2)上的下压板(42),若干个连接在下模(2)上的第二气缸(6);所述上压板(41)连接在第一气缸(5)的活塞杆上,所述下压板(42)连接在第二气缸(6)的活塞杆上,所述下模(2)形成有型芯(20),所述上模(1)形成有与型芯(20)匹配的型腔(10),所述上压板(41)和下压板(42)共同挤压以完成翻边操作。/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翻边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1),下模(2),套设在上模(1)上的上压板(41),若干个连接在上模(1)上的第一气缸(5),套设在下模(2)上的下压板(42),若干个连接在下模(2)上的第二气缸(6);所述上压板(41)连接在第一气缸(5)的活塞杆上,所述下压板(42)连接在第二气缸(6)的活塞杆上,所述下模(2)形成有型芯(20),所述上模(1)形成有与型芯(20)匹配的型腔(10),所述上压板(41)和下压板(42)共同挤压以完成翻边操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翻边模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在上模(1)上的上延伸板(31),所述第一气缸(5)连接在上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利丰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瑞挚汽车模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