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顶结构及含有该斜顶结构的注塑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738285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1 08: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注塑加工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斜顶结构,斜顶结构包括斜顶座、斜顶连杆以及斜顶,斜顶座固设于顶针底板的上端,斜顶连杆一端与斜顶座连接,另一端与斜顶的下端抵靠,斜顶倾斜设置于斜顶连杆的上端,且其末端依次穿过后模板、后模仁并延伸至后模仁的上端,后模仁与斜顶对应的位置设有一个位移凹槽。上述斜顶结构,通过斜顶座、斜顶连杆、斜顶三部分组成,相较于传统的斜顶,缩短了长度,进而因体积小而有效的改善了加工变形的问题,且由于长度短,大大延长了斜顶的使用寿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含有上述斜顶结构的注塑模具。

Inclined roof structure and injection mold containing the inclined roof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斜顶结构及含有该斜顶结构的注塑模具
本技术涉及注塑加工
,特别涉及一种斜顶结构及含有该斜顶结构的注塑模具。
技术介绍
塑胶产品有倒扣、扣位等结构,在注塑产品成型后,采用斜顶结构顶出脱模,斜顶设计相对工艺简单,成本也较低。斜顶是顺着一定角度斜着向前推进,当向前一段行程后,这个扣位的位置就脱离了塑胶的内侧接触,从而使产品能顺利取出。现有的注塑模具的斜顶,都比较长,加工时变形较大,对于空间小的产品需要尺寸做小的情况下易断不耐用,且安装难度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斜顶结构及含有该斜顶结构的注塑模具,以解决现有的斜顶因长度过长导致在加工过程中容易折断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斜顶结构,应用于注塑模具中,所述注塑模具包括后模板、后模仁以及顶针底板,所述斜顶结构包括斜顶座、竖直设于所述斜顶座上端的斜顶连杆,以及设于所述斜顶连杆上端的斜顶,所述斜顶座固设于所述顶针底板的上端,所述斜顶连杆一端与所述斜顶座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斜顶的下端抵靠,所述斜顶倾斜设置于所述斜顶连杆的上端,且其末端依次穿过所述后模板、后模仁并延伸至所述后模仁的上端,所述后模仁与所述斜顶对应的位置设有一个位移凹槽。上述斜顶结构,通过斜顶座、斜顶连杆、斜顶三部分组成,相较于传统的斜顶,缩短了长度,进而因体积小而有效的改善了加工变形的问题,加工方便,大大简结构,且节约了加工时长,其中,斜顶连杆和斜顶不需要固定安装,只需要匹配长度即可,有效的简化了安装的难度,且由于长度短,大大延长了斜顶的使用寿命。进一步地,所述斜顶包括连接部和倾斜设置于所述连接部上端的延伸部,所述连接部设于所述斜顶连杆上端,所述延伸部一端与所述连接部一侧的连接,另一端穿过所述后模板、所述后模仁向上延伸至所述后模仁的上端。进一步地,所述延伸部的外侧设有一个台阶,所述台阶的侧阶壁上设有一个卡接凸块。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注塑模具,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前模仁、后模仁、后模板、顶针面板、顶针底板以及底板,所述前模仁和所述后模仁之间形成一个型腔,所述注塑模具还包括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斜顶结构,所述斜顶座固设于所述顶针底板的上端,所述斜顶的末端依次穿过所述后模板、后模仁并延伸至所述型腔内,所述后模仁与所述斜顶对应的位置设有一个位移凹槽。进一步地,所述后模板与所述斜顶连杆对应的位置设有一个导向通孔。进一步地,所述导向通孔内设有一个导向套。进一步地,所述位移凹槽的深度大于所述斜顶的顶出距离。进一步地,所述顶针面板至所述后模板的距离大于所述斜顶的顶出距离。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中的斜顶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中的注塑模具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斜顶结构10台阶1321导向通孔41斜顶座11卡接凸块1322顶针面板50斜顶连杆12前模仁20顶针底板60斜顶13后模仁30底板70连接部131位移凹槽31产品100延伸部132后模板40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技术的若干个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请参阅图1,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斜顶结构,应用于注塑模具(见图2)中,所述注塑模具包括后模板40、后模仁30以及顶针底板60。具体的,所述斜顶结构10包括斜顶座11、竖直设于所述斜顶座11上端的斜顶连杆12,以及设于所述斜顶连杆12上端的斜顶13,所述斜顶座11固设于所述顶针底板60的上端,所述斜顶连杆12一端与所述斜顶座11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斜顶13的下端抵靠,所述斜顶13倾斜设置于所述斜顶连杆12的上端,且其末端依次穿过所述后模板40、后模仁30并延伸至所述后模仁30的上端,所述后模仁30与所述斜顶13对应的位置设有一个位移凹槽。上述斜顶结构,通过斜顶座11、斜顶连杆12、斜顶13三部分组成,相较于传统的斜顶,缩短了长度,进而因体积小而有效的改善了加工变形的问题,加工方便,大大简结构,且节约了加工时长,其中,斜顶连杆12和斜顶13不需要固定安装,只需要匹配长度即可,有效的简化了安装的难度,且由于斜顶的长度短,大大延长了斜顶13的使用寿命。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斜顶13包括连接部131和倾斜设置于所述连接部131上端的延伸部132,所述连接部131设于所述斜顶连杆12上端,所述延伸部132一端与所述连接部131一侧的连接,另一端穿过所述后模板40、所述后模仁30向上延伸至所述后模仁30的上端,实现基本的顶出功能。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延伸部132的外侧设有一个台阶1321,以便配合注塑模具的型腔,避免延伸部132干涉产品成型,其中,所述台阶1321的侧阶壁上设有一个卡接凸块1322,以便斜顶13在产品成型后卡住产品,使产品更容易被顶出。请参阅图2,本技术第二实施例提供的注塑模具,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前模仁20、后模仁30、后模板40、顶针面板50、顶针底板60、底板70,斜顶结构10,所述前模仁20和所述后模仁30之间形成一个型腔,所述斜顶结构10包括斜顶座11、竖直设于所述斜顶座11上端的斜顶连杆12,以及设于所述斜顶连杆12上端的斜顶13,所述斜顶座11固设于所述顶针底板60的上端,所述斜顶13的末端依次穿过所述后模板40、后模仁30并延伸至所述型腔内,所述后模仁30与所述斜顶13对应的位置设有一个位移凹槽31,以便斜顶13上下移动。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为了保证斜顶连杆12竖直向上移动,所述后模板40与所述斜顶连杆12对应的位置设有一个导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斜顶结构,应用于注塑模具中,所述注塑模具包括后模板、后模仁以及顶针底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斜顶结构包括斜顶座、竖直设于所述斜顶座上端的斜顶连杆,以及设于所述斜顶连杆上端的斜顶,所述斜顶座固设于所述顶针底板的上端,所述斜顶连杆一端与所述斜顶座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斜顶的下端抵靠,所述斜顶倾斜设置于所述斜顶连杆的上端,且其末端依次穿过所述后模板、所述后模仁并延伸至所述后模仁的上端,所述后模仁与所述斜顶对应的位置设有一个位移凹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斜顶结构,应用于注塑模具中,所述注塑模具包括后模板、后模仁以及顶针底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斜顶结构包括斜顶座、竖直设于所述斜顶座上端的斜顶连杆,以及设于所述斜顶连杆上端的斜顶,所述斜顶座固设于所述顶针底板的上端,所述斜顶连杆一端与所述斜顶座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斜顶的下端抵靠,所述斜顶倾斜设置于所述斜顶连杆的上端,且其末端依次穿过所述后模板、所述后模仁并延伸至所述后模仁的上端,所述后模仁与所述斜顶对应的位置设有一个位移凹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斜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斜顶包括连接部和倾斜设置于所述连接部上端的延伸部,所述连接部设于所述斜顶连杆上端,所述延伸部一端与所述连接部一侧的连接,另一端穿过所述后模板、所述后模仁向上延伸至所述后模仁的上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斜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部的外侧设有一个台阶,所述台阶的侧阶壁上设有一个卡接凸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小平王新平杨映坤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合发五金塑胶模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