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秋富专利>正文

固态燃料起火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73746 阅读:31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固态燃料起火器,尤指提供针对块状体固态燃料于燃烧初期,催促其达成自燃启始状态之起火器。它主要系由一火母发生室,产生热能作用于上端相对所设具内部向下内缩形成有缩口之围体,围体里部承置固态燃料,藉由围体内部最底层之少数燃料首先接受火母火攻之后,产生骤烈燃值,而将其热能均匀往上传递,使所有固态燃料均匀达成预燃状态。(*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固态燃料起火器
技术介绍
有关固态燃料之使用初期,必须以额外火力如火种等加温,使之达到自燃状态,该操作可在集结块体固态燃料的底部直接生火,系为古老传统方式。新近流行碳烤等桌上煮食的餐饮方式,如火锅店或碳烤店等,得需大量的固态燃料使用,为了能够大量事先预备有发生自燃初期状态之燃料,得有如图1所示,利用一桶1,腰身部份间隔有一圆顶形网栅11,下方接近下端口12位置设有进气孔13,桶体1一侧设有把手14以便倾泄出完成自燃准备之块状固态燃料10,下方预先需点燃有火2。得是在桶体1的下方位置置放火母2,火母2的火舌20则穿过圆顶形网栅11,而将热能传递给里部下方之固态燃料10。由该设计实施热能传递速度缓慢,其原因为火舌20系往中心线的方向集结,而靠近桶体1内部周圆位置的燃料10A,除了无法直接接受火舌20之热能外,更会因进气孔13的作用导进冷空气,使靠近桶体1周围之燃料10A形成降温,而催化自燃之现象会在堆栈之块状燃料10中心相对桶体1中心里部,形成一往上斜向之锥形空间21,在该锥形空间21里部会先前达到自燃,且该锥形空间21位置之燃料10往往会过度燃烧,处于周边之燃料10A无法均匀达到自燃准备,另该设计仅能在有限空间,提供一定数量之块状燃料10预热操作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固态燃料起火器,其能提供可均匀让集结之块状固态燃料,达成燃烧前之自燃准备状态者。本技术主要系由一火母发生室,上端连接有一倒锥形围体,二者相接之间间隔有一平状栅板。本技术利用一热源发生室,里部产生有火母,发生室对上连接有倒锥形之围体,围体里部提供块状燃料承纳,藉由该围体围倒锥形状下端集结在发生室的上端口,因此发生室所产生之热源,可作用在倒锥形围体的下端缩口位置,形成小数对象加热。利用集结在该下端缩口首先受热之块状燃料达成自燃后,藉其热能作为二次性往上起火,使位于围体上方之燃料接受二次性起火而循序获得均匀的受热。附图说明图1为昔用起火器之结构侧示图。图2为本技术起火器之结构侧视图。图3为本技术起火器加设扩展围体侧示图。图4为本技术起火器应用煮食操作侧示图。图5为本技术起火器应用取暖工作结构侧示图。图6为本技术发生室装设有调变气流阀体之立体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发生室装设由器辅助燃烧装置立体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发生室里部加设人力鼓风装置侧示图。附图元件符号说明如下;桶体—1 块状固态燃料—10 燃料—10A、10B鼓风装置—101 放大齿轮组—10 摇杆—103 轮浆—104圆顶形网栅—11 下端口—12 进气孔—13 把手—14火母—2 火舌—20 锥形空间—21 火母发生室—3火种—30 起火器—300 出纳孔—31 栅板—32架体—33 锥形围体—4 第一扩展围体—40第二扩展围体—400 辅助进气孔—41 通气孔—42隔热层—43 辅助把手—44 扩口端—45 脚架—5曲柄—51 驳接座—52 锅体—6红外线生成转换层—7 气孔—71 环形阀体—8拨动杆—81 阀口—82 油气燃烧器—9 喷火头—91管路—92 阀体—93 空气—A具体实施方式首先请参阅图2所示,本技术所实施之起火器300,主要系由一火母发生室3,朝上连接有任何截面形状,具往下内缩之围体,如倒锥形围体4,发生室3的上端口设有承托块状燃料10之栅板32,侧向设有出纳孔31提供火种30进出。该围体除锥形之外,另可采如半球形等弧形内斜线形成锥状之围体,今为简易说明而仅提示锥形围体。倒锥形围体4的外围上下方,由侧向往里通设有多数的辅助进气孔41及通气孔42。起火器300整体外围可连接有脚架5,该脚架5可为驳接方式由一驳接座52而驳接在起火器300的外围,并由曲柄51以连结脚架5对外之张撑力量。所承置入之块状燃料10受发生室3所设之栅板32承托,发生室3经由火种30的热燃作用,将其热能往发生室3的上端口传递。又倒锥形围体4系为向上扩开状的设计,因此块状燃料10最底层之数量较少往上渐进增加。依据本技术之概念,系利用火母发生室3里部之热源,首先攻向倒锥形围体4的下端口位置所承置之第一层块状燃料10B,让该第一层块状燃料10B首先接受发生室3的热传导加温作用,使其事先达成自燃状态,利用第一层燃料为少量,发生自燃状态之后,藉由其自燃所发生之较大热能辐向发射往上,而渐进的使上方之每一层块状燃料10得循序燃烧。任何块状固态燃料10以堆栈方式者,下方接近火源部份必然会事先达成自燃状态,且燃料体本身在未达到燃点时相同形成有阻热效果,所以堆栈状之块状燃料10其下端接近火源部份,皆会首先达到自燃状态。依据本技术实施系将第一层之块状燃料10B作为二次转换之火源,由发生室3所发生之火母,首先作用于最接近之第一层块状燃料10B,经第一层块状燃料10B产生自燃工作后所发生之高能热源间接往上发射传递热波,以对上方之块状燃料10作间接性加热,使上方燃料10可达自燃状态。达成自燃初期的时机为所有块状燃料10大部份形成有炽红火斑的时机为佳,当然下层部份的燃料会形成较大火斑,该时机点取撷可达成较佳的整体全面同步自燃而获完整火力,又其时机点取得超前或延后,得依使用者应用条件需求。另在该倒锥形围体4的外缘,可加置有一隔热层43,以对里部形成保温作用和阻绝热温往外传递。请再参阅图3所示,依据本技术之起火器300所发生之起火工作,若为同时扩大起火数量,而可在围体4的上端扩口端45以栈层方式,叠置有第一扩展围体40或第二扩展围体400,第一及第二扩展围体40、400其扩展之形式,为与起火器300所设围体4相同锥形斜度,利用往上扩展堆栈围体方式可承纳多倍数量的燃料,而提供大量预燃操作,另该相互叠置之间,可藉由任何五金零件扣固或插接组立。在第一或第二扩展围体40、400的外围,相同可设有隔热层43,以及使用辅助把手44而提供组卸操作。请再参阅图4所示,本技术之起火器300在倒锥形围体4的朝上扩口端45,可实施较强的机械结构,以直接承纳锅体6置放,并使锅体6的下底缘切靠在扩口端45的内角,而块状固态燃料10所燃烧后之废热,则有通气孔42往外排出,藉由该扩口端45机械力强化后,则可提供煮食锅体6承置而形成炉具的多功应用,锅体6与扩口端45的置放关系,另可采由任何对接形状互对套合,或由任何五金零件辅助接扣组立。请再参阅图5所示,本技术之起火器300一般系为野外使用,在于野外若气温接近寒冷,则可利用其围体4上方所设扩口端45接设有一突出状盖形网隔形式之远红外线生成转换体7,该远红外线转换体7系为一盖形,下端口70与围体4的扩口端45接合,其壁面通设有多数之气孔71,得是由固态燃料10所燃烧后产生之热温,事先攻向远红外线生成转换体7,远红外线生成转换体7接受该热温之后,会从表面发射出具远红外线波长之辐射波提供取暖作用。请再参阅图6所示,火母发生室3所设出纳孔31可提供火种30进出,该出纳孔31系为可让手指出没之开孔面积,相对气流通路为一大面积穿孔,会将空气由发生室3经栅板32而往倒锥形围体4的方向大量传输,若为控制其燃烧速率缓慢,则必须阻绝氧气的提供,而可在发生室3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固态燃料起火器,尤指提供针对块状固态燃料工作初期,催促达成自然状态之起火器,其特征在于它主要系由一火母发生室,上端连接有一倒锥形围体,二者相接之间间隔有一平状栅板。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秋富
申请(专利权)人:张秋富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1[中国|广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