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机筒内孔铣槽的铣刀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铣槽刀制作
,尤其指一种用于机筒内孔铣槽的铣刀结构。
技术介绍
现有一种申请号为CN200920062482.8名称为《一种四刃立铣槽刀》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四刃立铣槽刀,它主要由刀身、刀刃组成,其特征在于刀刃具有4个刃口,4个刃口相对于2个刃口的铣槽刀多了2个刃口,因此铣槽效率提高,相同转速和相同走刀速度下,4个刃口更不易漏过铣槽面,槽口更加平整,具有生产效率高、加工精度高等优点。然而,该铣槽刀通常连接在转动机构上,在待加工件的表面铣槽加工,缺少能将其应用在机筒内孔内壁加工上的附加结构,机筒内孔长度长直径小,铣槽刀的驱动机构需要适应这样的加工环境十分困难,导致该铣槽刀难以实现机筒内孔加工,因此该铣槽刀的结构还需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设计巧妙、加工效率高、方便、精度准确,加工成本低,且能对各种大小口径、长度的机筒、各种槽形进行加工的用于机筒内孔铣槽的铣刀结构。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机筒内孔铣槽的铣刀结构,包括用于机筒内孔铣槽的刀头(41),其特征在于:所述铣刀结构还包括能脱卸式固定刀头(41)的转动部、能与驱动电机的输出轴相联动的传动部以及能伸入至机筒内孔中的刀杆(1),所述转动部能转动地设置于刀杆(1)的头部,所述传动部设置于刀杆(1)的后部,在所述刀杆(1)的轴向设置有能放入传动带(12)的腔体(11),所述转动部通过传动带(12)与传动部联动在一起,当铣刀工作时,所述刀头(41)能随着刀杆(1)在机筒内孔中的移动而与机筒(4)的内壁相接触而转动,在所述刀杆(1)上沿轴向设置有能将冷却水输送至刀头(41)上的输送管(16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机筒内孔铣槽的铣刀结构,包括用于机筒内孔铣槽的刀头(41),其特征在于:所述铣刀结构还包括能脱卸式固定刀头(41)的转动部、能与驱动电机的输出轴相联动的传动部以及能伸入至机筒内孔中的刀杆(1),所述转动部能转动地设置于刀杆(1)的头部,所述传动部设置于刀杆(1)的后部,在所述刀杆(1)的轴向设置有能放入传动带(12)的腔体(11),所述转动部通过传动带(12)与传动部联动在一起,当铣刀工作时,所述刀头(41)能随着刀杆(1)在机筒内孔中的移动而与机筒(4)的内壁相接触而转动,在所述刀杆(1)上沿轴向设置有能将冷却水输送至刀头(41)上的输送管(16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机筒内孔铣槽的铣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带(12)为链条,皮带,齿带中的一种,在所述转动部和传动部上分别设置有能与相应传动带(12)传动相连接的链轮、滚轮或齿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机筒内孔铣槽的铣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刀杆(1)为中空的筒体,所述腔体(11)位于筒体中部,在筒体端面上设置有能放入传动带(12)的安装开口(15),所述腔体(11)与安装开口(15)相连通,在与传动带(12)一端对应的筒体侧壁上径向设置有侧壁通孔(14),所述转动部连接在侧壁通孔(14)中,所述转动部的下部伸入腔体(11)与传动带(12)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机筒内孔铣槽的铣刀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筒体的外壁上轴向设置有能嵌入输送管(161)的筒壁凹槽(16)。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机筒内孔铣槽的铣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部包括第一轴承(71),第二轴承(72),第一传动杆(7),第二传动杆(73),第一驱动轮(74)以及能与传动带(12)相连接的第一传动轮(75),在所述筒体的外壁上上下对称设置有固定槽,所述第一轴承(71)的外圈固定在上固定槽中,所述第二轴承(72)的外圈固定在下固定槽中,所述第一传动杆(7)穿置连接在第一轴承(71)的内圈中,所述第一传动杆(7)的顶部与第一驱动轮(74)同心相连接,所述第一驱动轮(74)通过皮带与传动带驱动电机(76)传动相连接,所述第一传动杆(7)的底部伸入至筒体内腔中并与第二传动杆(73)的顶端相螺接,所述第一传动轮(75)与第二传动杆(73)的中部同心相连接,所述第二传动杆(73)的底部穿置于第二轴承(72)的内圈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机筒内孔铣槽的铣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固定槽与下固定槽均为沿轴向设置的腰型槽,在所述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立权,
申请(专利权)人:舟山市金塘山舟机械厂,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