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筒内孔的铣槽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3691930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8 08:40
一种机筒内孔的铣槽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夹持机构夹紧机筒;将铣刀移动至机筒内孔一端开口前方;将铣刀的刀杆与限位机构相连接;刀头在机筒内孔内壁上铣槽;夹持部转动,刀头在机筒内孔内壁上铣出螺旋槽;刀杆移动至脱离机筒内孔的另一端开口时,刀杆回退至初始位置;在第二驱动部使机筒转过设定角度后,重复步骤四至六直至机筒内壁上等间隔地分布有设定数量的凹槽,刀头沿铣出的凹槽回退至脱离机筒内孔;打开夹持机构取出机筒,完成加工操作。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在机筒内孔内壁上铣出贯穿机筒内孔的凹槽;刀杆磨损后更换方便;能在机筒内孔中加工出螺旋槽;能改变刀杆在机筒内孔内壁上的铣槽深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机筒内孔的铣槽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机筒内孔加工
,尤其指一种机筒内孔的铣槽方法。
技术介绍
现有一种申请号为CN201210257783.2名称为《锥度内孔现场铣槽机》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锥度内孔现场铣槽机,包括底座、齿轮箱、电机、调节机构、驱动轴、导向杆、主动齿轮、传动齿轮、支撑架、刀架机构等部件。该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首先,该锥度内孔现场铣槽机的整体结构较为简单,操作较为方便,使用不受场地的限制,适合对船舶舵系进行现场加工;其次,通过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的配合可使刀架沿着驱动轴轴向移动的同时还能进行与驱动轴旋转方向成90度的旋转运动,进而实现铣刀直线运动和旋转运动的组合,并且通过安装在底座上的调节机构作上下、左右移动,可使铣刀的位置调整到工件加工键槽的位置,如果发生位置偏移,还可以通过调节机构进行微调,直到准确无误,从而获得较高的加工精度。然而,该铣槽机难以在机筒内孔中加工出螺旋状的凹槽,因此该铣槽机的用途较窄,加工也不方便,难以满足加工要求,因此该铣槽机的铣槽加工方法还需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加工效率高、方便、精度准确,加工成本低,且能对各种大小口径、长度的机筒、各种槽形进行加工的机筒内孔的铣槽方法。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本机筒内孔的铣槽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一、将机筒夹紧固定在能驱动机筒旋转和定位的夹持机构上;二、启动第一驱动部将铣刀移动至机筒内孔一端开口前方的加工初始位置;三、将铣刀的刀杆与能避免刀杆晃动的限位机构连接在一起,所述限位机构是与刀杆位于夹持机构同一侧的支撑座,或所述限位机构是位于夹持机构另一侧的限位部,所述限位部的定位杆的端部伸入机筒内孔与刀杆端部相连接;四、启动铣刀,使铣刀的刀头与机筒内壁相接触而转动,第一驱动部驱动铣刀向前移动使刀杆伸入机筒内孔并由刀头在机筒内孔内壁上铣槽;五、当铣直线槽时直接进入步骤六,当铣螺旋槽时,夹持机构的夹持部驱动机筒自动转动,所述刀头在机筒内孔内壁上铣出螺旋槽;六、当所述的刀头移动至脱离机筒内孔的另一端开口时,由第一驱动部单独或由第一驱动部与夹持部共同驱动刀头沿铣出的凹槽回退至加工初始位置;七,在夹持部使机筒转过设定角度后,重复步骤四至六,直至机筒内壁上等间隔地分布有设定数量的凹槽后,再由第一驱动部单独或由第一驱动部与夹持部共同驱动刀头沿铣出的凹槽回退至脱离机筒内孔;八,当限位机构是支撑座时,打开夹持机构取出机筒,完成加工操作;当限位机构是限位部时,先解除定位杆与刀杆的连接,并将定位杆移出机筒内孔,再打开夹持机构取出机筒,完成加工操作。作为改进,在步骤四之前,先启动第二驱动部使机筒相对刀杆向左或向右平移设定的距离。进一步改进,本机筒内孔的铣槽方法所采用的机筒内孔铣槽机的具体结构为,包括机座,能伸入至机筒内孔中铣槽的铣刀,能推动铣刀相对机座的导轨作前后移动的铣刀座和能夹住机筒的夹持机构,在所述铣刀座上安装有能驱动铣刀中的刀头转动的驱动器,所述铣刀座通过第一驱动部驱动铣刀座前后移动,所述夹持机构中的夹持部能使机筒自动转动或者保持机筒固定不动,所述夹持机构的底部设置于机座上,且所述夹持机构能相对于铣刀移动方向相垂直的横向移动,所述夹持机构由第二驱动部驱动夹持机构作横向移动,在所述夹持机构与铣刀座之间的机座上固定有能保持铣刀不偏离移动位置的支撑座,所述驱动器、第一驱动部、第二驱动部和夹持部分别通过线路与数控系统中的数控电路相连接。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驱动部的具体结构为,在所述机座上设置有滑轨,在所述滑轨上设置有滑块,所述夹持机构固定在滑块上,在所述滑轨一侧的机座上设置有驱动丝杆和丝杆驱动电机,所述滑块的侧部连接在驱动丝杆上并能由驱动丝杆驱动而相对滑轨左右滑动;所述夹持机构包括夹座,能穿置固定机筒的夹盘机构和夹盘驱动部,所述夹盘机构能转动地连接在夹座上,所述夹盘驱动部具体结构为,在所述夹盘机构的背部同心设置有能穿过机筒的转筒,所述转筒能转动地穿置在夹座上,在所述转筒的外壁上设置有传动齿,所述传动齿经齿带或链条与固定在滑块上的转筒驱动电机传动相连接;在所述转筒的背部设置有能提高机筒夹持稳定性的第二夹盘机构,所述第二夹盘机构包括夹环和多个限位螺杆,在所述夹环的侧壁上分布有多个径向设置的螺纹通孔,所述限位螺杆依次螺接在对应的螺纹通孔中;在驱动丝杆一侧的机座上设置有能防止铣槽屑飞溅至驱动丝杆上的弧形挡板。作为改进,在步骤四之前,先启动第三驱动部和第四驱动部使刀杆和定位杆相对机筒同步向左或向右平移设定的距离。进一步改进,本机筒内孔的铣槽方法所采用的机筒内孔铣槽机的具体结构为,包括机座,能伸入至机筒内孔中铣槽的铣刀,能推动铣刀相对机座的导轨作前后移动的铣刀座,限位部,第三驱动部,第四驱动部和能夹住机筒的夹持机构,在所述铣刀座上安装有能驱动铣刀中的刀头转动的驱动器,所述铣刀座通过第一驱动部驱动铣刀座前后移动,所述夹持机构中的夹持部能使机筒自动转动或者保持机筒固定不动,所述夹持机构的底部设置于机座上,在所述夹持机构与铣刀座之间的机座上固定有能保持铣刀不偏离移动位置的支撑座,所述限位部设置在与刀杆结构相对的夹持机构另一侧,所述限位部的定位杆能伸入机筒内孔与铣刀端部相连接,所述限位部通过第四驱动部驱动限位部相对机座左右移动,所述铣刀座通过第三驱动部连接在第一驱动部上,所述铣刀座通过第三驱动部相对限位部同步左右移动,所述驱动器、第一驱动部、夹持部、第三驱动部、第四驱动部分别通过线路与数控系统中的数控电路相连接。进一步改进,所述限位部包括定位杆与限位底座,所述限位底座连接在第四驱动部上,所述定位杆能相对限位底座前后滑动地穿置在限位底座顶部的滑动轴承中,在所述定位杆的端部设置有能与铣刀相固定的螺纹孔,在铣刀的对应端部设置有能与所述螺纹孔相螺接的定位头。进一步改进,所述第四驱动部包括第四滑轨,第四滑块,第四丝杆和第四丝杆驱动电机,所述限位底座包括底座下部和底座上部,所述底座下部固定在机座上,所述第四滑轨连接在底座下部的顶面上,所述第四滑块连接在第四滑轨上,所述第四滑块与第四丝杆相连接并能由第四丝杆驱动相对第四滑轨左右滑动,所述底座上部固定在第四滑块上;所述第三驱动部包括第三滑轨,第三滑块,第三丝杆和第三丝杆驱动电机,所述第三滑轨连接在第一驱动部的顶面上,所述第三滑块连接在第三滑轨上,所述第三滑块与第三丝杆相连接并能由第三丝杆驱动相对第三滑轨左右滑动,所述铣刀座连接在第三滑块上;所述夹持机构包括夹座和夹盘机构,所述夹座固定在机座上,在夹盘机构的中部设置有能穿过机筒的机筒安装孔,在所述夹盘机构的背部同心设置有能穿过机筒的转筒,所述转筒能转动地连接在夹座上,在所述转筒的外壁上设置有传动齿,所述传动齿经齿带或链条与连接在机座上的转筒驱动电机传动相连接;在所述转筒的背部设置有能提高机筒夹持稳定性的第二夹盘机构,所述第二夹盘机构包括夹环和多个限位螺杆,在夹环的侧壁上分布有多个径向设置的螺纹通孔,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机筒内孔的铣槽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一、将机筒(4)夹紧固定在能驱动机筒(4)旋转和定位的夹持机构上;/n二、启动第一驱动部将铣刀移动至机筒内孔一端开口前方的加工初始位置;/n三、将铣刀的刀杆(1)与能避免刀杆(1)晃动的限位机构连接在一起,所述限位机构是与刀杆(1)位于夹持机构同一侧的支撑座(6),或所述限位机构是位于夹持机构另一侧的限位部,所述限位部的定位杆(17)的端部伸入机筒内孔与刀杆端部相连接;/n四、启动铣刀,使铣刀的刀头(41)与机筒内壁相接触而转动,第一驱动部驱动铣刀向前移动使刀杆(1)伸入机筒内孔并由刀头(41)在机筒内孔内壁上铣槽;/n五、当铣直线槽时直接进入步骤六,当铣螺旋槽时,夹持机构的夹持部驱动机筒(4)自动转动,所述刀头(41)在机筒内孔内壁上铣出螺旋槽;/n六、当所述的刀头(41)移动至脱离机筒内孔的另一端开口时,由第一驱动部单独或由第一驱动部与夹持部共同驱动刀头(41)沿铣出的凹槽回退至加工初始位置;/n七,在夹持部使机筒(4)转过设定角度后,重复步骤四至六,直至机筒内壁上等间隔地分布有设定数量的凹槽后,再由第一驱动部单独或由第一驱动部与夹持部共同驱动刀头(41)沿铣出的凹槽回退至脱离机筒内孔;/n八,当限位机构是支撑座(6)时,打开夹持机构取出机筒(4),完成加工操作;当限位机构是限位部时,先解除定位杆(17)与刀杆(1)的连接,并将定位杆(17)移出机筒内孔,再打开夹持机构取出机筒(4),完成加工操作。/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筒内孔的铣槽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一、将机筒(4)夹紧固定在能驱动机筒(4)旋转和定位的夹持机构上;
二、启动第一驱动部将铣刀移动至机筒内孔一端开口前方的加工初始位置;
三、将铣刀的刀杆(1)与能避免刀杆(1)晃动的限位机构连接在一起,所述限位机构是与刀杆(1)位于夹持机构同一侧的支撑座(6),或所述限位机构是位于夹持机构另一侧的限位部,所述限位部的定位杆(17)的端部伸入机筒内孔与刀杆端部相连接;
四、启动铣刀,使铣刀的刀头(41)与机筒内壁相接触而转动,第一驱动部驱动铣刀向前移动使刀杆(1)伸入机筒内孔并由刀头(41)在机筒内孔内壁上铣槽;
五、当铣直线槽时直接进入步骤六,当铣螺旋槽时,夹持机构的夹持部驱动机筒(4)自动转动,所述刀头(41)在机筒内孔内壁上铣出螺旋槽;
六、当所述的刀头(41)移动至脱离机筒内孔的另一端开口时,由第一驱动部单独或由第一驱动部与夹持部共同驱动刀头(41)沿铣出的凹槽回退至加工初始位置;
七,在夹持部使机筒(4)转过设定角度后,重复步骤四至六,直至机筒内壁上等间隔地分布有设定数量的凹槽后,再由第一驱动部单独或由第一驱动部与夹持部共同驱动刀头(41)沿铣出的凹槽回退至脱离机筒内孔;
八,当限位机构是支撑座(6)时,打开夹持机构取出机筒(4),完成加工操作;当限位机构是限位部时,先解除定位杆(17)与刀杆(1)的连接,并将定位杆(17)移出机筒内孔,再打开夹持机构取出机筒(4),完成加工操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筒内孔的铣槽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四之前,先启动第二驱动部使机筒相对刀杆(1)向左或向右平移设定的距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筒内孔的铣槽方法,其特征在于:本机筒内孔的铣槽方法所采用的机筒内孔铣槽机的具体结构为,包括机座(5),能伸入至机筒内孔中铣槽的铣刀,能推动铣刀相对机座(5)的导轨作前后移动的铣刀座和能夹住机筒(4)的夹持机构,在所述铣刀座上安装有能驱动铣刀中的刀头(41)转动的驱动器,所述铣刀座通过第一驱动部驱动铣刀座前后移动,所述夹持机构中的夹持部能使机筒(4)自动转动或者保持机筒(4)固定不动,所述夹持机构的底部设置于机座(5)上,且所述夹持机构能相对于铣刀移动方向相垂直的横向移动,所述夹持机构由第二驱动部驱动夹持机构作横向移动,在所述夹持机构与铣刀座之间的机座(5)上固定有能保持铣刀不偏离移动位置的支撑座(6),所述驱动器、第一驱动部、第二驱动部和夹持部分别通过线路与数控系统中的数控电路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机筒内孔的铣槽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部的具体结构为,在所述机座(5)上设置有滑轨(51),在所述滑轨(51)上设置有滑块(52),所述夹持机构固定在滑块(52)上,在所述滑轨(51)一侧的机座(5)上设置有驱动丝杆(53)和丝杆驱动电机(54),所述滑块(52)的侧部连接在驱动丝杆(53)上并能由驱动丝杆(53)驱动而相对滑轨(51)左右滑动;所述夹持机构包括夹座(2),能穿置固定机筒(4)的夹盘机构和夹盘驱动部,所述夹盘机构能转动地连接在夹座(2)上,所述夹盘驱动部具体结构为,在所述夹盘机构的背部同心设置有能穿过机筒(4)的转筒,所述转筒能转动地穿置在夹座(2)上,在所述转筒的外壁上设置有传动齿,所述传动齿经齿带或链条与固定在滑块(52)上的转筒驱动电机(22)传动相连接;在所述转筒的背部设置有能提高机筒(4)夹持稳定性的第二夹盘机构,所述第二夹盘机构包括夹环(23)和多个限位螺杆(24),在所述夹环(23)的侧壁上分布有多个径向设置的螺纹通孔,所述限位螺杆(24)依次螺接在对应的螺纹通孔中;在驱动丝杆(53)一侧的机座(5)上设置有能防止铣槽屑飞溅至驱动丝杆(53)上的弧形挡板(5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筒内孔的铣槽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四之前,先启动第三驱动部和第四驱动部使刀杆(1)和定位杆(17)相对机筒同步向左或向右平移设定的距离。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机筒内孔的铣槽方法,其特征在于:本机筒内孔的铣槽方法所采用的机筒内孔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立权
申请(专利权)人:舟山市金塘山舟机械厂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