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火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73184 阅读:2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点火机构,包括:回转操作轴2上设置的一体回转的卡合板4;游动地嵌设于轴2上、往复移动于卡合板4和基板12之间的可动板5及其上的按压部56。可动板5移向基板12,转动至点火位置时,按压部与点火开关3接触,使其接通;可动板5移向卡合板4,则使3处于断开状态。在轴2从闭阀位置转动至点火位置时,卡合板凸起与可动板凸起卡合,使可动板5位于基板12一侧并转动。点火完毕,轴2返回一定角度,凸起41卡合于可动板5的卡合孔53,使可动板5移向卡合板4一侧。所述机构可用于超越点火位置进行追加回转动作的燃气开关,提高操作性能,可靠进行燃烧器的点火。(*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安装于燃气开关上的点火机构,所述点火机构藉由转动回转操作轴,可调节供给燃气燃烧器的煤气量,藉此进行火力调节。以往,在煤气炉等的煤气器具上,设置有燃气开关,所述燃气开关藉由转动回转操作轴,可对所述燃气燃烧器点火及进行火力调节。已知,作为这种燃气开关,有所述旋塞回转超越点火位置之后,可再施以适当角度的追加回转的燃气开关。即,在上述燃气开关中,例如,将闭阀位置作为基准角度的零度。此时,按压回转操作轴,并转动至设定于115度位置处的点火位置,使点火装置启动,进行燃烧器的点火。然后,确认点火之后,解除回转操作轴的按压动作,使回转操作轴自动返回至设定于95度位置处的全开(大火)位置。其后,在设定于150度位置处的文火位置和设定于45度的弱火位置处进行火力调节。文火是较弱火更弱的火力,很难藉由回转操作轴的回转操作,在从95度的全开位置至零度的闭阀位置之间对文火进行调节。因此,藉由如上所述的追加回转,将150度作为回转操作轴的回转终端,将该位置处设定为文火,藉此,可使进行文火的调节操作容易。可是,人们期望在燃气开关超越点火位置之后能再进行追加转动操作,该燃气开关的回转操作轴在点火位置处对燃烧器进行点火之后的回转操作中,既使所述回转操作轴回转通过点火位置,点火装置也不启动。为此,以往的这种燃气开关上使用了压电元件进行点火。在回转操作轴的转动带动下,锤击压电元件一次,然后,回转操作轴和压锤的连动被解除,使得在火力调节中无法进行点火操作。然而,如上所述,在使用压电元件的场合,在进行点火操作时,由于压锤仅仅叩击压电元件一次,因此,这样的启动动作有可能使燃烧器的点火失败。因而,在确认点火操作失败,将回转操作轴返回至闭阀位置之后,为了点火,则必须反复进行用于点火的回转操作轴的回转操作,其操作烦复,使用不便。又,为用上述压电元件进行确切可靠的点火,已知有设置通过连续放电对燃烧器进行点火的点火装置。该点火装置上设置点火机构,所述点火机构使开、关该点火装置的点火开关与燃气开关的回转操作轴连动。所述点火机构藉由将回转操作轴作轴向的按压接通点火开关;藉由在点火动作完毕之后,解除回转操作轴的按压动作断开点火开关。即,在这种燃气开关上,从闭阀位置到点火位置之间,是在保持按压回转操作轴的状态下,转动回转操作轴。点火动作完毕之后,再使回转操作轴回复至按压之前的状态,藉此,在其后用于火力调节所作的追加回转操作时,不必接通点火开关。然而,在使用上述点火开关的点火机构上,从闭阀位置(零度)到点火位置(115度)之间,必须在保持按压回转操作轴的状态下转动回转操作轴,该回转操作轴的按压操作麻烦,不方便。而且,还有这样的不便之处在回转操作轴的按压回转的操作途中,如果按压力不够,则导致点火装置无法启动,即无法进行燃烧器的点火。为消除上述不便之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点火机构,所述点火机使用于可超越点火位置进行追加回转动作的燃气开关上,在操作该燃气开关的回转操作轴进行点火之际,可以消除按压、转动操作回转操作轴等的麻烦,提高操作性能,而且,可以可靠地对燃烧器进行点火。为达成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点火机构系这样一种点火机构所述点火机构安装于可超越点火位置进行追加回转操作的燃气开关的回转操作轴上,在所述回转操作轴在从闭阀位置到点火位置之间回转操作之时,在点火位置上,使与点火装置连接的点火开关成为接通;点火后,在所述回转操作轴从点火位置向闭阀方向返回所定角度时,点火开关成为断开;在其后的追加回转操作中,所述点火开关被维持于断开状态。其特征在于如下所述的结构即,本专利技术的点火机构包括贯通设有上述回转操作轴的基板,和距所述基板所定间隔、支承于回转操作轴上、与该回转操作轴一体回转的卡合板。本专利技术的点火机构还包括位于所述卡合板和基板之间,可游动地嵌设于回转操作轴上、且以所述回转操作轴为轴,可回转自如、且可作轴向自由移动的可动板,及对所述可动板施以压向所述卡合板的弹性力的弹性构件。所述卡合板包括凸设于正对着可动板的面上的第1凸起。该第1凸起使卡合板和可动板之间保持一定的间隔。所述可动板包括凸设于正对着所述卡合板的面上的第2凸起。该第2凸起在从上述回转操作轴的闭阀位置至点火位置的回转操作中,与上述第1凸起卡合,使上述可动板和上述卡合板一起转动。又,本专利技术的点火机构包括制动机构,所述制动机构在点火后,上述卡合板与从点火位置向闭阀方向以一定角度返回的所述回转操作轴一起转动时,可使该可动板停止回转,从而,使第1凸起与第2凸起背离。再有,上述可动板具有卡合孔和按压部。所述卡合孔在与第2凸起背离的第1凸起插入时,消除了卡合板和可动板之间的间隔。在卡合板和可动板之间保持有间隔时,通过按压部在点火位置按压上述点火开关的驱动部,接通点火开关;在卡合板和可动板之间的间隔被消除时,按压部从上述点火开关的驱动部离开,二者不接触。根据具有上述结构的本专利技术的点火机构,在回转操作轴从闭阀位置回转至点火位置期间,藉由第1凸起和第2凸起的卡合,并通过卡合板,使可动板转动。此时,藉由第1凸起而使可动板和卡合板离开,并保持间隔。而且,在回转至点火位置时,通过可动板的按压部按压点火开关的操作部,接通点火开关。由此,启动点火装置,进行对燃烧器的点火。点火完毕,将手离开回转操作轴,则回转操作轴可自动地返回一定的角度,因此,伴随着回转操作轴的自动的返回转动,使卡合板转动。此时,藉由上述制动机构,使可动板处于停止状态,第1凸起背离第2凸起。其结果,第1凸起与卡合孔卡合,藉此,使可动板因弹性装置的弹性力而解除与卡合板的间隔。于是,可动板的按压部从点火开关的操作部背离,点火开关断开。而且,伴随其后的火力调节,在进行回转操作轴的转动操作时,第1凸起维持与卡合孔卡合的状态,可动板克服制动机构的制动力进行回转。另一方面,由于可动板的按压部不会接触点火开关的操作部,所以,既使伴随火力调节,进行通过点火位置的回转操作轴带动转动操作,也可维持点火开关的断开状态。如此,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点火机构,在点火操作时,可以不必进行如以往那样的麻烦的回转操作轴的按压回转操作,接通点火开关,因此可以提高点火操作的操作性能。而且,在进行点火操作时,可以仅将回转操作轴从闭阀位置回转至点火位置,藉此来进行点火位置上的点火装置动作,所以,可以可靠地进行燃烧器的点火。又,较好的是,在本专利技术的点火机构中设有凸轮机构,上述凸轮机构使在因点火后的回转操作使上述回转操作轴返回至闭阀位置之时,所述可动板背离所述卡合板,并使上述第1凸起从所述卡合孔脱出。根据所述凸轮机构,可以仅将回转操作轴回转至闭阀位置,使所述可动板克服所述弹性构件的弹性力,从所述卡合板背离,并为了进行下次的点火操作,使按压部退回至可进行按压的位置,以对点火开关的操作部进行再次按压。专利技术的实施形态附图说明图1中,C为燃气开关,1为燃气开关C上所设置的回转操作轴。燃气开关C藉由转动操作回转操作轴1,以对图中未示的燃气燃烧器进行煤气供给量的调节,并藉此进行火力的调节及燃气燃烧器的灭火。又,燃气开关C装备有与回转操作轴1的回转操作连动的、本实施形态的点火机构2,以进行第一燃气燃烧器的点火动作。该点火机构2装备有连接于图中未示的进行连续放电的点火装置上的点火开关3,相应于回转操作轴1的回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点火机构,上述点火机构系安装于可超越点火位置进行追加回转动作的燃气开关的回转操作轴上,在所述回转操作轴在从闭阀位置到点火位置之间转动操作之时,在点火位置上,使连接于点火装置的点火开关成为接通;点火后,在所述回转操作轴从点火位置向闭阀方向返回所定角度时,点火开关成为断开;在其后的追加回转操作中,所述点火开关被维持于断开状态。其特征在于,所述点火机构包括: 贯通上述回转操作轴的基板; 距所述基板所定间隔、支承于回转操作轴上、与该回转操作轴一体回转的卡合板; 位于所述卡合板和基板之间,可游动地嵌设于回转操作轴上、且以所述回转操作轴为轴,可回转自如、且可作轴向自由移动的可动板; 对所述可动板施以压向所述卡合板的弹性力的弹性构件; 所述卡合板的凸设于正对着可动板的面上、使所述卡合板和可动板之间保持一定间隔的第1凸起; 所述可动板的凸设于正对着所述卡合板的面上,在从上述回转操作轴的闭阀位置至点火位置的回转操作中,与上述第1凸起卡合、使上述可动板和上述卡合板一起转动的第2凸起, 制动机构,所述制动机构在点火后,上述卡合板与从点火位置向闭阀方向以一定角度返回的所述回转操作轴一起转动时,可使该可动板停止回转,从而,使第1凸起与第2凸起背离; 设于上述可动板、在背离第2凸起的第1凸起插入时,消除卡合板和可动板之间的间隔的卡合孔; 设于上述可动板上的按压部,在卡合板和可动板之间保持有间隔时,通过按压部在点火位置按压上述点火开关的驱动部,接通点火开关;在卡合板和可动板之间的间隔被消除时,按压部从上述点火开关的驱动部离开,二者不接触。...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水谷圭一
申请(专利权)人:林内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