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人机起落减振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727891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8 17: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无人机起落减振机构,属于隧道施工技术领域,包括机体和机翼,机体的底部表面固定连接有调节杆,调节杆与机体的连接处嵌入设置有连接横轴,调节杆的底端设置底座,底座与调节杆为滑动连接,底座的内侧嵌入设置有内嵌连接杆,内嵌连接杆设置为套接伸缩杆,底座的底面均匀嵌入设置有底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为可伸缩调节的调节杆,便于带动底座进行升降调节,无人机降落的时候,配合向外倾斜设置的调节杆,扩展底座与地面的接触面积,达到增强无人机降落时的稳定性,同时底端导角处呈向上倾斜弧状设置,在无人机飞行时有效的起到导流的效果。

A kind of vibration damping mechanism for UAV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人机起落减振机构
本技术涉及无人机
,更具体的,涉及一种减振机构

技术介绍
无人机按照应用领域可分为军用与民用。军用方面,无人机分为侦察机和靶机。民用方面,无人机+行业应用,是无人机真正的刚需;目前在航拍、农业、植保、自拍、快递运输、灾难救援、观察野生动物、监控传染病、测绘、新闻报道、电力巡检、救灾、影视拍摄、制造浪漫等等领域的应用,大大的拓展了无人机本身的用途,发达国家也在积极扩展行业应用与发展无人机技术。现有的无人机起落架在使用过程中安全性差,当无人机降落过程中,由于自身的重量在着陆时有较大的冲击力,容易使得无人机机体发生倾倒,进而使得机翼或机体受损,不利于无人机安全的进行着陆的问题,同时起落架,对无人机减震的效果降低,也增加了携带的难度起落架较长容易使得无人机飞行不便,在狭小空间内飞行时容易使得无人机损坏,较大的起落架容易增加飞行时气流阻力,不便于无人机稳定飞行。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于解决现有的现有的大部分的无人机起落架,对无人机减震的效果降低,同时也增加了携带的难度起落架较长容易使得无人机飞行不便,在狭小空间内飞行时容易使得无人机损坏,较大的起落架容易增加飞行时气流阻力,不便于无人机稳定飞行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无人机起落减振机构,包括机体和机翼,机翼旋转嵌入在机体的顶端,机体的底部表面固定连接有调节杆,调节杆与机体的连接处嵌入设置有连接横轴,调节杆的底端设置底座,底座与调节杆为滑动连接,底座的内侧嵌入设置有内嵌连接杆,内嵌连接杆设置为套接伸缩杆,底座的底面均匀嵌入设置有底块,底块凸出二分之一嵌入底座中,底块嵌入底座中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缓冲架,缓冲架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缓冲柱。进一步的优选方案:调节杆沿机体的底部四角设置,且调节杆设置为直筒式伸缩杆,调节杆两个为一组,呈向外倾斜设置。进一步的优选方案:底座设置有两个,位于机体的底端两侧,且底座呈表面弧形的倒梯形。进一步的优选方案:底座为两段拼接式,且底座的底端导角处呈向上倾斜弧状设置。进一步的优选方案:缓冲架设置为交叉结构,且交叉处嵌入横轴。进一步的优选方案:缓冲柱的设置数量根据缓冲架的数量设置,三个为一组,每个缓冲柱位于缓冲架主体两端之间与底部设置,缓冲柱设置为压缩弹簧柱。有益效果:1、本技术通过为表面弧形的倒梯形底座,在无人机降落的时候,配合向外倾斜设置的调节杆,扩展底座与地面的接触面积,达到增强无人机降落时的稳定性,同时底端导角处呈向上倾斜弧状设置,在无人机飞行时有效的起到导流的效果,而两段拼接式的设置便于使底座进行收缩调节。2、其次,通过缓冲架达到在底块收到外力的时候达到支撑的效果,同时活动交叉的设置,在收到外力时主体反生形变,达到缓冲的效果。3、再者,通过缓冲柱,在缓冲架收到外力产生形变的时候,对其主体的外力进行缓冲分散,达到减震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正面结构平面图。图2为本技术的底座收起内状态平面图。图3为本技术的主体结构俯视图。图4为本技术的底块连接结构剖视图。图1-4中:1-机体,2-机翼,3-连接横轴,4-调节杆,5-底座,6-内嵌连接杆,7-缓冲架,8-缓冲柱,9-底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至4,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无人机起落减振机构,包括机体1和机翼2,机翼2旋转嵌入在机体1的顶端,机体1的底部表面固定连接有调节杆4,调节杆4与机体1的连接处嵌入设置有连接横轴3,调节杆4的底端设置底座5,底座5与调节杆4为滑动连接,底座5的内侧嵌入设置有内嵌连接杆6,内嵌连接杆6设置为套接伸缩杆,底座5的底面均匀嵌入设置有底块9,底块9凸出二分之一嵌入底座5中,底块9嵌入底座5中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缓冲架7,缓冲架7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缓冲柱8。其中,调节杆4沿机体1的底部四角设置,且调节杆4设置为直筒式伸缩杆,调节杆4两个为一组,呈向外倾斜设置,通过设置为可伸缩调节的调节杆4,便于带动底座5进行升降调节。其中,底座5设置有两个,位于机体1的底端两侧,且底座5呈表面弧形的倒梯形。其中,底座5为两段拼接式,且底座5的底端导角处呈向上倾斜弧状设置,通过为表面弧形的倒梯形底座5,在无人机降落的时候,配合向外倾斜设置的调节杆,扩展底座5与地面的接触面积,达到增强无人机降落时的稳定性,同时底端导角处呈向上倾斜弧状设置,在无人机飞行时有效的起到导流的效果,而两段拼接式的设置便于使底座5进行收缩调节。其中,缓冲架7设置为交叉结构,且交叉处嵌入横轴,通过缓冲架7达到在底块9收到外力的时候达到支撑的效果,同时活动交叉的设置,在收到外力时主体反生形变,达到缓冲的效果。其中,缓冲柱8的设置数量根据缓冲架7的数量设置,三个为一组,每个缓冲柱8位于缓冲架7主体两端之间与底部设置,缓冲柱8设置为压缩弹簧柱,通过缓冲柱8,在缓冲架7收到外力产生形变的时候,对其主体的外力进行缓冲分散,达到减震的效果。在使用本技术一种无人机起落减振机构时,首先,在无人机进行降落的时候,底座5受到的外力通过底部嵌入的底块9传导至缓冲架7上,缓冲架7受到外力向内收缩,同时位于其中的缓冲柱8分散外力进行缓冲,减少机体1受到的震动,在无人机起飞时,调节杆4进行伸缩,带动底座5向上收起至机体1的底部,而底座5外侧的弧形表面与倒梯形的设置,有效的进行空气导流,使机体1处于稳定状态。以上的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技术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人机起落减振机构,包括机体(1)和机翼(2),所述机翼(2)旋转嵌入在机体(1)的顶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1)的底部表面固定连接有调节杆(4),所述调节杆(4)与机体(1)的连接处嵌入设置有连接横轴(3),所述调节杆(4)的底端设置底座(5),所述底座(5)与调节杆(4)为滑动连接,所述底座(5)的内侧嵌入设置有内嵌连接杆(6),所述内嵌连接杆(6)设置为套接伸缩杆,所述底座(5)的底面均匀嵌入设置有底块(9),所述底块(9)凸出二分之一嵌入底座(5)中,所述底块(9)嵌入底座(5)中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缓冲架(7),所述缓冲架(7)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缓冲柱(8)。/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人机起落减振机构,包括机体(1)和机翼(2),所述机翼(2)旋转嵌入在机体(1)的顶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1)的底部表面固定连接有调节杆(4),所述调节杆(4)与机体(1)的连接处嵌入设置有连接横轴(3),所述调节杆(4)的底端设置底座(5),所述底座(5)与调节杆(4)为滑动连接,所述底座(5)的内侧嵌入设置有内嵌连接杆(6),所述内嵌连接杆(6)设置为套接伸缩杆,所述底座(5)的底面均匀嵌入设置有底块(9),所述底块(9)凸出二分之一嵌入底座(5)中,所述底块(9)嵌入底座(5)中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缓冲架(7),所述缓冲架(7)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缓冲柱(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机起落减振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杆(4)沿机体(1)的底部四角设置,且调节杆(4)设置为直筒式伸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帅闻永俊吴金凤张加文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信博建设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