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避障的爬网机器人
本技术涉及一种机器人,尤其涉及一种可避障的爬网机器人。
技术介绍
近年来有很多关于仿生机器人的研究,攀爬机器人在国内也少数人在研究,而且研究的攀爬机器人的抓紧方式多数都是磁吸附,或者真空式吸附的方式。这两种方式大大限制了攀爬机器人往其他领域发展,比如对于网格的攀爬,磁吸附和真空式吸附的方式是行不通的。机器人在攀爬建筑物的防护网时,由于建筑物在施工时,建筑物外围一般都是竹竿构造的结构保证防护网的固定,但防护网的内表面是没有竹竿支架在上面的,可使得避障攀爬机器人能在内网上攀爬。建筑物在施工时可能因为材料、自然环境或者人为因素等影响,导致建筑物出现裂缝这种致命的安全隐患。又因为施工场所出现障碍物的情况也很常见,所以一个可以检查建筑物施工裂缝且具有智能避障的机器人是非常有意义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需要一种可避障的爬网机器人,可在网格上进行攀爬。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是:一种可避障的爬网机器人,包括上躯体、设置于所述上躯体下方的下躯体,所述上躯体的底面设置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避障的爬网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躯体(1)、设置于所述上躯体(1)下方的下躯体(2),所述上躯体(1)的底面设置有滑套(3),所述滑套(3)内穿插有滑板(4),所述滑板(4)在所述滑套(3)内沿前后方向来回运动,所述滑板(4)与所述下躯体(2)之间设置有不少于一个的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下躯体(2)上的导向直槽(5)、设置于所述下躯体(2)下方的限位板(6)、设置于所述限位板(6)上的导向杆(29),所述导向直槽(5)沿左右方向延伸设置,所述导向杆(29)的顶端穿过所述导向直槽(5)并连接于所述滑板(4)上,所述上躯体(1)上设置有前后移动组件与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避障的爬网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躯体(1)、设置于所述上躯体(1)下方的下躯体(2),所述上躯体(1)的底面设置有滑套(3),所述滑套(3)内穿插有滑板(4),所述滑板(4)在所述滑套(3)内沿前后方向来回运动,所述滑板(4)与所述下躯体(2)之间设置有不少于一个的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包括设置于所述下躯体(2)上的导向直槽(5)、设置于所述下躯体(2)下方的限位板(6)、设置于所述限位板(6)上的导向杆(29),所述导向直槽(5)沿左右方向延伸设置,所述导向杆(29)的顶端穿过所述导向直槽(5)并连接于所述滑板(4)上,所述上躯体(1)上设置有前后移动组件与左右移动组件,所述下躯体(2)的左侧设置有左前板(7),所述上躯体(1)的左侧设置有左后板(8),所述左前板(7)位于所述左后板(8)的前方,所述上躯体(1)的右侧设置有右前板(9),所述下躯体(2)的右侧设置有右后板(10),所述右前板(9)位于所述右后板(10)的前方,所述左前板(7)、左后板(8)、右前板(9)、右后板(10)上均设置有升降支撑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避障的爬网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前板(7)上的升降支撑脚包括第一舵机、主动轴、从动轴、传动框(11)、脚架,所述第一舵机固定连接于所述左前板(7)上,所述第一舵机驱动连接于所述主动轴,所述主动轴上设置有主动齿轮(25),所述从动轴通过轴承连接于所述左前板(7)上,所述从动轴上设置有从动齿轮(26),所述主动齿轮(25)与所述从动齿轮(26)相互啮合,所述传动框(11)的前内侧壁设置有第一竖直齿条(27),所述传动框(11)的后内侧壁设置有第二竖直齿条(28),所述从动齿轮(26)与所述第一竖直齿条(27)相互啮合,所述主动齿轮(25)与所述第二竖直齿条(28)相互啮合,所述脚架设置于所述传动框(11)的底侧,所述传动框(11)上设置有限位杆(30),所述左前板(7)上正对于所述限位杆(30)的位置设置有竖直限位槽,所述限位杆(30)插入所述限位槽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避障的爬网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前板(7)上的升降支撑脚还包括升降收线轮(12),所述升降收线轮(12)传动连接于所述主动轴上,所述脚架包括脚掌(13)、脚趾(14)、第一传动线(15),所述脚掌(13)固定连接于所述传动框(11)的底侧,所述脚趾(14)的中部通过转轴连接于所述脚掌(13)上,所述转轴的旋转轴线沿水平方向延伸设置,所述脚趾(14)的一端通过弹簧连接于所述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伟健,杨景卫,乔健,陈宇杰,梁颖琪,梁家碧,卢伟洪,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