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3727128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8 16: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系统,包括充电桩本体、充电桩本体内部插放的充电头本体以及充电桩本体与充电头本体之间的线管,充电头本体的两侧表面上设置有衔接块,衔接块的上下表面均一体成型有固定块,衔接块通过固定块和螺丝与充电头本体相连接,衔接块的侧表面上开设有凹槽,当充电头本体的充电端与汽车上充电口插接充电完成后,工作人员可直接用手拉动拉杆,使得充电头本体的部分与汽车上充电口部分相对平行的分离,从而解决了原有握柄向外拔出时握力的方向与插头和插孔内元件结合方向不同,充电插孔与汽车上的充电元件会受到一定相互磨损影响的问题。

A new energy vehicle charging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系统
本技术属于新能源汽车
,具体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系统。
技术介绍
新能源汽车是指除汽油、柴油发动机之外所有其它能源汽车.包括燃料电池汽车、混合动力汽车、氢能源动力汽车和太阳能汽车等,其废气排放量比较低,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现有超过400万辆液化石油气汽车,100多万辆天然气汽车,目前中国市场上在售的新能源汽车多是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动汽车,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公告定义,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对于新能源汽车的充电操作中,常使用到充电桩、充电头和线管构成充电系统对其进行正常充电操作,而在使用充电头进行汽车上接口处的插接充电过程后,在拔出的时常由工作人员握着手柄将充电头拔出,而在此过程中,由于工作人员手握握柄向外拔出时握力的方向与插头和插孔内元件结合方向不同,使得充电头在拔出时,充电插孔与汽车上的充电元件会受到一定的相互磨损影响,并且在日常生活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系统,包括充电桩本体(1)、充电桩本体(1)内部插放的充电头本体(2)以及充电桩本体(1)与充电头本体(2)之间的线管(3),其特征在于:充电头本体(2)的两侧表面上设置有衔接块(4),衔接块(4)的上下表面均一体成型有固定块(11),衔接块(4)通过固定块(11)和螺丝与充电头本体(2)相连接,衔接块(4)的侧表面上开设有凹槽(10),凹槽(10)的内部滑动连接有连动块(9),衔接块(4)的一侧设置有拉杆(8),拉杆(8)与连动块(9)之间熔接有连杆(7),充电头本体(2)的前表面上开设有通槽(13),充电桩本体(1)柱状部分的外部设置有防撞棉层(17),防撞棉层(17...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系统,包括充电桩本体(1)、充电桩本体(1)内部插放的充电头本体(2)以及充电桩本体(1)与充电头本体(2)之间的线管(3),其特征在于:充电头本体(2)的两侧表面上设置有衔接块(4),衔接块(4)的上下表面均一体成型有固定块(11),衔接块(4)通过固定块(11)和螺丝与充电头本体(2)相连接,衔接块(4)的侧表面上开设有凹槽(10),凹槽(10)的内部滑动连接有连动块(9),衔接块(4)的一侧设置有拉杆(8),拉杆(8)与连动块(9)之间熔接有连杆(7),充电头本体(2)的前表面上开设有通槽(13),充电桩本体(1)柱状部分的外部设置有防撞棉层(17),防撞棉层(17)的两侧位置处一体成型有定位杆(18),定位杆(18)的表面上分布有槽洞(2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系统,其特征在于:通槽(13)内部的底面上等距分布有若干个倒片(15),倒片(15)内部的壁面上一体成型有插孔壳(14),充电头本体(2)的下表面上熔接有挂片(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鲍家定唐荣江郑伟光何水龙景晖
申请(专利权)人: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