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瓶盖自动组装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724027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8 15:33
一种瓶盖自动组装机,包括转盘,所述转盘的中心转动连接有电机,转盘的上表面上固定设置有多个花蕊定位装置,转盘的前侧设置有花蕊输送带和第一运料装置,转盘的左侧设置有套筒输送带和第二运料装置,转盘的后侧设置有上盖输送带和第三运料组装装置,转盘的右侧设置有第四运料装置和成品输送带,转盘的上方还设置有压合装置,压合装置包括压合支架、压合升降气缸和圆柱形的压头,压合升降气缸的固定端固定设置在压合支架上,压头的上表面与压合升降气缸的伸缩端的端部固定连接,压头的底部设置有避位孔,避位孔的轴线与多个花蕊定位装置中的一个花蕊定位装置的轴线重合。总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高了瓶盖组装的生产效率和质量,降低了生产成本。

An automatic assembling machine for bottle cap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瓶盖自动组装机
本技术涉及一种瓶盖生产装置,具体涉及一种瓶盖自动组装机。
技术介绍
白酒瓶盖主要由套筒、花蕊两个同轴固定连接的圆筒、爆裂环和上盖组成,其中花蕊为两个同轴固定连接的直径不同的圆筒,上部套筒的直径小于下部套筒的直径,花蕊的上部套筒的外圆周面上设置有外螺纹,花蕊的上部套筒的内圆周面上设置有凸起,在瓶盖的生产中,首先需要把花蕊的下部套筒压合在套筒内部,再放上爆裂环,旋紧上盖即可,在现有技术中,这几个过程从常常分开进行,中国专利CN106736457A公开了一种自保护式瓶盖组装机,虽然能完成检测功能,但其只能组装上盖与盖嘴(相当于上盖和花蕊),其他部位还是要另行组装,这样不仅生产效率不高,提高了生产成本,而且在工序转换过程中多次装夹容易造成误差累积,产出的瓶盖质量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瓶盖自动组装机,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提高瓶盖组装的生产效率和质量,降低生产成本。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瓶盖自动组装机,包括转盘,所述转盘水平设置,转盘的中心转动连接有电机,转盘的上表面上固定设置有多个花蕊定位装置,多个花蕊定位装置沿转盘的周向均匀间隔设置,所述花蕊定位装置为沿竖直方向同轴固定连接的两个直径不同的圆柱且底部圆柱的直径大于顶部圆柱的直径,底部圆柱的下端与转盘的上表面垂直固定连接,顶部圆柱与花蕊上部套筒的内径间隙配合设置,底部圆柱的直径大于花蕊上部套筒的内径且小于花蕊下部套筒的内径,顶部圆柱的外圆柱面上固定设置有若干限位凸起部,转盘的前侧设置有花蕊输送带和第一运料装置,转盘的左侧设置有套筒输送带和第二运料装置,转盘的后侧设置有上盖输送带和第三运料组装装置,转盘的右侧设置有第四运料装置和成品输送带,转盘的上方还设置有压合装置,压合装置位于第一运料装置和第三运料组装装置之间,所述压合装置包括压合支架、压合升降气缸和圆柱形的压头,其中压合支架固定设置在转盘的上方,压合升降气缸的固定端固定设置在压合支架上,压合升降气缸的伸缩端沿竖直方向设置,压头的轴线沿竖直方向设置且压头的上表面与压合升降气缸的伸缩端的端部固定连接,压头的底部设置有避位孔,避位孔的轴线沿竖直方向设置且与多个花蕊定位装置中的一个花蕊定位装置的轴线重合,避位孔的孔径大于花蕊的上部套筒的外径且小于花蕊的下部套筒的外径,避位孔的孔深大于花蕊的上部套筒的高度。优选地,所述花蕊输送带沿前后方向设置,花蕊输送带的后侧延伸至转盘的外周面且与转盘的外周面存在间隙,所述第一运料装置包括第一支架、第一升降气缸、第一抓取装置和第一横移气缸,其中第一支架固定设置在转盘的上方,第一横移气缸的固定端固定设置在第一支架上,第一横移气缸的伸缩端沿前后方向设置在花蕊输送带的上方且第一升降气缸的固定端固定设置在第一横移气缸的伸缩端的端部,第一升降气缸的伸缩端沿竖直方向设置且第一抓取装置固定设置在第一升降气缸的伸缩端的下端的端部。优选地,所述套筒输送带沿左右方向设置,套筒输送带的右侧延伸至转盘的外周面且与转盘的外周面存在间隙,所述第二运料装置包括第二支架、第二升降气缸、第二抓取装置和第二横移气缸,其中第二支架固定设置在转盘的上方,第二横移气缸的固定端固定设置在第二支架上,第二横移气缸的伸缩端沿左右方向设置在套筒输送带的上方,第二升降气缸的固定端固定设置在第二横移气缸的伸缩端的端部,第二升降气缸的伸缩端沿竖直方向设置且第二抓取装置固定设置在第二升降气缸的伸缩端的下端的端部。优选地,所述上盖输送带沿前后方向设置,上盖输送带的前侧延伸至转盘的外周面且与转盘的外周面存在间隙,所述第三运料组装装置包括第三支架,第三升降气缸、旋转装置、第三抓取装置和第三横移气缸,其中第三支架固定设置在转盘的上方,第三横移气缸的固定端固定设置在第三支架上,第三横移气缸的伸缩端沿前后方向设置在上盖输送带的上方且第三升降气缸的固定端固定设置在第三横移气缸的伸缩端的端部,第三升降气缸的伸缩端沿竖直方向设置且旋转装置固定设置在第三升降气缸的伸缩端的下端的端部,旋转装置纵向设置,旋转装置的下端与第三抓取装置固定连接。优选地,所述成品输送带沿左右方向设置,成品输送带的左侧延伸至转盘的外周面且与转盘的外周面存在间隙,所述第四运料装置包括第四支架、第四升降气缸、第四抓取装置和第四横移气缸,其中第四支架固定设置在转盘的上方,第四横移气缸的固定端固定设置在第四支架上,第四横移气缸的伸缩端沿左右方向设置在成品输送带的上方,第四升降气缸的固定端固定设置在第四横移气缸的伸缩端的端部,第四升降气缸的伸缩端沿竖直方向设置且第四抓取装置固定设置在第四升降气缸的伸缩端的下端的端部。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可实现套筒和花蕊的压合、上盖与花蕊的旋合,提高了生产效率,花蕊定位装置结构简单,方便取放花蕊,生产效率高;压合装置可简单实现花蕊和套筒的压合工作,提高了组装效率。总之,本技术提高了瓶盖组装的生产效率和质量,降低了生产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俯视图;图2为本技术所述的转盘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所述的第一运料装置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所述的第二运料装置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所述的压合装置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所述的第三运料组装装置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所述的第四运料装置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所述的瓶盖的示意图。图中:1、转盘,2、花蕊输送带,3、第一运料装置,31、第一支架,32、第一升降气缸,33、第一抓取装置,34、第一横移气缸,4、第二运料装置,41、第二支架,42、第二升降气缸,43、第二抓取装置,44、第二横移气缸,5、套筒输送带,6、压合装置,61、压合支架,62、压合升降气缸,63、压头,64、避位孔,7、第三运料组装装置,71、第三支架,72、第三升降气缸,73、旋转装置,74、第三抓取装置,75、第三横移气缸,8、上盖输送带,9、第四运料装置,91、第四支架,92、第四升降气缸,93、第四抓取装置,94、第四横移气缸,10、成品输送带,11、花蕊定位装置,12、瓶盖,121、套筒,122、花蕊,123、爆裂环,124、上盖。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实施例:如图1至图8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瓶盖自动组装机,包括转盘1,转盘1水平设置,转盘1的中心转动连接有电机,电机设置在转盘1的底部,用于驱动转盘1转动,转盘1的上表面上固定设置有多个花蕊定位装置11,多个花蕊定位装置11沿转盘1的周向均匀间隔设置,花蕊定位装置11为沿竖直方向同轴固定连接的两个直径不同的圆柱且底部圆柱的直径大于顶部圆柱的直径,底部圆柱的下端与转盘1的上表面垂直固定连接,顶部圆柱与花蕊上部套筒的内径间隙配合设置,底部圆柱的直径大于花蕊上部套筒的内径且小于花蕊下部套筒的内径,顶部圆柱的外圆柱面上固定设置有若干限位凸起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瓶盖自动组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转盘(1),所述转盘(1)水平设置,转盘(1)的中心转动连接有电机,转盘(1)的上表面上固定设置有多个花蕊定位装置(11),多个花蕊定位装置(11)沿转盘(1)的周向均匀间隔设置,所述花蕊定位装置(11)为沿竖直方向同轴固定连接的两个直径不同的圆柱且底部圆柱的直径大于顶部圆柱的直径,底部圆柱的下端与转盘(1)的上表面垂直固定连接,顶部圆柱与花蕊上部套筒的内径间隙配合设置,底部圆柱的直径大于花蕊上部套筒的内径且小于花蕊下部套筒的内径,顶部圆柱的外圆柱面上固定设置有若干限位凸起部,转盘(1)的前侧设置有花蕊输送带(2)和第一运料装置(3),转盘(1)的左侧设置有套筒输送带(5)和第二运料装置(4),转盘(1)的后侧设置有上盖输送带(8)和第三运料组装装置(7),转盘(1)的右侧设置有第四运料装置(9)和成品输送带(10),转盘(1)的上方还设置有压合装置(6),压合装置(6)位于第一运料装置(3)和第三运料组装装置(7)之间,所述压合装置包括压合支架(61)、压合升降气缸(62)和圆柱形的压头(63),其中压合支架(61)固定设置在转盘(1)的上方,压合升降气缸(62)的固定端固定设置在压合支架(61)上,压合升降气缸(62)的伸缩端沿竖直方向设置,压头(63)的轴线沿竖直方向设置且压头(63)的上表面与压合升降气缸(62)的伸缩端的端部固定连接,压头(63)的底部设置有避位孔(64),避位孔(64)的轴线沿竖直方向设置且与多个花蕊定位装置(11)中的一个花蕊定位装置(11)的轴线重合,避位孔(64)的孔径大于花蕊的上部套筒的外径且小于花蕊的下部套筒的外径,避位孔(64)的孔深大于花蕊的上部套筒的高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瓶盖自动组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转盘(1),所述转盘(1)水平设置,转盘(1)的中心转动连接有电机,转盘(1)的上表面上固定设置有多个花蕊定位装置(11),多个花蕊定位装置(11)沿转盘(1)的周向均匀间隔设置,所述花蕊定位装置(11)为沿竖直方向同轴固定连接的两个直径不同的圆柱且底部圆柱的直径大于顶部圆柱的直径,底部圆柱的下端与转盘(1)的上表面垂直固定连接,顶部圆柱与花蕊上部套筒的内径间隙配合设置,底部圆柱的直径大于花蕊上部套筒的内径且小于花蕊下部套筒的内径,顶部圆柱的外圆柱面上固定设置有若干限位凸起部,转盘(1)的前侧设置有花蕊输送带(2)和第一运料装置(3),转盘(1)的左侧设置有套筒输送带(5)和第二运料装置(4),转盘(1)的后侧设置有上盖输送带(8)和第三运料组装装置(7),转盘(1)的右侧设置有第四运料装置(9)和成品输送带(10),转盘(1)的上方还设置有压合装置(6),压合装置(6)位于第一运料装置(3)和第三运料组装装置(7)之间,所述压合装置包括压合支架(61)、压合升降气缸(62)和圆柱形的压头(63),其中压合支架(61)固定设置在转盘(1)的上方,压合升降气缸(62)的固定端固定设置在压合支架(61)上,压合升降气缸(62)的伸缩端沿竖直方向设置,压头(63)的轴线沿竖直方向设置且压头(63)的上表面与压合升降气缸(62)的伸缩端的端部固定连接,压头(63)的底部设置有避位孔(64),避位孔(64)的轴线沿竖直方向设置且与多个花蕊定位装置(11)中的一个花蕊定位装置(11)的轴线重合,避位孔(64)的孔径大于花蕊的上部套筒的外径且小于花蕊的下部套筒的外径,避位孔(64)的孔深大于花蕊的上部套筒的高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组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花蕊输送带(2)沿前后方向设置,花蕊输送带(2)的后侧延伸至转盘(1)的外周面且与转盘(1)的外周面存在间隙,所述第一运料装置(3)包括第一支架(31)、第一升降气缸(32)、第一抓取装置(33)和第一横移气缸(34),其中第一支架(31)固定设置在转盘(1)的上方,第一横移气缸(34)的固定端固定设置在第一支架(31)上,第一横移气缸(34)的伸缩端沿前后方向设置在花蕊输送带(2)的上方且第一升降气缸(32)的固定端固定设置在第一横移气缸(34)的伸缩端的端部,第一升降气缸(32)的伸缩端沿竖直方向设置且第一抓取装置(33)固定设置在第一升降气缸(32)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永军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省豫兴包装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