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方便大折弯度板材出料的可移动式折弯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722757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8 14: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属于折弯机构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方便大折弯度板材出料的可移动式折弯机构,包括底座,通过在安装座的前侧壁开有条形通孔,在条形通孔内设置有第一折弯辊和第二折弯辊,能够根据需要对板材折弯角度的不同调节两个折弯辊之间的距离,通过在安装板的顶部设置有控制器,在安装板的后侧设置有两个第二液压泵,当板材被折弯后挡住红外发射器向红外接收头发射的红外线时,红外接收头接收不到红外线后就会向控制器发送信号,控制器就会向两个第二液压泵发送控制指令,控制两个第二液压泵打开通过第二液压杆向前伸并通过夹具将折弯后的板材进行夹紧并取出,替代了人工将折弯后的板材取出的方式,提高了工作效率。

A movable bending mechanism for discharging large bending plat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方便大折弯度板材出料的可移动式折弯机构
本技术涉及折弯结构
,具体为一种方便大折弯度板材出料的可移动式折弯机构。
技术介绍
金属板料在折弯机上模或下模的压力下,首先经过弹性变形,然后进入塑性变形,在塑性弯曲的开始阶段,板料是自由弯曲的·随着上模或下模对板料的施压,板料与下模V型槽内表面逐渐靠紧,同时曲率半径和弯曲力臂也逐渐变小,继续加压直到行程终止,使上下模与板材三点靠紧全接触,此时完成一个V型弯曲,就是俗称的折弯。但是目前现有的折弯机构,不方便根据折弯度的不同来调节两个折弯辊之间的距离,且如果折弯度较大的话,折弯后的板材通常都是工作人员手动取出,工作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方式。在本部分以及本申请的说明书摘要和技术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技术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鉴于现有折弯机构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技术。因此,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方便大折弯度板材出料的可移动式折弯机构,通过在安装座的前侧壁开有条形通孔,在条形通孔内设置有第一折弯辊和第二折弯辊,两个折弯辊均通过螺母螺接在螺孔中,能够根据需要对板材折弯角度的不同调节两个折弯辊之间的距离,方便调节,通过在安装板的顶部设置有控制器,在安装板的后侧设置有两个第二液压泵,在两个连接片上设置有相配合的红外发射器和红外接收头,当板材被折弯后挡住红外发射器向红外接收头发射的红外线时,红外接收头接收不到红外线后就会向控制器发送信号,控制器就会向两个第二液压泵发送控制指令,控制两个第二液压泵打开通过第二液压杆向前伸并通过夹具将折弯后的板材进行夹紧并取出,替代了人工将折弯后的板材取出的方式,提高了工作效率。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方便大折弯度板材出料的可移动式折弯机构,其包括:底座、安装板、第一液压泵、控制器、条形通孔、红外发射器和第二液压泵,所述底座的顶部中间后侧壁设置所述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前侧壁横向设置所述条形通孔,所述条形通孔内对称设置有第一折弯辊和第二折弯辊,所述第一折弯辊和第二折弯辊的顶部和底部均设置有连接片,所述安装板的前侧壁等距的开有多个螺孔,所述第一折弯辊和第二折弯辊通过连接片、螺母和螺孔的相配合固定在条形通孔内,所述安装板的前侧壁底部中间设置有第三折弯辊,所述所述安装板的前侧壁顶部中间设置所述第一液压泵,所述第一液压泵的输出端设置有第一液压杆,所述第一液压杆的底端设置有折弯头,所述安装板的顶部中间设置所述控制器,所述第一折弯辊底部的连接片的右侧壁设置所述红外发射器,所述第二折弯辊底部的连接片的左侧壁设置有与红外发射器相配合的红外接收头,所述安装板的后侧壁底部左右两侧壁对称设置两个所述第二液压泵,两个所述第二液压泵的输出端均设置有第二液压杆,两个所述第二液压杆均贯穿安装板,两个所述第二液压杆的另一端均设置有夹具,所述红外接收头电性输出连接于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电性输出连接于两个第二液压泵。作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方便大折弯度板材出料的可移动式折弯机构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安装板的前侧壁左右两侧壁均开有与第二液压杆相配合的通孔。作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方便大折弯度板材出料的可移动式折弯机构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底座的底部四角处均设置有万向轮。作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方便大折弯度板材出料的可移动式折弯机构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底座的顶部前侧壁开有成品放置槽。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安装座的前侧壁开有条形通孔,在条形通孔内设置有第一折弯辊和第二折弯辊,两个折弯辊均通过螺母螺接在螺孔中,能够根据需要对板材折弯角度的不同调节两个折弯辊之间的距离,方便调节,通过在安装板的顶部设置有控制器,在安装板的后侧设置有两个第二液压泵,在两个连接片上设置有相配合的红外发射器和红外接收头,当板材被折弯后挡住红外发射器向红外接收头发射的红外线时,红外接收头接收不到红外线后就会向控制器发送信号,控制器就会向两个第二液压泵发送控制指令,控制两个第二液压泵打开通过第二液压杆向前伸并通过夹具将折弯后的板材进行夹紧并取出,替代了人工将折弯后的板材取出的方式,提高了工作效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将结合附图和详细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侧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工作状态示意图。图中:底座100、万向轮110、安装板200、第一折弯辊210、第二折弯辊220、第三折弯辊230、连接片240、通孔250、第一液压泵300、第一液压杆杆310、折弯头320、控制器400、条形通孔500、红外发射器600、红外接收头610、第二液压泵700、第二液压杆710、夹具720。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其次,本技术结合示意图进行详细描述,在详述本技术实施方式时,为便于说明,表示器件结构的剖面图会不依一般比例作局部放大,而且所述示意图只是示例,其在此不应限制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此外,在实际制作中应包含长度、宽度及深度的三维空间尺寸。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方便大折弯度板材出料的可移动式折弯机构,包括底座100、安装板200、第一液压泵300、控制器400、条形通孔500、红外发射器600和第二液压泵700;请参阅图1,底座100包括万向轮110,万向轮110的数量为四个,分别转动连接在底座100的底部四角处,底座100用于承载安装板200,万向轮110用于方便该装置的移动,底座100采用不锈钢制成,万向轮110采用橡胶制成;请再次参阅图1,安装板200包括第一折弯辊210、第二折弯辊220、第三折弯辊230、连接片240和通孔250,安装板200焊接在底座100的顶部,第一折弯辊210和第二折弯辊220通过螺母固定在条形通孔500内,第三折弯辊230焊接在安装板200的前侧壁底部中间,连接片240的数量为四个,分别焊接在第一折弯辊210和第二折弯辊220的顶部与底部,通孔250的数量为两个,分别开设在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方便大折弯度板材出料的可移动式折弯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00)、安装板(200)、第一液压泵(300)、控制器(400)、条形通孔(500)、红外发射器(600)和第二液压泵(700),所述底座(100)的顶部中间后侧壁设置所述安装板(200),所述安装板(200)的前侧壁横向设置所述条形通孔(500),所述条形通孔(500)内对称设置有第一折弯辊(210)和第二折弯辊(220),所述第一折弯辊(210)和第二折弯辊(220)的顶部和底部均设置有连接片(240),所述安装板(200)的前侧壁等距的开有多个螺孔,所述第一折弯辊(210)和第二折弯辊(220)通过连接片(240)、螺母和螺孔的相配合固定在条形通孔(500)内,所述安装板(200)的前侧壁底部中间设置有第三折弯辊(230),所述安装板(200)的前侧壁顶部中间设置所述第一液压泵(300),所述第一液压泵(300)的输出端设置有第一液压杆(310),所述第一液压杆(310)的底端设置有折弯头(320),所述安装板(200)的顶部中间设置所述控制器(400),所述第一折弯辊(210)底部的连接片(240)的右侧壁设置所述红外发射器(600),所述第二折弯辊(220)底部的连接片(240)的左侧壁设置有与红外发射器(600)相配合的红外接收头(610),所述安装板(200)的后侧壁底部左右两侧壁对称设置两个所述第二液压泵(700),两个所述第二液压泵(700)的输出端均设置有第二液压杆(710),两个所述第二液压杆(710)均贯穿安装板(200),两个所述第二液压杆(710)的另一端均设置有夹具(720),所述红外接收头(610)电性输出连接于控制器(400),所述控制器(400)电性输出连接于两个第二液压泵(70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方便大折弯度板材出料的可移动式折弯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00)、安装板(200)、第一液压泵(300)、控制器(400)、条形通孔(500)、红外发射器(600)和第二液压泵(700),所述底座(100)的顶部中间后侧壁设置所述安装板(200),所述安装板(200)的前侧壁横向设置所述条形通孔(500),所述条形通孔(500)内对称设置有第一折弯辊(210)和第二折弯辊(220),所述第一折弯辊(210)和第二折弯辊(220)的顶部和底部均设置有连接片(240),所述安装板(200)的前侧壁等距的开有多个螺孔,所述第一折弯辊(210)和第二折弯辊(220)通过连接片(240)、螺母和螺孔的相配合固定在条形通孔(500)内,所述安装板(200)的前侧壁底部中间设置有第三折弯辊(230),所述安装板(200)的前侧壁顶部中间设置所述第一液压泵(300),所述第一液压泵(300)的输出端设置有第一液压杆(310),所述第一液压杆(310)的底端设置有折弯头(320),所述安装板(200)的顶部中间设置所述控制器(400),所述第一折弯辊(210)底部的连接片(240)的右侧壁设置所述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兆光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贵昌茂电力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