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滤波器外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719246 阅读:7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8 13: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新型滤波器外壳,包括上盖和下壳体,所述的下壳体内的左、右壁上分别设有左固定件、右固定件,所述的左固定件和右固定件结构相同且对称设置,所述的左固定件包括第一支杆、第二支杆、第一套筒、第二套筒、弹簧和固定板,所述的下壳体内的前、后壁上均设有多个顶线件,所述的顶线件包括顶线粗管和顶线细管,所述的上盖下表面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左连接板和右连接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左固定件和右固定件能够将滤波器进行充分固定,顶线件能够对滤波器的出线起到限位作用,防止出现连接线短路的现象;多个下放置件能够对滤波器外壳的高度进行调整,方便摆放。

A new filter shel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滤波器外壳
本技术属于滤波器外壳
,尤其是涉及一种新型滤波器外壳。
技术介绍
滤波器是一种对信号有处理作用的器件或电路,随着电子市场的不断发展也越来越被广泛生产和使用,滤波器主要分为有源滤波器和无源滤波器,主要作用是让有用信号尽可能无衰减的通过,对无用信号尽可能大的反射。现有的滤波器外壳经常不能将滤波器进行充分固定,造成滤波器外表面磕碰,使滤波器损坏;不能调节外壳的高度,无法适应不同的工作环境;滤波器的连接线之间存在交叉连接的现象,使得连接线出现短路的现象,粗壮奶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对滤波器进行充分固定且方便对滤波器整体高度进行调节,适应于不同的放置环境,防止出现连接线短路的现象的新型滤波器外壳,尤其适合用在滤波器的安装过程中。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滤波器外壳,包括上盖和下壳体,所述的下壳体内的左、右壁上分别设有左固定件、右固定件,所述的左固定件和右固定件结构相同且对称设置,所述的左固定件包括第一支杆、第二支杆、第一套筒、第二套筒、弹簧和固定板,所述的第一支杆一端与下壳体左内壁相连,所述的第一支杆另一端穿过第一套筒上的第一套筒穿孔,且进入到第一套筒内,所述的第一套筒另一端与固定板的左侧相连,设在第一套筒内的第一支杆上两侧分别设有第一滑杆和第二滑杆,所述的第一套筒内壁上设有与第一滑杆和第二滑杆相配合的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第一滑杆和第二滑杆分别滑动设在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内,所述的第二支杆一端与下壳体的后内壁相连,所述的第二支杆另一端穿过第二套筒上的第二套筒穿孔,且进入到第二套筒内,所述的第二套筒另一端与固定板的左侧相连,设在第二套筒内的第二支杆上两侧分别设有第三滑杆和第四滑杆,所述的第二套筒内壁上设有与第三滑杆和第四滑杆相配合的第三滑槽和第四滑槽,第三滑杆和第四滑杆分别滑动设在第三滑槽和第四滑槽内,所述的弹簧一端与下壳体的左内壁相连,所述的弹簧另一端与固定板的左侧相连,所述的弹簧为多个且设在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之间,所述的下壳体内的前、后壁上均设有多个顶线件,所述的顶线件包括顶线粗管和顶线细管,所述的顶线细管的一端与下壳体的内壁的出线孔相连通,顶线细管的另一端设在顶线粗管内,所述的顶线粗管侧壁上设有顶线螺纹孔,限位螺钉的一端穿过顶线螺纹孔、顶线螺母,且顶在顶线细管外侧壁上,所述的上盖下表面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左连接板和右连接板,左连接板和右连接板分别通过螺钉固定在下壳体的左、右两侧壁上,所述的下壳体底壁左、右两外侧分别设有左放置块和右放置块,所述的左放置块上前后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左下放置件、第二左下放置件,所述的右放置块上前后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右下放置件、第二右下放置件,所述的第一左下放置件、第二左下放置件、第一右下放置件和第二右下放置件结构相同。进一步,所述的左连接板上分别设有第一左上穿孔和第二左上穿孔,所述的右连接板上分别设有第一右上穿孔和第二右上穿孔,所述的下壳体左壁上侧分别设有与第一左上穿孔和第二左上穿孔相配合的第一左上螺纹盲孔和第二左上螺纹盲孔,所述的下壳体右壁上分别设有与第一右上穿孔和第二右上穿孔相配合的第一右上螺纹盲孔和第二右上螺纹盲孔,第一左上螺钉穿过第一左上穿孔且与第一左上螺纹孔螺纹连接,第二左上螺钉穿过第二左上穿孔且与第二左上螺纹孔螺纹连接,第一右上螺钉穿过第一右上穿孔且与第一右上螺纹孔螺纹连接,第二右上螺钉穿过第二右上穿孔且与第二右上螺纹孔螺纹连接。进一步,所述的上盖上设有多个透气孔。进一步,所述的第一左下放置件包括左下螺杆和左下放置圆盘,所述的左下螺杆的下端与左下放置圆盘的上表面相连,所述的左下螺杆上端穿过左螺母且与左放置块上的下螺纹孔螺纹相连。进一步,所述的下壳体内下壁上设有多个顶柱。本技术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左固定件和右固定件能够将滤波器进行充分固定,顶线件能够对滤波器的出线起到限位作用,防止出现连接线短路的现象;多个下放置件能够对滤波器外壳的高度进行调整,方便摆放。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下壳体俯视图。图中:1、上盖2、下壳体3、第一支杆4、第二支杆5、第一套筒6、第二套筒7、弹簧8、固定板9、顶线粗管10、顶线细管11、左连接板12、右连接板13、左放置块14、右放置块15、顶柱16、左下螺杆17、左下放置圆盘18、左螺母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2所示,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滤波器外壳,包括上盖1和下壳体2,所述的下壳体2内的左、右壁上分别设有左固定件、右固定件,所述的左固定件和右固定件结构相同且对称设置,所述的左固定件包括第一支杆3、第二支杆4、第一套筒5、第二套筒6、弹簧7和固定板8,所述的第一支杆3一端与下壳体2左内壁相连,所述的第一支杆3另一端穿过第一套筒5上的第一套筒穿孔,且进入到第一套筒5内,所述的第一套筒5另一端与固定板8的左侧相连,设在第一套筒5内的第一支杆3上两侧分别设有第一滑杆和第二滑杆,所述的第一套筒5内壁上设有与第一滑杆和第二滑杆相配合的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第一滑杆和第二滑杆分别滑动设在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内,所述的第二支杆4一端与下壳体2的后内壁相连,所述的第二支杆4另一端穿过第二套筒6上的第二套筒穿孔,且进入到第二套筒6内,所述的第二套筒6另一端与固定板8的左侧相连,设在第二套筒6内的第二支杆4上两侧分别设有第三滑杆和第四滑杆,所述的第二套筒6内壁上设有与第三滑杆和第四滑杆相配合的第三滑槽和第四滑槽,第三滑杆和第四滑杆分别滑动设在第三滑槽和第四滑槽内,所述的弹簧7一端与下壳体2的左内壁相连,所述的弹簧7另一端与固定板8的左侧相连,所述的弹簧7为多个且设在第一支杆3和第二支杆4之间,通过将滤波器放在左固定件的固定板8、右固定件的固定板8之间,可以根据滤波器的实际宽度调节左固定件、右固定件之间的距离,可以适应不同的滤波器;所述的下壳体2内的前、后壁上均设有多个顶线件,所述的顶线件包括顶线粗管9和顶线细管10,所述的顶线细管10的一端与下壳体2的内壁的出线孔相连通,顶线细管10的另一端设在顶线粗管9内,所述的顶线粗管9侧壁上设有顶线螺纹孔,限位螺钉的一端穿过顶线螺纹孔、顶线螺母,且顶在顶线细管10外侧壁上,通过调节顶线细管10在顶线粗管9内的位置,进而适应不同的滤波器的出线端;所述的上盖1下表面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左连接板11和右连接板12,左连接板11和右连接板12分别通过螺钉固定在下壳体2的左、右两侧壁上,所述的下壳体2底壁左、右两外侧分别设有左放置块13和右放置块14,所述的左放置块13上前后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左下放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滤波器外壳,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盖和下壳体,所述的下壳体内的左、右壁上分别设有左固定件、右固定件,所述的左固定件和右固定件结构相同且对称设置,/n所述的左固定件包括第一支杆、第二支杆、第一套筒、第二套筒、弹簧和固定板,所述的第一支杆一端与下壳体左内壁相连,所述的第一支杆另一端穿过第一套筒上的第一套筒穿孔,且进入到第一套筒内,所述的第一套筒另一端与固定板的左侧相连,设在第一套筒内的第一支杆上两侧分别设有第一滑杆和第二滑杆,所述的第一套筒内壁上设有与第一滑杆和第二滑杆相配合的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第一滑杆和第二滑杆分别滑动设在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内,/n所述的第二支杆一端与下壳体的后内壁相连,所述的第二支杆另一端穿过第二套筒上的第二套筒穿孔,且进入到第二套筒内,所述的第二套筒另一端与固定板的左侧相连,设在第二套筒内的第二支杆上两侧分别设有第三滑杆和第四滑杆,所述的第二套筒内壁上设有与第三滑杆和第四滑杆相配合的第三滑槽和第四滑槽,第三滑杆和第四滑杆分别滑动设在第三滑槽和第四滑槽内,/n所述的弹簧一端与下壳体的左内壁相连,所述的弹簧另一端与固定板的左侧相连,所述的弹簧为多个且设在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之间,/n所述的下壳体内的前、后壁上均设有多个顶线件,所述的顶线件包括顶线粗管和顶线细管,所述的顶线细管的一端与下壳体的内壁的出线孔相连通,顶线细管的另一端设在顶线粗管内,所述的顶线粗管侧壁上设有顶线螺纹孔,限位螺钉的一端穿过顶线螺纹孔、顶线螺母,且顶在顶线细管外侧壁上,/n所述的上盖下表面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左连接板和右连接板,左连接板和右连接板分别通过螺钉固定在下壳体的左、右两侧壁上,/n所述的下壳体底壁左、右两外侧分别设有左放置块和右放置块,所述的左放置块上前后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左下放置件、第二左下放置件,所述的右放置块上前后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右下放置件、第二右下放置件,所述的第一左下放置件、第二左下放置件、第一右下放置件和第二右下放置件结构相同。/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滤波器外壳,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盖和下壳体,所述的下壳体内的左、右壁上分别设有左固定件、右固定件,所述的左固定件和右固定件结构相同且对称设置,
所述的左固定件包括第一支杆、第二支杆、第一套筒、第二套筒、弹簧和固定板,所述的第一支杆一端与下壳体左内壁相连,所述的第一支杆另一端穿过第一套筒上的第一套筒穿孔,且进入到第一套筒内,所述的第一套筒另一端与固定板的左侧相连,设在第一套筒内的第一支杆上两侧分别设有第一滑杆和第二滑杆,所述的第一套筒内壁上设有与第一滑杆和第二滑杆相配合的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第一滑杆和第二滑杆分别滑动设在第一滑槽和第二滑槽内,
所述的第二支杆一端与下壳体的后内壁相连,所述的第二支杆另一端穿过第二套筒上的第二套筒穿孔,且进入到第二套筒内,所述的第二套筒另一端与固定板的左侧相连,设在第二套筒内的第二支杆上两侧分别设有第三滑杆和第四滑杆,所述的第二套筒内壁上设有与第三滑杆和第四滑杆相配合的第三滑槽和第四滑槽,第三滑杆和第四滑杆分别滑动设在第三滑槽和第四滑槽内,
所述的弹簧一端与下壳体的左内壁相连,所述的弹簧另一端与固定板的左侧相连,所述的弹簧为多个且设在第一支杆和第二支杆之间,
所述的下壳体内的前、后壁上均设有多个顶线件,所述的顶线件包括顶线粗管和顶线细管,所述的顶线细管的一端与下壳体的内壁的出线孔相连通,顶线细管的另一端设在顶线粗管内,所述的顶线粗管侧壁上设有顶线螺纹孔,限位螺钉的一端穿过顶线螺纹孔、顶线螺母,且顶在顶线细管外侧壁上,
所述的上盖下表面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左连接板和右连接板,左连接板和右连接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林庄涛苏昀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振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