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机换向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717164 阅读:10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8 13: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机换向组件,包括绝缘座和换向片;绝缘座包括绝缘套筒,绝缘套筒的头部端面周向均布有定位凸起,绝缘套筒的侧壁设有环形凸起,环形凸起上周向均布有换向片安装部,换向片安装部包括支撑部、及安装槽,安装槽的底面与支撑部上的弧形支撑面相切,环形凸起的根部开设有插口;换向片包括换向片本体,换向片本体的端部设有插片,所述换向片本体侧壁设有接触弹片,所述接触弹片的外壁与所述支撑部的弧形支撑面接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电机换向组件,结构简单紧凑,能实现换向器片的快速定位及安装,结构强度高、可靠性好,使用寿命长。

A motor reversing compon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机换向组件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动机,特别涉及一种电机换向组件。
技术介绍
换向器是直流电机和交流整流子电动机电枢的一个重要部件,电机转动时起换向作用,是直流电机、交流串激电动机上作为电流换向,为了能够让电动机持续转动下去的一个部件,俗称整流子。其工作原理是,当线圈通过电流后,会在永久磁铁的作用下,通过吸引和排斥力转动,当它转到和磁铁平衡时,原来通着电的线较对应换向器上的触片就与电刷分离开,而电刷连接到符合产生推动力的那组线圈对应的触片上,这样不停的重复下去,从而是直流电动机转起来。现有电机的换向器铜片安装不便,安装精度及强度低,长时间使用时会出现松动,从而产生虚接,影响电机正常工作
技术实现思路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紧凑、组装方便快捷、安装强度高且可靠性好的电机换向组件。【2】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一种电机换向组件,其包括绝缘座1和换向片2;所述绝缘座包括绝缘套筒,所述绝缘套筒的两端贯穿有通孔,所述绝缘套筒的头部端面周向均布有定位凸起11,所述绝缘套筒的侧壁设有环形凸起12,所述环形凸起上周向均布有换向片安装部,所述换向片安装部包括位于所述环形凸起侧壁的支撑部121、及开设在所述环形凸起端面的安装槽120,所述安装槽的底面与所述支撑部上的弧形支撑面相切,所述环形凸起的根部开设有插口123,所述插口的长度方向平行于所述绝缘套筒的轴线;所述换向片2包括贴合于所述绝缘套筒外壁的换向片本体,所述换向片本体的端部设有能插入所述插口的插片22,所述换向片本体侧壁设有接触弹片,所述接触弹片的外壁与所述支撑部的弧形支撑面接触。进一步的,所述支撑部包括依次连接且半径依次减小的第一弧形支撑面1211、第二弧形支撑面1212和第三弧形支撑面1213,所述第三弧形支撑面通过第四弧形面与所述安装槽的底面相切。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弧形支撑面1211、所述第二弧形支撑面1212和所述第三弧形支撑面1213的径向宽度依次增大。进一步的,所述插口为两个且对称开设在所述安装槽两侧。进一步的,所述插口的横截面为扇环形。进一步的,所述换向片本体的头部开设有两条形槽,两所述条形槽将所述换向片本体的头部分割成第一片体、及位于所述第一片体两侧的第二片体,所述第二片体形成所述插片,所述第一片体径向向后折弯90度形成第一连接部210,所述第一连接部的端部向前折弯形成第二连接部211,所述第二连接部的端部向后折弯形成第三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三连接部为弧形。【3】有益效果本技术电机换向组件,结构简单紧凑,能实现换向器片的快速定位及安装,结构强度高、可靠性好,使用寿命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电机换向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电机换向组件的爆炸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详细介绍本技术实施例。参阅图1至图2,本技术提供一种电机换向组件,其包括绝缘座1和换向片2;绝缘座由绝缘材料制成,为了提高其整体性能,本实施例中,绝缘座采用电木粉制成,其具有良好的电气绝缘性能和耐高温性能,该绝缘座包括绝缘套筒,绝缘套筒整体为圆筒形,在绝缘套筒的两端贯穿有通孔,该通孔用于穿设转子转轴,在绝缘套筒的头部(前端)端面周向均布有定位凸起11,本实施例中,定位凸起为3个,在转子(图中未识出)的端部设有与定位凸起对应的定位凹槽,组装时,将绝缘套筒套设在转子转轴上,并将该定位凸起插入定位凹槽即可,用于实现两者间的径向定位,在绝缘套筒的侧壁设有环形凸起12,在环形凸起上周向均布有换向片安装部,本实施例中,该换向片安装部为3个,具体的,换向片安装部包括支撑部和安装槽120,其中支撑部121设置在环形凸起侧壁,即外缘面,安装槽开设在环形凸起的后端面,即远离定位凸起的一侧,其中支撑部包括由前向后依次连接(相切)且半径依次减小的第一弧形支撑面1211、第二弧形支撑面1212和第三弧形支撑面1213,第三弧形支撑面通过第四弧形面1214与安装槽的底面相切,第四弧形面的半径小于第三弧形面的半径,且第一弧形支撑面1211、第二弧形支撑面1212和第三弧形支撑面1213的径向宽度依次增大,安装槽整体为矩形,且安装槽的根部径向向内延伸并与绝缘套筒的外壁连通,每个换向片安装部上的支撑部和安装槽位于同一轴向面上,在环形凸起的根部开设有插口123,该插口的长度(插入)方向平行于绝缘套筒的轴线,本实施例中,每个换向片安装部上的插口为两个、且对称开设在安装槽两侧,插口的横截面为扇环形,该扇环形的内径与绝缘套筒的外径相同,即绝缘套筒的外壁充当插口的其中一个弧形面,换向片2数量与换向片安装部的数量相同,且安装在换向片安装部上,具体的,该换向片包括贴合于绝缘套筒外壁的换向片本体,在换向片本体的(头部)端部设有能插入插口的插片22(插接部),在换向片本体侧壁设有接触弹片,该接触弹片的外壁与支撑部的弧形支撑面接触,本实施例中,换向片本体由一铜片折弯而成,其内壁贴合于绝缘套筒的外壁,在换向片本体的头部对称开设有两个条形槽,条形槽的长度方向平行于绝缘套筒的轴线,上述两条形槽将换向片本体的头部分割成第一片体、及位于第一片体两侧的第二片体,第二片体形成上述插片,为了方便插入,在插片的一侧或两侧倒角,使其能快速、准确地插入插口内,第一片体径向向后(向外)折弯90度形成第一连接部210,第一连接部的端部向前(与第一连接部折弯方向相反)折弯形成第二连接部211,第二连接部的端部向后(与第二连接部折弯方向相反)折弯形成第三连接部213,第二连接部与第三连接部为弧形,第一连接部为平面,组装时其卡设在安装槽内,第二连接部与第二弧形支撑面或第三弧形支撑面接触,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之间通过圆角连接,该圆角半径远远小于第二连接部的半径,第二连接部与第三连接部通过一弧形面连接,该弧形面用于与转子端部接触,为了确保其轴向定位,在换向片外套设有一换向器垫圈(图中未识出),其端面与第一连接部接触,用于进行轴向定位,为了便于组装,本实施例中,该换向器垫圈通过胶水粘连在环形凸起端面上,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和第三连接部形成的接触弹片具有一定的弹性,组装时能形成补偿,避免了由于生产或组装形成累计误差,确保了其使用可靠性。本技术电机换向组件,结构简单紧凑,能实现换向器片的快速定位及安装,结构强度高、可靠性好,使用寿命长。以上所述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机换向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绝缘座和换向片;/n所述绝缘座包括绝缘套筒,所述绝缘套筒的两端贯穿有通孔,所述绝缘套筒的头部端面周向均布有定位凸起,所述绝缘套筒的侧壁设有环形凸起,所述环形凸起上周向均布有换向片安装部,所述换向片安装部包括位于所述环形凸起侧壁的支撑部、及开设在所述环形凸起端面的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底面与所述支撑部上的弧形支撑面相切,所述环形凸起的根部开设有插口,所述插口的长度方向平行于所述绝缘套筒的轴线;/n所述换向片包括贴合于所述绝缘套筒外壁的换向片本体,所述换向片本体的端部设有能插入所述插口的插片,所述换向片本体侧壁设有接触弹片,所述接触弹片的外壁与所述支撑部的弧形支撑面接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机换向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绝缘座和换向片;
所述绝缘座包括绝缘套筒,所述绝缘套筒的两端贯穿有通孔,所述绝缘套筒的头部端面周向均布有定位凸起,所述绝缘套筒的侧壁设有环形凸起,所述环形凸起上周向均布有换向片安装部,所述换向片安装部包括位于所述环形凸起侧壁的支撑部、及开设在所述环形凸起端面的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底面与所述支撑部上的弧形支撑面相切,所述环形凸起的根部开设有插口,所述插口的长度方向平行于所述绝缘套筒的轴线;
所述换向片包括贴合于所述绝缘套筒外壁的换向片本体,所述换向片本体的端部设有能插入所述插口的插片,所述换向片本体侧壁设有接触弹片,所述接触弹片的外壁与所述支撑部的弧形支撑面接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换向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包括依次连接且半径依次减小的第一弧形支撑面、第二弧形支撑面和第三弧形支撑面,所述第三弧形支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宜飞
申请(专利权)人:舟山市飞利达电机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