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逆运行直流电机换向器升高片,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换向器主体和固定脚,所述固定脚为带有穿孔的柱状,所述换向器主体为环状,所述换向器主体固定在所述固定脚外部,所述换向器主体环壁上开设有若干个用于嵌放电枢线圈的通槽,若干个所述通槽关于所述换向器主体的圆心呈圆周等距设置,所述通槽的横剖面为梯形,相邻的两个所述通槽之间形成了凸出外伸肋板,若干个所述凸出外伸肋板的端部分别具有与所述凸出外伸肋板一体成型的弧条部,若干个所述凸出外伸肋板上分别开设有竖直的腰形槽,所述固定脚内开设有竖直的若干个圆形槽;本换向器升高片能够避免线圈松散;还能够减少材料的使用量,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A commutator riser for reversible DC mo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逆运行直流电机换向器升高片
本技术涉及直流电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逆运行直流电机换向器升高片。
技术介绍
转向器在直流电机、交流串激电动机转动时起换向作用,通过升高片与电刷交替接触,使得电机内线圈电流方向保持一致,从而使得电机能够持续转动。是让电动机持续转动下去的一个部件,俗称整流子,电机作为工业、交通、国防及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基本设备,其下游行业包含了几乎全部国民经济基础行业,换向器作为电机的核心器件之一,也伴随着电机行业的发展日益增长。可逆运行直流电机更是一种应用广泛的直流电机,其中的换向器升高片对于维持电机正常运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现有公开号为CN208986335U的中国专利,其公开了一种新型直流电机换向器,涉及电机换向器
,包括第一绝缘体,第一绝缘体的外侧均匀设有换向片,换向片的上端设有弯钩,弯钩的下端设有叶片,第一绝缘体的上端设有第二绝缘体,第二绝缘体的外侧与第一绝缘体的上端之间设有支撑块,第一绝缘体的外侧竖直设有绝缘柱,绝缘柱的两侧竖直设有滑杆。上述的这种新型直流电机换向器当某个换向片在长期工作被电火花、电弧等产生电蚀损坏时,直接将该换向片拔下进行更换即可,具有方便更换的优点。但是上述的这种新型直流电机换向器依旧存在一些缺点,如:使用材料较多,且不便于电枢线圈的嵌放。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逆运行直流电机换向器升高片,以解决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问题。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可逆运行直流电机换向器升高片,包括换向器主体和固定脚,所述固定脚为带有穿孔的柱状,所述换向器主体为环状,所述换向器主体固定在所述固定脚外部,所述换向器主体环壁上开设有若干个用于嵌放电枢线圈的通槽,若干个所述通槽关于所述换向器主体的圆心呈圆周等距设置,所述通槽的横剖面为梯形,所述通槽靠近所述换向器主体圆心的梯形边为弧形,相邻的两个所述通槽之间形成了凸出外伸肋板,若干个所述凸出外伸肋板的端部分别具有与所述凸出外伸肋板一体成型的弧条部,若干个所述凸出外伸肋板上分别开设有竖直的腰形槽,所述固定脚内开设有竖直的若干个圆形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直流伺服电机换向器升高片中的换向器主体上开设有的供电枢线圈环绕嵌入的通槽为梯形,能够方便线圈的环绕,使得线圈环绕更加紧凑,梯形边设置为弧形能够避免线圈发生磨损,凸出外伸肋板上的弧条部能够避免线圈松散;此外,本直流伺服电机换向器升高片中的通槽设置、腰形槽设置以及圆形槽设置能够减重传统换向器升高片重量的百分之三十左右,能够极大的提高铜使用量,有良好的经济效益。较佳的,所述固定脚的顶面开设有第一嵌入槽,所述第一嵌入槽内嵌设固定有第一端圈,所述第一端圈上方具有与所述第一端圈一体成型的第一凸出环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嵌入槽内安装的第一端圈能够提高换向器顶端的绝缘性能。较佳的,所述固定脚的底面开设有第二嵌入槽,所述第二嵌入槽内嵌设固定有第二端圈,所述第二端圈下方具有与所述第二端圈一体成型的第二凸出环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嵌入槽内安装的第二端圈能够提高换向器底端的绝缘性能。较佳的,所述固定脚的环壁上还设有若干个竖直的矩形凹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脚上的矩形凹槽能够增大换向器的比表面积,使其安装到电机后的接触强度可靠,附着力及牢固度均得到提。较佳的,所述弧条部的两侧分别具有圆角。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弧条部上的圆角能够避免对线圈造成磨损。较佳的,所述换向器主体环壁上的通槽数目为16个。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此数目的通槽数量为可逆运行直流电机常采用的通槽数量。较佳的,所述穿孔的直径为12-16cm。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此大小的穿孔为可逆运行直流电机常采用的穿孔大小。较佳的,所述固定脚的直径为20-26cm。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此大小的固定脚为可逆运行直流电机常采用的固定脚大小。综上所述,本技术主要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直流伺服电机换向器升高片中的换向器主体上开设有的供电枢线圈环绕嵌入的通槽为梯形,能够方便线圈的环绕,使得线圈环绕更加紧凑,梯形边设置为弧形能够避免线圈发生磨损,凸出外伸肋板上的弧条部能够避免线圈松散;此外,本直流伺服电机换向器升高片中的通槽设置、腰形槽设置以及圆形槽设置能够减重传统换向器升高片重量的百分之三十左右,能够极大的提高铜使用量,有良好的经济效益。附图说明图1是可逆运行直流电机换向器升高片的结构示意图之一;图2是可逆运行直流电机换向器升高片的结构剖视图;图3是可逆运行直流电机换向器升高片的结构示意图之二。附图标记:1、换向器主体;2、固定脚;3、通槽;4、凸出外伸肋板;5、弧条部;6、腰形槽;7、圆形槽;8、第一嵌入槽;9、第一端圈;10、第一凸出环部;11、第二嵌入槽;12、第二端圈;13、第二凸出环部;14、矩形凹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参考图1至图3,一种可逆运行直流电机换向器升高片,包括换向器主体1和固定脚2,其中固定脚2为带有穿孔15的柱状,换向器主体1为环状,换向器主体1固定在固定脚2外部,换向器主体1环壁上开设有十六个用于嵌放电枢线圈的通槽3,十六个通槽3关于换向器主体1的圆心呈圆周等距设置,且通槽3的横剖面为梯形,通槽3靠近换向器主体1圆心的梯形边为弧形,相邻的两个通槽3之间形成了凸出外伸肋板4,十六个凸出外伸肋板4的端部分别具有与凸出外伸肋板4一体成型的弧条部5,在十六个凸出外伸肋板4上分别开设有竖直的腰形槽6,在固定脚2内开设有竖直的八个圆形槽7;由于本直流伺服电机换向器升高片中的换向器主体1上开设有的供电枢线圈环绕嵌入的通槽3为梯形,能够方便线圈的环绕,使得线圈环绕更加紧凑,梯形边设置为弧形能够避免线圈发生磨损,凸出外伸肋板4上的弧条部5能够避免线圈松散;此外,本直流伺服电机换向器升高片中的通槽3设置、腰形槽6设置以及圆形槽7设置能够减重传统换向器升高片重量的百分之三十左右,能够极大的提高铜使用量,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参考图1至图3,其中在固定脚2的顶面开设有第一嵌入槽8,在第一嵌入槽8内嵌设固定有第一端圈9,第一端圈9上方具有与第一端圈9一体成型的第一凸出环部10,第一嵌入槽8内安装的第一端圈9能够提高换向器顶端的绝缘性能;其中在固定脚2的底面开设有第二嵌入槽11,在第二嵌入槽11内嵌设固定有第二端圈12,其中第二端圈12下方具有与第二端圈12一体成型的第二凸出环部13,第二嵌入槽11内安装的第二端圈12能够提高换向器底端的绝缘性能。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逆运行直流电机换向器升高片,包括换向器主体(1)和固定脚(2),所述固定脚(2)为带有穿孔(15)的柱状,所述换向器主体(1)为环状,所述换向器主体(1)固定在所述固定脚(2)外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向器主体(1)环壁上开设有若干个用于嵌放电枢线圈的通槽(3),若干个所述通槽(3)关于所述换向器主体(1)的圆心呈圆周等距设置,所述通槽(3)的横剖面为梯形,所述通槽(3)靠近所述换向器主体(1)圆心的梯形边为弧形,相邻的两个所述通槽(3)之间形成了凸出外伸肋板(4),若干个所述凸出外伸肋板(4)的端部分别具有与所述凸出外伸肋板(4)一体成型的弧条部(5),若干个所述凸出外伸肋板(4)上分别开设有竖直的腰形槽(6),所述固定脚(2)内开设有竖直的若干个圆形槽(7)。/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逆运行直流电机换向器升高片,包括换向器主体(1)和固定脚(2),所述固定脚(2)为带有穿孔(15)的柱状,所述换向器主体(1)为环状,所述换向器主体(1)固定在所述固定脚(2)外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向器主体(1)环壁上开设有若干个用于嵌放电枢线圈的通槽(3),若干个所述通槽(3)关于所述换向器主体(1)的圆心呈圆周等距设置,所述通槽(3)的横剖面为梯形,所述通槽(3)靠近所述换向器主体(1)圆心的梯形边为弧形,相邻的两个所述通槽(3)之间形成了凸出外伸肋板(4),若干个所述凸出外伸肋板(4)的端部分别具有与所述凸出外伸肋板(4)一体成型的弧条部(5),若干个所述凸出外伸肋板(4)上分别开设有竖直的腰形槽(6),所述固定脚(2)内开设有竖直的若干个圆形槽(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逆运行直流电机换向器升高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脚(2)的顶面开设有第一嵌入槽(8),所述第一嵌入槽(8)内嵌设固定有第一端圈(9),所述第一端圈(9)上方具有与所述第一端圈(9)一体成型的第一凸出环部(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同森,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中基电机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