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供电系统模块化连接结构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3716783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8 13: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供电系统模块化连接结构,包括:供电系统模块、母板和用于连接供电系统模块与母板的连接机构;供电系统模块内设置有供电电路,母板上设置有工作电路;连接机构包括连接到供电电路的第一对插针、连接到工作电路的第二对插针以及对插母座,对插母座固定在母板上,对插母座上对应第二对插针设有插针通孔,第一对插针的末端插置于插针通孔中使第二对插针与供电电路导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设计合理巧妙,供电电路和母板分离,拆装方便、轻松,在母板的工作状态异常时,可拔出供电系统模块,优先检测供电电路,缩短异常溯因的时间,提高效率;且在确认供电电路异常后,只需更换供电系统模块即可,节省大量的维修时间、人力成本。

A modular connection structure of power supply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供电系统模块化连接结构
本技术涉及供电系统连接结构,具体涉及一种供电系统模块化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印刷电路板的应用越来越普及;为了满足更低的供电电压、更快的信号翻转速度、更高的集成度,且高精度的集成电路对输入的电流、电压大小有一定的要求;一般地,在印刷电路板上会为集成电路配有电源供电系统;目前,传统的电源供电系统与印刷电路板的连接设计采用嵌入的方式,将电源供电系统嵌入到整块印刷电路板上,使其与印刷电路板连为一体;由于电源供电系统直接接入交流电,负载高;一般地,电源供电系统是产品中故障率最高的部分,如供电系统有异常时,将整块印刷电路板都异常,维修起来也麻烦,维修速度较慢。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公开了一种供电系统模块化连接结构。本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供电系统模块化连接结构,包括:供电系统模块、母板和用于连接所述供电系统模块与所述母板的连接机构;所述供电系统模块内设置有供电电路,所述母板上设置有工作电路;所述连接机构包括连接到所述供电电路的第一对插针、连接到所述工作电路的第二对插针以及对插母座,所述对插母座固定在所述母板上,所述对插母座上对应所述第二对插针设有插针通孔,所述第一对插针的末端插置于所述插针通孔中使所述第二对插针与所述供电电路导通。所述母板上设有与所述工作电路连接的第一连接插孔,所述第二对插针插置于所述第一连接插孔中。对应所述对插母座设有母座上盖,所述供电系统模块上设有与所述供电电路的输出端连接的连接端口;所述第一对插针的首端插于所述连接端口中,且所述第一对插针通过所述母座上盖与所述供电系统模块固定连接。所述母座上盖对应所述连接端口与所述供电系统模块固定连接,所述母座上盖上设有第二连接插孔,所述第一对插针插于所述第二连接插孔中与所述母座上盖固定连接。所述对插母座的外壁面设有用于固定所述母座上盖的卡扣母件。所述母座上盖的外壁面对应所述卡扣母件设有卡扣公件,所述母座上盖通过所述卡扣公件、卡扣母件与所述对插母座固定连接。所述插针通孔、第一对插针的径向截面均为矩形。所述插针通孔的插入端对应所述第一对插针设有第一导向斜面。所述第一对插针的末端对应所述第一导向斜面设有第二导向斜面。所述第一对插针的底面以及第二对插针的顶面均为平整端面。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结构设计合理巧妙,供电电路和母板分离,并通过卡扣母件、卡扣公件的设置,使本技术的拆装方便、轻松,在母板的工作状态出现异常时,可拔出供电系统模块,优先检测供电电路,缩短异常溯因的时间,提高效率;且在确认供电电路异常后,只需更换供电系统模块即可,减少因异常带来的损失,节省大量的维修时间、人力成本。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实施例中对插母座的俯视图;图3是本技术的实施例中第二对插针与母板的连接关系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实施例中供电电路的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参见图1至图3,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供电系统模块化连接结构,包括:供电系统模块1、母板2和用于连接所述供电系统模块1与所述母板2的连接机构3;所述供电系统模块1内设置有供电电路,所述母板2上设置有工作电路;所述连接机构3包括连接到所述供电电路的第一对插针31、连接到所述工作电路的第二对插针32以及对插母座33,所述对插母座33固定在所述母板2上,所述对插母座33上对应所述第二对插针32设有插针通孔331,所述第一对插针31的末端插置于所述插针通孔331中使所述第二对插针32与所述供电电路导通。供电系统模块1内设置有子电路板,所述供电电路设置在所述子电路板上,使供电电路和母板2分离;并通过第一对插针31、第二对插针32、对插母座33的设置,将第一对插针31的末端插入插针通孔331触碰第二对插针32,使工作电路与供电电路导通。供电电路和母板2分离,并通过插拔式连接,拆卸、组装方便,在母板2的工作状态出现异常时,可拔出供电系统模块1,优先检测供电电路,缩短异常溯因的时间,提高效率;且在确认供电电路异常时,只需更换供电系统模块1,无需整块母板2拆出逐一检测并更换损坏元件,使母板2在工作状态出现异常后能更快地重新投入使用,减少因异常停止工作带来的损失,节省大量的维修时间、人力成本。所述第一对插针31、第二对插针32均由导电材料制成。所述母板2上设有与所述工作电路连接的第一连接插孔,所述第二对插针32插置于所述第一连接插孔中。对应所述对插母座33设有母座上盖34,所述供电系统模块1上设有与所述供电电路的输出端连接的连接端口11;所述第一对插针31的首端插于所述连接端口11中,且所述第一对插针31通过所述母座上盖34与所述供电系统模块1固定连接。母座上盖34的设置,用于限制第一对插针31插入插针通孔331的深度,使第一对插针31的末端能刚好触碰所述第二对插针32,保证供电电路与工作电路导通的成功率。所述母座上盖34对应所述连接端口11与所述供电系统模块1固定连接,所述母座上盖34上设有第二连接插孔,所述第一对插针31插于所述第二连接插孔中与所述母座上盖34固定连接。所述对插母座33的外壁面设有用于固定所述母座上盖34的卡扣母件。所述母座上盖34的外壁面对应所述卡扣母件设有卡扣公件,所述母座上盖34通过所述卡扣公件、卡扣母件与所述对插母座33固定连接。卡扣公件、卡扣母件的设置,第一对插针31在插针通孔331插入到位的同时,卡扣公件扣入卡扣母件,使母座上盖34与对插母座33固定连接,保证产品正常使用的过程中供电系统模块1不掉落;此外,只需掰开卡扣公件,便能在对插母座33上取出供电系统模块1;本结构易于安装、易于拆卸。此外,由于工作电路的设计方案不同,其需要的工作电压也不同;有的工作电路接入不同大小的电压,能实现不同的功能;本技术可根据需求设计能输出不同大小电压的供电系统模块1,在工作电路需要特点的电压输入时,由于本技术易于安装、拆卸,可轻松的更换能为工作电路提供特定大小电压的供电系统模块1。所述插针通孔331、第一对插针31的径向截面均为矩形。避免第一对插针31插入插针通孔331后发生旋转偏移。所述插针通孔331的插入端对应所述第一对插针31设有第一导向斜面332。所述第一对插针31的末端对应所述第一导向斜面332设有第二导向斜面311。第一导向斜面332、第二导向斜面311的设置,使第一对插针31易于插入插针通孔331,便于供电系统模块1的安装。所述第一对插针31的底面以及第二对插针32的顶面均为平整端面。增加第一对插针31与第二对插针32的接触面积,提高工作稳定性。另外,供电电路的原理如图4,当交流电从接口J1输入后,经BD1、C1整流滤波,经IC1控制电路和T1功率转换后,再由D1、L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供电系统模块化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供电系统模块、母板和用于连接所述供电系统模块与所述母板的连接机构;/n所述供电系统模块内设置有供电电路,所述母板上设置有工作电路;/n所述连接机构包括连接到所述供电电路的第一对插针、连接到所述工作电路的第二对插针以及对插母座,/n所述对插母座固定在所述母板上,所述对插母座上对应所述第二对插针设有插针通孔,所述第一对插针的末端插置于所述插针通孔中使所述第二对插针与所述供电电路导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供电系统模块化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供电系统模块、母板和用于连接所述供电系统模块与所述母板的连接机构;
所述供电系统模块内设置有供电电路,所述母板上设置有工作电路;
所述连接机构包括连接到所述供电电路的第一对插针、连接到所述工作电路的第二对插针以及对插母座,
所述对插母座固定在所述母板上,所述对插母座上对应所述第二对插针设有插针通孔,所述第一对插针的末端插置于所述插针通孔中使所述第二对插针与所述供电电路导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电系统模块化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母板上设有与所述工作电路连接的第一连接插孔,所述第二对插针插置于所述第一连接插孔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电系统模块化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对应所述对插母座设有母座上盖,所述供电系统模块上设有与所述供电电路的输出端连接的连接端口;
所述第一对插针的首端插于所述连接端口中,且所述第一对插针通过所述母座上盖与所述供电系统模块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供电系统模块化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母座上盖对应所述连接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勇杨菊刘宗斌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司姆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