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进行联排注液的新型电池外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716288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8 13: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进行联排注液的新型电池外壳,包括电池壳体、与所述电池壳体相匹配的电池顶盖,所述电池顶盖上设一注液自动控制组件,所述注液自动控制组件包括注液部以及与所述注液部匹配的液面控制结构,所述注液部贯穿所述电池顶盖,其位于电池顶盖以上的部位相对的设有与外界介质进行交互的第一通道以及第二通道,其位于电池顶盖以下的部位设有两组相对的第一通孔以及第二通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主要利用气压对电解液的注液量实现一个简单的控制的目的,并通过控制连通盒的长短来实现灌注所需的电解液的量的多少的控制,并且可以连续进行多个电池的注液,简单便捷,具有非常高的实用性,同时具有极高的普适性。

A new type of battery shell for joint drainage and inje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进行联排注液的新型电池外壳
本技术涉及蓄电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进行联排注液的新型电池外壳。
技术介绍
电池外壳作为电池发生充电、放电等一系列反应的承载体,在保护电池内部结构上也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现有的电池外壳,在注液时因无法直接观测到内部的电解液的量而无法容易的对其进行精准的注液,只能从外部控制注液量,存在着操作上的不便利性,由此便引发了另一种隐藏的弊端,很难做到一次性对多个电池进行注液,对于大批量的电池的注液就变得极为繁琐,需要浪费大量的精力在注液操作上。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现有技术上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可进行联排注液的新型电池外壳,可精准的对多个电池进行注液。本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而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可进行联排注液的新型电池外壳,包括电池壳体、与所述电池壳体相匹配的电池顶盖,所述电池顶盖上设一注液自动控制组件,所述注液自动控制组件包括注液部以及与所述注液部匹配的液面控制结构,所述注液部贯穿所述电池顶盖,其位于电池顶盖以上的部位相对的设有与外界介质进行交互的第一通道以及第二通道,其位于电池顶盖以下的部位设有两组相对的第一通孔以及第二通孔;通过注液自动控制组件可利用对流的原理实现其对电解液的量的控制,通过注液部以及液面控制结构的配合实现精准的注液。优选的,所述液面控制结构包括一长管以及与所述长管固定连接的连通盒,所述连通盒与注液部相匹配实现对注液部底端的封堵,所述连通盒底部开口,其上部与长管连通;通过长管与连通盒的配合形成一个气体交互的入口,注液初始时方便泄压使得注液顺利进行。优选的,所述长管位于注液部内,其上端开口高于所述第一通道以及第二通道;通过将长管的上端口设置的高于第一通道以及第二通道,避免电解液顺着长管进入电池内部而堵塞气体交互的入口,无法实现控制注液量的目的。优选的,还包括一底盘,所述底盘上设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是相对设置的凸起板,所述电池壳体底部设有与所述固定座相互匹配的凸板;通过固定座与凸板的设置实现电池外壳与底座的锁定,方便进行注液。优选的,所述电池顶盖上设有一组极柱孔。综上所述,本技术主要利用气压对注液量实现一个简单的控制的目的,并通过控制连通盒的长短来实现灌注所需的电解液的量的多少的控制,并且可以连续进行过个电池的注液,简单便捷,具有极高的实用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侧面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电池盒顶盖的结构示意图;图4-1为本技术电池壳体底部的结构示意图;图4-2为本技术底盘的局部放大图。图中数字表示:1、电池壳体2、电池顶盖3、注液部301、第一通道302、第二通道303、第一通孔304、第二通孔401、长管402、连通盒5、底盘6、固定座7、凸板8、极柱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前”、“后”、“垂直”、“左”、“右”、“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方便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如图1至图4-2所示,一种可进行联排注液的新型电池外壳,包括电池壳体1以及与所述电池壳体1相匹配的电池顶盖2,所述电池顶盖2上设有一组极柱孔8,其上还设有一注液自动控制组件,所述注液自动控制组件可利用介质对流的原理实现注液时对电解液的量的控制,所述注液自动控制组件包括注液部3以及与所述注液部3匹配的液面控制结构,所述注液部3贯穿所述电池顶盖2,其位于电池顶盖2以上的部位相对的设有与外界介质进行交互的第一通道301以及第二通道302,其位于电池顶盖2以下的部位设有两组相对的第一通孔303以及第二通孔304;所述液面控制结构包括一长管401以及与所述长管401固定连接的连通盒402,所述连通盒402与注液部3相匹配将多大胡注液部3的底部进行封堵,所述连通盒402底部开口,其上部与长管401连通,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所述长管401位于注液部3内,其上端开口高于所述第一通道301以及第二通道302。另,还包括一底盘5,所述底盘5上设有固定座6,所述固定座6是相对设置的凸起板,所述电池壳体1底部设有与所述底座相互匹配的凸板7,两者相互配合实现其锁定。实施原理:将多个单独的电池固定杂底盘5上,通过固定座6与凸板7的配合实现电池壳体1与底盘5的固定,此时相邻的两电池外壳第一通道301\第二通道302和第二通道302\第一通道301相连,进行注液时,从第一个电池的第一通道301进行注液,电解液从第一通道301进入,从第一通孔303和第二通孔304处进入到电池壳体1内部,电池壳体1内部的空气顺着连通盒402、长管401到注液部3内,再从第二通道302排出,并沿着与其相接的第一通道301/第二通道302进入下一电池壳体1内部,当电池壳体1内部的液面到达连通盒402最低处时,便将气体交互的通道堵塞,空气无法继续从从连通盒402处往外排,空气会有一个沿着第一通孔303与第二通孔304向外排的趋势,由于气压过大将第一通孔303与第二通孔304封堵,电解液无法继续注入,电解液沿着第二通道302进入下一个电池,重复此操作。说要说明的是根据实际情况的要求,可通过改变连通盒402的长度来控制注液量,连通盒402越长,注入的电解液越少。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进行联排注液的新型电池外壳,包括电池壳体以及与所述电池壳体相匹配的电池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顶盖上设一注液自动控制组件,所述注液自动控制组件包括注液部以及与所述注液部匹配的液面控制结构,所述注液部贯穿所述电池顶盖,其位于电池顶盖以上的部位相对的设有与外界介质进行交互的第一通道以及第二通道,其位于电池顶盖以下的部位设有两组相对的第一通孔以及第二通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进行联排注液的新型电池外壳,包括电池壳体以及与所述电池壳体相匹配的电池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顶盖上设一注液自动控制组件,所述注液自动控制组件包括注液部以及与所述注液部匹配的液面控制结构,所述注液部贯穿所述电池顶盖,其位于电池顶盖以上的部位相对的设有与外界介质进行交互的第一通道以及第二通道,其位于电池顶盖以下的部位设有两组相对的第一通孔以及第二通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进行联排注液的新型电池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液面控制结构包括一长管以及与所述长管固定连接的连通盒,所述连通盒与注液部相适配将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泽文贾丹丹杨玉勋
申请(专利权)人:盐城维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