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覃洪波专利>正文

陶瓷窑炉两次进风防结焦燃油燃烧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71293 阅读:2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陶瓷窑炉两次进风防结焦燃油燃烧器,属于燃油燃烧器的技术领域,由外壳、喷枪体、支架和调风筒构成。其特征在于独特的助燃风布局,在外壳和枪管之间设置有一个调风筒,调风筒、支架与枪管之间形成一个调风室,调风筒是一个筒体,调风筒的一端是调风室出口,另一端被支架所遮挡,喷头出口端面伸出至调风室出口之外,在调风筒上开有从侧向进气的连通孔,助燃空气从连通孔进入调风室,在调风室内自动调整和扩散,到调风室出口处形成分布较均匀的气流,该气流对喷头喷出的气液两相射流扰动很小,从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喷头处的结焦现象。(*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燃油燃烧器
,特别是一种陶瓷窑炉两次进风防结焦燃油燃烧器
技术介绍
目前陶瓷窑炉使用的燃油燃烧器,普遍存在着燃烧器喷头处容易产生结焦的缺点,尤其是当今国内许多陶瓷企业为降低成本而燃用重柴油或重油的情况下,其燃烧器喷头处结焦的情况尤为严重,其后果是喷头处的结焦很容易被吹进窑炉里,造成陶瓷产品表面受污染,这已经成为影响许多陶瓷企业产品质量的一个技术难题。为此,我们对目前陶瓷窑炉使用的燃油燃烧器进行了大量的现场试验和实验室试验,发现其喷头处产生结焦的原因主要在于,陶瓷窑炉所使用的燃油燃烧器一般都是两次进风燃烧器,其一次进风是雾化风,压力范围在0.02MPa至0.1MPa之间,属于中压雾化介质,在这种雾化风压力不高的条件下,其喷头喷出的经过雾化的气液两相射流很容易受到助燃风(即二次风)的扰动,当喷头周围的助燃空气气流分布不够均匀或有回流时,气液两相射流中的油雾很容易被卷吸到喷头表面而造成结焦,分析目前陶瓷窑炉所使用的燃油燃烧器,普遍存在着喷头周围的助燃风气流分布不够均匀或有回流的现象,这是造成燃烧器喷头处产生结焦的主要原因。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陶瓷窑炉燃油燃烧器所普遍存在的结焦问题,我们进行了大量的试验和试制工作,研制出一种新型的防结焦燃油燃烧器,从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喷头结焦的现象。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外壳、喷枪体和支架,外壳上有助燃风进口,喷枪体上有雾化风进口、燃油进口和枪管,枪管的出口端有喷头,为了使助燃风在喷头周围形成均匀气流,我们在结构上还专门设置了一个调风筒,调风筒位于外壳与枪管之间,调风筒、支架和枪管之间形成一个调风室,调风筒是一个筒体,调风筒的一端是调风室出口,调风筒的另一端被支架所遮挡,枪管位于调风筒的中心,调风筒上开有从侧向进气的连通孔,喷头出口端面伸出至调风室出口之外。该燃烧器工作时,助燃空气从调风筒上的连通孔进入调风室,在连通孔内经过转弯后,在调风室内自动进行调整和扩散,并向前流动,至调风室出口处已经形成分布较均匀的气流,喷头出口端面伸出至调风室出口之外,从而助燃风在流动至喷头的位置时气流流动较均匀、平直、无回流,很少会对喷头喷出的燃油液雾产生扰动,从而从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喷头处的结焦现象。经实验室和陶瓷窑炉的现场试验表明,调风室出口的直径范围在30mm至90mm时,效果较为理想。本技术在陶瓷窑炉的现场使用结果表明,该燃烧器较好地解决了喷头结焦现象,即使使用重柴油或重油,燃烧器经较长时间使用喷头也较为干净,极大地减少了陶瓷产品表面受污染的现象,为陶瓷企业解决了一个技术上的难题。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第一个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第二个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第三个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第四个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中,1.喷头,2.外壳出口筒体,3.调风筒,4.外壳,5.连通孔,6.助燃风进口,7.雾化风进口,8.燃油进口,9.喷枪体,10.枪管,11.支架,12.调风室,13.调风室出口,14.喷头出口端面,15.通孔,16.调风板。具体实施方式在图1所示的第一个实施例中,外壳4的出口端有外壳出口筒体2,外壳4上有助燃风进口6,支架11固定在枪管10上,调风筒3固定在支架11上,调风筒3有一部分伸进外壳出口筒体2中——即该部分在外壳出口筒体2的遮挡范围之内,另一部分露在外壳出口筒体2之外——即该部分在外壳出口筒体2的遮挡范围之外,调风筒3上开有从侧向进气的连通孔5,调风筒3与外壳出口筒体2之间为间隙配合,调风筒3是一个筒体,调风筒3的一端是调风室出口13,调风筒3的另一端被支架11遮挡,喷枪体9上有雾化风进口7、燃油进口8和枪管10,枪管10的出口端有喷头1,枪管10位于调风筒3的中心,支架11、调风筒3与枪管10之间形成一个调风室12,喷头出口端面14伸出至调风室出口13之外。在图2所示的第二个实施例中,调风筒3的出口段为逐渐收缩结构,起到提高调风室出口处气流速度的作用,本实施例的其余结构与第一个实施例结构相同。在图3所示的第三个实施例中,支架11上开有通孔15,对调风室的气流起到补充的作用,本实施例的其余结构与第一个实施例相同。在图4所示的第四个实施例中,枪管10在位于支架11与喷头出口端面14之间的位置上固定有调风板16,在某些使用场合下对气流起到调整的作用,本实施例的其余结构与第一个此外,以上第三个实施例中的支架11的结构,也可以应用到第二和第四个实施例当中。以上第二个实施例当中的调风筒3的出口段的逐渐收缩结构,也可以应用到第三和第四个实施例当中。以上各实施例中的调风筒3与支架11可一体成型成为同一个零件。以上各实施例中的外壳出口筒体2可以与外壳4分成两个零件。权利要求1.一种陶瓷窑炉两次进风防结焦燃油燃烧器,包括外壳、支架和喷枪体,外壳上有助燃风进口,喷枪体上有雾化风进口、燃油进口和枪管,枪管的出口端有喷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外壳与枪管之间的调风筒,支架、调风筒与枪管之间形成一个调风室,调风筒是一个筒体,调风筒的一端是调风室出口,调风筒的另一端被支架所遮挡,枪管位于调风筒的中心,调风筒上开有从侧向进气的连通孔,喷头出口端面伸出至调风室出口之外。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油燃烧器,其特征在于调风室出口的直径范围在30mm至90mm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燃油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支架固定在枪管上,调风筒固定在支架上,调风筒有一部分伸进外壳出口筒体中,另一部分露在外壳出口筒体之外,调风筒与外壳出口筒体之间为间隙配合。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燃油燃烧器,其特征在于调风筒的出口段为逐渐收缩结构。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燃油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支架上开有通孔。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燃油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枪管在位于支架与喷头出口端面之间的位置上固定有调风板。专利摘要一种陶瓷窑炉两次进风防结焦燃油燃烧器,属于燃油燃烧器的
,由外壳、喷枪体、支架和调风筒构成。其特征在于独特的助燃风布局,在外壳和枪管之间设置有一个调风筒,调风筒、支架与枪管之间形成一个调风室,调风筒是一个筒体,调风筒的一端是调风室出口,另一端被支架所遮挡,喷头出口端面伸出至调风室出口之外,在调风筒上开有从侧向进气的连通孔,助燃空气从连通孔进入调风室,在调风室内自动调整和扩散,到调风室出口处形成分布较均匀的气流,该气流对喷头喷出的气液两相射流扰动很小,从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喷头处的结焦现象。文档编号F23L1/00GK2714967SQ200420050480公开日2005年8月3日 申请日期2004年5月8日 优先权日2004年5月8日专利技术者覃洪波, 石元军, 覃洪军, 谢裕森 申请人:覃洪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陶瓷窑炉两次进风防结焦燃油燃烧器,包括外壳、支架和喷枪体,外壳上有助燃风进口,喷枪体上有雾化风进口、燃油进口和枪管,枪管的出口端有喷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外壳与枪管之间的调风筒,支架、调风筒与枪管之间形成一个调风室,调风筒是一个筒体,调风筒的一端是调风室出口,调风筒的另一端被支架所遮挡,枪管位于调风筒的中心,调风筒上开有从侧向进气的连通孔,喷头出口端面伸出至调风室出口之外。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覃洪波石元军覃洪军谢裕森
申请(专利权)人:覃洪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