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电池智能管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3711345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8 12: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蓄电池智能管理系统,其包括:盒体,限定出电气部件容纳腔;采集器,设置于电气部件容纳腔内,并通过多芯信号线缆分别与被管理的蓄电池连接,用于采集蓄电池的运行状态;串行通信线,连接采集器的串行接口;无线传输器,设置于电气部件容纳腔内,并通过串行通信线与采集器相连,用于以无线通信方式上传运行状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方案提供了对蓄电池的监测手段,为电池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持。

Battery intelligent management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蓄电池智能管理系统
本技术涉及充放电技术,特别是涉及一种蓄电池智能管理系统。
技术介绍
铅酸电池在动力、储能、不间断电源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UPS电池作为通信基站供电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站供电的最后一道保障措施,其安全性和可靠性及使用寿命也越来越受到行业内营运商的重视。在我国,基站UPS所使用的蓄电池占了铅酸蓄电池30%市场份额,行业对电池的管理模式以更换为主,其在生产、回收过程中存在大量的能源消耗,带来的严重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严峻,同时,行业的电池使用成本过高,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一般正常使用的UPS电池,其寿命在5年左右,但目前国内有相当部分UPS电池未达到寿命就出现问题,有些是由于制造工艺上存在先天的缺陷,另一方面由于缺少必要的维护手段,不清楚UPS电池的健康状况,造成基站UPS电池寿命普遍偏短。上述现象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现有技术中缺乏对UPS电池的管理监测手段,不能及时发现故障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一个目的是要提供一种及时监测电池运行状态的蓄电池充放电装置。本技术一个进一步的目的是要降低因蓄电池失效所带来的安全风险。特别地,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蓄电池智能管理系统,其包括:盒体,限定出电气部件容纳腔;采集器,设置于电气部件容纳腔内,并通过多芯信号线缆分别与被管理的蓄电池连接,用于采集蓄电池的运行状态;串行通信线,连接采集器的串行接口;无线传输器,设置于电气部件容纳腔内,并通过串行通信线与采集器相连,用于以无线通信方式上传运行状态。可选地,采集器包括:电压采集模块,通过电压信号线缆连接蓄电池。可选地,蓄电池包括多只单体电池,电压信号线缆的数量与单体电池的数量相匹配,以分别将每只单体电池的电压信号传送至采集器。可选地,采集器包括:温度采集模块,通过温度信号线缆连接蓄电池处的温度传感器。可选地,采集器包括:电流采集模块,通过电流信号线缆连接蓄电池处的温度传感器。可选地,盒体为金属盒体。可选地,金属盒体上开有天线孔,并且无线传输器包括天线,天线安装于天线孔处。可选地,无线传输器中安装有物联网卡。可选地,串行通信线为RS485信号线;采集器的输出接口为RS485接口。本技术的蓄电池智能管理系统,在盒体内设置采集器,该采集器一方面通过多芯信号线缆与被管理的蓄电池连接,采集蓄电池的运行状;另一方面通过串行通信线以串行通信方式连接无线传输器,无线传输器以无线通信方式上传运行状态。本技术的方案提供了对蓄电池的监测手段,为电池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持,可以进一步发现电池初期故障,提前处理,大大提高了电池的使用寿命,使基站的运维方式更加主动式、精细化,大量减少了人力、物力,很好地达到了提质增效、节能环保的社会效益。进一步地,本技术的蓄电池智能管理系统,可以同时对蓄电池的多只单体电池同时进行监测,统一进行采集上传,硬件开销小,安装、使用方便,占用空间小。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技术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附图说明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技术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图1是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蓄电池智能管理系统的示意外形结构图;图2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蓄电池智能管理系统的示意框图;图3是根据本技术的另一实施例的蓄电池智能管理系统中采集器的示意框图;图4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蓄电池智能管理系统的应用系统架构图。具体实施方式图1是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蓄电池智能管理系统10的示意外形结构图;以及图2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蓄电池智能管理系统10的示意框图。该蓄电池智能管理系统10一般性地可以包括:盒体140、采集器100、串行通信线120、无线传输器110。盒体140限定出电气部件容纳腔;该盒体140可以为密封的金属盒体,一方面便于内部电器部件的散热,另外也可以保证蓄电池智能管理系统10可以长期在户外运行。金属盒体140上开有天线孔以及供各种线缆(信号线缆141、电源线等)穿出的接口。采集器100设置于电气部件容纳腔内,并通过多芯信号线缆141分别与被管理的蓄电池20连接,用于采集蓄电池20的运行状态。串行通信线120,连接采集器100的串行接口以及无线传输器110。无线传输器110设置于电气部件容纳腔内,并通过串行通信线120与采集器100相连,用于以无线通信方式上传运行状态。无线传输器110中安装有物联网卡。在采用金属盒体140的情况下,无线传输器110的天线111安装于天线孔处,使得获取无线信号。图3是根据本技术的另一实施例的蓄电池智能管理系统10中采集器100的示意框图,该采集器100可以包括电压采集模块101、温度采集模块102、电流采集模块103等。其中温度采集模块102通过温度信号线缆连接蓄电池20处的温度传感器,用于测量蓄电池20的温度。电流采集模块103通过电流信号线缆连接蓄电池20,用于测量蓄电池20的放电电流以及充电电流。电压采集模块101,通过电压信号线缆连接蓄电池20,用于测量蓄电池20的电压。在蓄电池20包括多只单体电池,电压信号线缆的数量与单体电池的数量相匹配,以分别将每只单体电池的电压信号传送至采集器100。例如对于包括24只单体电池,电压采集模块101可以通过24组电压信号线缆分别与每只单体电池相连。采集器100还可设置有模数转换器(A/D转换器,图中未示出)将上述电压、电流、温度等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采集器100可以通过串行接口输出上述采集的信号。例如采集器100可以设置RS485接口104,从以RS485通信方式与无线传输器110进行传输,无线传输器110将串行通信转换无线传输方式,进行上传。采集器100还可设置有光耦继电器,隔离蓄电池20的电信号与模数转换器的输入。图4是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蓄电池智能管理系统10的应用系统架构图。电池云平台30分别与多个基站的蓄电池智能管理系统10通过无线通信方式进行数据传输,获取蓄电池智能管理系统10采集到的运行状态,通过对这些运行状态的分析,及时确定存在故障隐患的蓄电池,及时进行处理,避免造成严重故障。需要说明的是,该应用系统以及电池云平台30仅为了介绍本实施例的蓄电池智能管理系统10应用场景,并非本技术所要求保护的范围。本实施例的蓄电池智能管理系统10通过对结构和电气构造的改进,安装、使用方便,可靠性高,寿命长,免维护,重量轻,体积小,并通过提供蓄电池的监测手段,为电池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持。在上述硬件结构的基础上,本实施例的蓄电池智能管理系统10,还可以进一步可以同时对蓄电池的多只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蓄电池智能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n盒体,限定出电气部件容纳腔;/n采集器,设置于所述电气部件容纳腔内,并通过多芯信号线缆分别与被管理的蓄电池连接,用于采集所述蓄电池的运行状态;/n串行通信线,连接所述采集器的串行接口;/n无线传输器,设置于所述电气部件容纳腔内,并通过所述串行通信线与所述采集器相连,用于以无线通信方式上传所述运行状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蓄电池智能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盒体,限定出电气部件容纳腔;
采集器,设置于所述电气部件容纳腔内,并通过多芯信号线缆分别与被管理的蓄电池连接,用于采集所述蓄电池的运行状态;
串行通信线,连接所述采集器的串行接口;
无线传输器,设置于所述电气部件容纳腔内,并通过所述串行通信线与所述采集器相连,用于以无线通信方式上传所述运行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电池智能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采集器包括:
电压采集模块,通过电压信号线缆连接所述蓄电池。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蓄电池智能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蓄电池包括多只单体电池,所述电压信号线缆的数量与所述单体电池的数量相匹配,以分别将每只所述单体电池的电压信号传送至所述采集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电池智能管理系统,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俊明傅斌马贵龙黄嘉
申请(专利权)人:柳州紫荆循环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