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料乳化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70369 阅读:19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油料乳化器,它包括带有进料口1和出料口2的筒体5,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筒体内沿长度方向的中心线上具有一转动轴6,所述转动轴6与所述筒体的两端转动相接,并且在所述筒体的一端所述转动轴沿筒体的长度方向伸出所述筒体的外部与一驱动装置相连,在所述转动轴上每间隔一定间距固定有一叶轮7。(*该技术在200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用于使油料乳化,形成乳化油的油料乳化器。在国民经济中,各种油料(如重油和柴油)作为主要的能源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随着对油料需求的增加和对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对油料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其中之一就是要求油料能够充分燃烧,从而不仅能节能,而且还能减少尾气中的可燃有害成分。业已提出了许多能使油料充分燃烧的方法,其中之一就是向油料中加入水和乳化剂使油料乳化,从而减小油料液滴的直径,增加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达到充分燃烧的目的。一般来说,油料的乳化是在油料乳化器中进行的。常用的油料乳化器是一个带有进料口和出料口的圆筒,在所述圆筒内每间隔一定的距离放置有一个带有许多小孔的隔片。乳化时,将油料、乳化剂和水的混合物从进料口压人所述油料乳化器,当所述混合物受压穿过隔片的小孔时,它们被“捏合”在一起。经过多次“捏合”以后,混合物混合成乳化物并从出料口逸出。使用这种油料乳化器能形成较为均匀的乳化油。但是这种乳化器的缺点就是隔片中的小孔容易被油料中的杂质堵塞,需要定期拆洗,从而影响工作效率,增加乳化的成本。因此需要开发一种经长期使用无需拆洗的油料乳化器。并且要求这种油料乳化器具有高的乳化效率。本技术的目的是开发一种能长期使用而无需拆洗的油料乳化器。并且这种油料乳化器具有高的乳化效率。本技术提供一种油料乳化器,它包括带有进料口和出料口的筒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筒体内沿长度方向的中心线上具有一转动轴,所述转动轴与所述筒体的两端转动相接,并且所述转动轴沿筒体的长度方向在所述筒体的一端伸出所述筒体与一驱动装置相连,在所述转动轴上每间隔一定间距固定有一叶轮。在本技术油料乳化器中,在所述筒体中转动轴与端面的连接处用油封进行密封,以免漏油。在本技术油料乳化器中,所述筒体的形状不是关键的,它可以是方柱体或圆筒体。较好的是,它具有圆筒的形状。在本技术油料乳化器中,所述叶轮的形状不是关键的,只要它能对流过的油料起到搅拌作用即可。一般来说,所述叶轮是圆形的,具有螺旋桨的形状。通常它带有3-6片叶片,每片叶片平面稍有扭曲以增加搅拌效果。所述叶轮的直径没有特别的要求,但是显然直径越大,搅拌的效果越佳。一般叶轮的直径以接近筒体的内径或转动轴至筒体侧面的间距并且能自由转动为宜。叶轮的间距随筒体的尺寸、对乳化程度和乳化油产量的要求的不同而异。一般它以相等的间距均匀地分布在整个转动轴上。在本技术的一个较好的实例中,筒体的长度为200cm,则所述叶轮的间距为2-8cm。如果所述间距超过8cm将会降低对混合物的搅拌强度,从而会使乳化程度不合要求,如果所述间距小于2cm将会增加油料混合物流动的阻力,降低乳化油单位时间的产量。在本技术油料乳化器中,所述驱动装置是指能使转动轴转动的任何装置,包括人力、畜力和各种电动、风动或太阳能等驱动的装置。它们的连接方法可以是用皮带连接或者是通过齿轮连接。在本技术油料乳化器中,所述转动轴与所述筒体的两端转动相接是指转动轴通过轴承或支承孔等与筒体的两端相接,连接后的转动轴能自由地转动。用于制造本技术油料乳化器的材料可以是用于制造现有技术的油料乳化器的任何常规材料。使用时,在使转动轴转动的同时,从进料口压入油料、乳化剂和水的混合物,所述混合物在压力的驱动下流向出料口,在此期间经过叶轮的多次搅拌而形成乳化油,并从出料口流出。与现有的油料乳化器相比,本技术油料乳化器由于使用转动的叶轮代替多孔隔片,使得乳化更为均匀,乳化速度更快、乳化油产量更高,并且经长期使用后无需定期拆洗,从而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成本。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详细的描述。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较好的油料乳化器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较好叶轮的示意图。图1中,标号1表示进料口、标号2表示出料口、标号4表示端盖、5表示筒体、6表示转动轴、7表示叶轮、8表示油封、9表示大链轮。一般来说,多个叶轮以一定的间距均匀地分布在整个转动轴上,图1中仅示意性地画出了几片叶轮而未画全。在本技术的一个较好的实例中,所述叶轮7具有如图2所述的形状。图2所示的叶轮带有四片叶片,并且每片叶片的平面如螺旋桨那样稍有扭曲(图中未表示),但是叶轮7也可是带有3-6片扭曲叶片的叶轮。实施例1图1油料乳化器的圆筒体5的长度为200cm,在转动轴6上每隔约4cm均匀地分布着50个如图2所示的搅拌叶轮7,所述叶轮7的直径与圆筒体5的内径之间留有间隙,以便叶轮能自由转动。所述转动轴6的一端与端盖4通过轴承相连,所述转动轴6的另一端伸出筒体5的另一个端面,并在该端面上通过轴承与筒体5相连。所述轴承与所述端面相连处带有油封8,所述转动轴6的伸出部分带有大链轮9。使用时开动与大链轮9相连的电动机(图中未表示)。此时以4cm的间距均匀地分布在转动轴6上的叶轮7随转动轴6一起转动。用压力将一定比例的油料、水和乳化剂的混合物从进料口1压入本技术油料乳化器中,所述混合物在压力的驱动下流向出料口2,在流动过程中混合物受到多个叶轮7的搅拌而逐渐乳化,最终在出料口2处形成所需的乳化油。实施例2使用与实施例1类似的油料乳化器,但是将叶轮间距改成5cm并响应地减少叶轮数量、将叶轮7的叶片数改成3片(形状如螺旋桨),并将大链轮9改成齿轮9,结果同样获得了均匀的乳化油。实施例3使用与实施例1类似的油料乳化器,但是将叶轮间距改成8cm并响应地减少叶轮数量、将叶轮7的叶片数改成6片(形状如螺旋桨),并将大链轮9改成齿轮9,结果同样获得了均匀的乳化油。实施例4用一台电动机通过皮带将4台实施例1所述的乳化器串接起来,同时在这四台乳化器中制造乳化油。结果与实施例1相比,乳化油的产量提高了4倍。实施例5用一台电动机通过一组齿轮将3台实施例1所述的乳化器串接起来,同时在这三台乳化器中制造乳化油。结果与实施例1相比,乳化油的产量提高了3倍。利用本技术乳化器制造乳化油不仅具有高的产率,而且还具有良好的均质效果,在燃烧试验中它的燃烧温度梯度变化量≤2%。权利要求1.一种油料乳化器,它包括带有进料口和出料口的筒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筒体内沿长度方向的中心线上具有一转动轴,所述转动轴与所述筒体的两端转动相接,并且所述转动轴沿筒体的长度方向在所述筒体的一端伸出所述筒体的外部与一驱动装置相连,在所述转动轴上每间隔一定间距固定有一叶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料乳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是圆筒体。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油料乳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轴通过大链轮与驱动装置相接。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油料乳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轴通过齿轮与驱动装置相接。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油料乳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叶轮具有3-6片螺旋桨式的叶片。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油料乳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叶轮的间距为2-8cm。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油料乳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相接是轴承连接。专利摘要一种油料乳化器,它包括带有进料口1和出料口2的筒体5,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筒体内沿长度方向的中心线上具有一转动轴6,所述转动轴6与所述筒体的两端转动相接,并且在所述筒体的一端所述转动轴沿筒体的长度方向伸出所述筒体的外部与一驱动装置相连,在所述转动轴上每间隔一定间距固定有一叶轮7。文档编号F23K5/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油料乳化器,它包括带有进料口和出料口的筒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筒体内沿长度方向的中心线上具有一转动轴,所述转动轴与所述筒体的两端转动相接,并且所述转动轴沿筒体的长度方向在所述筒体的一端伸出所述筒体的外部与一驱动装置相连,在所述转动轴上每间隔一定间距固定有一叶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铁政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腾飞化工厂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