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对地电容电流检测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中压输配电
,具体是涉及一种对地电容电流检测方法。
技术介绍
我国35kV及以下配电网系统多采用中性点非有效接地方式,其中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方式应用广泛。对该种系统,单相接地故障最为常见,发生单相接地时,接地电容电流由中性点消弧线圈电抗器补偿,限制了接地电流的大小,减少恢复电压,使电弧容易熄灭,避免电弧重燃,减少对电路危害。我国电网系统,对中性点非有效接地方式,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允许短时允许2小时,该种接地方式有效减少故障电流危害。目前,主要采用的对地电容电流检测方法有极大值法、注入信号法、阻抗三角形法等方法。但是,注入法需要向系统注入谐波,谐波会对系统及测量造成影响,阻抗法、极值法等需要对消弧线圈反复调节,对设备造成损害。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对地电容电流检测方法,测量信号容易得到,方法简单,对系统影响小,实用性高、精度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对地电容电流检测方法,构建中性点经消弧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对地电容电流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构建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电路,再从电压源到电流源的变换,以消弧线圈并联可调电导的初始电导值计算中性点通过电流,然后改变消弧线圈并联电导值再次计算中性点通过电流,最后通过计算得到系统对地电容值。/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对地电容电流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构建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电路,再从电压源到电流源的变换,以消弧线圈并联可调电导的初始电导值计算中性点通过电流,然后改变消弧线圈并联电导值再次计算中性点通过电流,最后通过计算得到系统对地电容值。
2.如权利要求1的对地电容电流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构建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电路步骤为:
电导G与电容L即导纳支路并联在线路接地回路中,其中,分别为A相、B相、C相电源的相电压;L为消弧线圈电感,G为消弧线圈并联可调电导;CA、CB、CC分别为电网A相、B相、C相的对地电容;GA、GB、GC分别为电网A相、B相、C相的对地电导。
3.如权利要求2的对地电容电流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从电压源到电流源的变换步骤为:
将电压源与导纳的串联转化成为电流源与导纳的并联,其中,分别为的等效电流源,为中性点通过电流;可以得到:
4.如权利要求3的对地电容电流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以消弧线圈并联可调电导的初始电导值计算中性点通过电流步骤为:
计G1消弧线圈并联可调电导的初始电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锐,夏俊雅,于传,杨春玲,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培训中心,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中国建材检验认证集团安徽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