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硫中碳钢大棒材中硫化物形态的检测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3702405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8 10:4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含硫中碳钢大棒材中硫化物形态的检测方法,在直径140~170mm的含硫中碳钢棒材中取横向试样进行拉伸试验,测量断后伸长率,以判断取样区域中分布最聚集位置的硫化物形态。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上述检测方法可以不进行金相检验而快速、准确判断取样区域中分布最聚集位置的硫化物形态,为大棒材中硫化物控制水平评价和后续产品性能预测提供依据。采用断后伸长率表征硫化物对材料塑性的影响,相对于利用断面收缩率评价时人为测试误差小,复杂应力状态影响小,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测量更加准确和稳定。

A metho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sulfide form in sulfur-containing medium carbon steel bar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含硫中碳钢大棒材中硫化物形态的检测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金属材料
,是一种含硫中碳钢大棒材中硫化物形态的检测方法,具体涉及一种通过测量横向拉伸试样断后伸长率判断中碳钢大棒材中硫化物形态的检测方法。
技术介绍
易切削中碳非调质钢是一种利用硫化物夹杂改善切削效果的钢种,由于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切削性能,广泛用于制备汽车关键零部件。切削加工时,其中的硫化物夹杂会与基体分离产生良好的断屑效果,同时可以润滑刀头,减轻刀具的磨损。因此易切削中碳非调质钢是汽车发动机曲轴等形状复杂、切削加工量大的零部件的理想原料。由于冶炼和凝固工艺不稳定以及控制手段有限,使得国产易切削中碳非调质钢大棒材中硫化物的聚集分布经常呈现不同的形态,对棒材和后续产品的力学性能稳定性与切削性能产生显著影响。因此,快速、准确判断大棒材中硫化物的形态对钢材的夹杂物控制水平评价和后续产品性能预测具有重要意义。金相法是判断硫化物形态的主要方法。实际检验中受制样水平和检验人员素质等因素限制,多数企业只能参照国标《GB/T10516-2005钢中非金属夹杂物含量的测定方法》对硫化物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含硫中碳钢大棒材中硫化物形态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直径为140~170mm的含硫中碳钢棒材中取试样进行横向拉伸试验,测量断后伸长率,判断取样区域中分布最聚集位置的硫化物形态,所述试样轴向垂直于棒材轧向;其中,试样断后伸长率与取样区域中分布最聚集位置的硫化物形态对应关系包括:/n断后伸长率处于12~17%时,硫化物形态为单条硫化物呈长条形,不存在2条以上的长条硫化物近距离平行分布,随单条硫化物长度增大,断后伸长率下降;/n断后伸长率处于7~12%时,硫化物形态为单条硫化物呈长条形,存在2条及以上的长条硫化物近距离平行分布,随单条硫化物间距减小以及平行硫化物总长度增大,断后伸长率下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含硫中碳钢大棒材中硫化物形态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直径为140~170mm的含硫中碳钢棒材中取试样进行横向拉伸试验,测量断后伸长率,判断取样区域中分布最聚集位置的硫化物形态,所述试样轴向垂直于棒材轧向;其中,试样断后伸长率与取样区域中分布最聚集位置的硫化物形态对应关系包括:
断后伸长率处于12~17%时,硫化物形态为单条硫化物呈长条形,不存在2条以上的长条硫化物近距离平行分布,随单条硫化物长度增大,断后伸长率下降;
断后伸长率处于7~12%时,硫化物形态为单条硫化物呈长条形,存在2条及以上的长条硫化物近距离平行分布,随单条硫化物间距减小以及平行硫化物总长度增大,断后伸长率下降;
断后伸长率小于7%时,硫化物形态为短小棒状硫化物沿轧向分布呈条带,存在2条及以上的短小硫化物近距离平行分布,随条带长度增大以及宽度区域中条带数量增多,断后伸长率下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含硫中碳钢大棒材中硫化物形态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试样为哑铃型棒状试样,包括平行段和夹持端;其中,所述平行段的截面直径为6mm,长度为30mm,表面粗糙度Ra不大于3.2;所述夹持端的截面直径为10~15mm,与平行段为过渡圆弧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含硫中碳钢大棒材中硫化物形态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横向拉伸试验的具体步骤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萌刘凯旋何国宁徐汜琪王帅康赵秀明毛向阳王章忠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工程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