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波导带状线过渡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254205 阅读:21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5-02 20:1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波导带状线过渡结构,该多层金属层由五层金属层和四层金属层层叠而成,每两层金属层中夹一层金属层;第一金属层(1)为覆铜地层;第二金属层(3)开设有通孔(31),通孔(31)由矩形通孔一(311)以及与其贯穿相连的用于放置带状线(11)的通孔二(312)构成,矩形通孔一(311)放置有椭圆形贴片一(313),椭圆形贴片一(313)与带状线(11)相连;第三金属层(5)开设有用于放置椭圆形贴片二(511)的通孔三(51);第四金属层(7)开设有通孔四(71);第五金属层(9)开设有用于放置椭圆形贴片三(911)的矩形通孔五(91);三椭圆形贴片的中心共线,该多层金属层垂直设置有贯穿的金属化通孔(10)。

Waveguide stripline transition structure

\u672c\u53d1\u660e\u63d0\u4f9b\u4e00\u79cd\u6ce2\u5bfc\u5e26\u72b6\u7ebf\u8fc7\u6e21\u7ed3\u6784\uff0c\u8be5\u591a\u5c42\u91d1\u5c5e\u5c42\u7531\u4e94\u5c42\u91d1\u5c5e\u5c42\u548c\u56db\u5c42\u91d1\u5c5e\u5c42\u5c42\u53e0\u800c\u6210\uff0c\u6bcf\u4e24\u5c42\u91d1\u5c5e\u5c42\u4e2d\u5939\u4e00\u5c42\u91d1\u5c5e\u5c42\uff1b\u7b2c\u4e00\u91d1\u5c5e\u5c42(1)\u4e3a\u8986\u94dc\u5730\u5c42\uff1b\u7b2c\u4e8c\u91d1\u5c5e\u5c42(3)\u5f00\u8bbe\u6709\u901a\u5b54(31)\uff0c\u901a\u5b54(31)\u7531\u77e9\u5f62\u901a\u5b54\u4e00(311)\u4ee5\u53ca\u4e0e\u5176\u8d2f\u7a7f\u76f8\u8fde\u7684\u7528\u4e8e\u653e\u7f6e\u5e26\u72b6\u7ebf(11)\u7684\u901a\u5b54\u4e8c(312)\u6784\u6210\uff0c\u77e9\u5f62\u901a\u5b54\u4e00(311)\u653e\u7f6e\u6709\u692d\u5706\u5f62\u8d34\u7247\u4e00(313)\uff0c\u692d\u5706\u5f62\u8d34\u7247\u4e00(313)\u4e0e\u5e26\u72b6\u7ebf(11)\u76f8\u8fde\uff1b\u7b2c\u4e09\u91d1\u5c5e\u5c42(5)\u5f00\u8bbe\u6709\u7528\u4e8e\u653e\u7f6e\u692d\u5706\u5f62\u8d34\u7247\u4e8c(511)\u7684\u901a\u5b54\u4e09(51)\uff1b\u7b2c\u56db\u91d1\u5c5e\u5c42(7)\u5f00\u8bbe\u6709\u901a\u5b54\u56db(71)\uff1b\u7b2c\u4e94\u91d1\u5c5e\u5c42(9)\u5f00\u8bbe\u6709\u7528\u4e8e\u653e\u7f6e\u692d\u5706\u5f62\u8d34\u7247\u4e09(911)\u7684\u77e9\u5f62\u901a\u5b54\u4e94(91)\uff1b\u4e09\u692d\u5706\u5f62\u8d34\u7247\u7684\u4e2d\u5fc3\u5171\u7ebf\uff0c\u8be5\u591a\u5c42\u91d1\u5c5e\u5c42\u5782\u76f4\u8bbe\u7f6e\u6709\u8d2f\u7a7f\u7684\u91d1\u5c5e Through hole (1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毫米波无源电路设计技术,具体涉及一种一种波导带状线过渡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通信设备日益小型化的需求,在各种器件的指标得到保证的情况下,对各种器件体积的要求和模块的电磁兼容性要求越来越高。在目前的毫米波电路设计过程中,波导、带状线、微带线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其体积与重量均较大,带状线设计简单,具有电磁兼容性好、抗干扰等优点,如果实现波导-带状线转换将为电路设计提供很高的灵活性。这些为我们实现某些功能提供了很好的技术基础。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设计灵活的波导带状线过渡结构,克服或减轻现有技术的至少一个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波导带状线过渡结构,实现波导与多层金属层内部的带状线连接,该多层金属层由五层金属层和四层金属层层叠而成,其中,每两层金属层中夹一层金属层;第一金属层为覆铜地层;第二金属层上开设有通孔,该通孔由与波导截面形状相同的矩形通孔一以及与该通孔一贯穿相连的用于放置所述带状线的通孔二,其中,矩形通孔一放置有椭圆形贴片一,该椭圆形贴片一与所述带状线相连;第三金属层上开设有用于放置椭圆形贴片二的通孔三;第四金属层上开设有通孔四;第五金属层上开设有与波导截面形状相同的矩形通孔五,该矩形通孔五中设置有椭圆形贴片三;其中,椭圆形贴片一、椭圆形贴片二、椭圆形贴片三三贴片的中心共线并且与多层金属层垂直,该多层金属层垂直设置有贯穿的金属化通孔,并且该金属化通孔沿矩形通孔一与通孔二外边缘设置。优选地是,所述四层金属层均为Rogers4350金属层。优选地是,所述四层金属层分别为第一介质层、第二介质层、第三介质层、第四介质层,所述第一介质层位于所述第一金属层与所述第二金属层之间,厚度为0.508mm;所述第二介质层位于所述第二金属层与所述第三金属层之间,厚度为0.608mm;所述第三介质层位于所述第三金属层与所述第四金属层之间,厚度为0.1mm;所述第四介质层位于所述第四金属层与所述第五金属层之间,厚度为0.254mm。优选地是,所述第二金属层中的所述矩形通孔一长为7.11mm宽为3.56mm;所述带状线线宽为0.565mm;所述椭圆形贴片一长轴长度为2.2mm,短轴长度为2.0mm。优选地是,所述第三金属层中的所述通孔三为椭圆形开孔,其长轴长度为3.535mm,短轴长度为3.5mm;所述椭圆形贴片二长轴长度为2.0mm,短轴长度为1.4mm。优选地是,所述第四金属层中的所述通孔四为椭圆形开孔,其长轴长度为3.535mm,短轴长度为3.5mm。优选地是,所述第五金属层中的所述矩形通孔五长为7.11mm宽为3.56mm;所述椭圆形贴片三长轴长度为2.2mm,短轴长度为1.54mm。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一种波导带状线过渡结构的有益效果在于,不借助于结构件,借助于多层金属层技术,实现波导与多层金属层内部的带状线之间的阻抗匹配,从而实现波导-带状线的过渡;该转换结构简单、具有加工精度高、批次一致性好以及体积小重量轻等特点,提高了电路设计灵活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波导带状线过渡结构中的板面侧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波导带状线过渡结构中的第一金属层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波导带状线过渡结构中的第二金属层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波导带状线过渡结构中的第三金属层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波导带状线过渡结构中的第四金属层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波导带状线过渡结构中的第五金属层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波导带状线过渡结构一种实施例的S参数仿真图。附图标记:1-第一金属层、2-第一介质层、3-第二金属层、4-第二介质层、5-第三金属层、6-第三介质层、7-第四金属层、8-第四介质层、9-第五金属层、10-金属化通孔、11-带状线、31-通孔、51-通孔三、71-通孔四、91-矩形通孔五、311-矩形通孔一、312-通孔二、313-椭圆形贴片一、511-椭圆形贴片二、911-椭圆形贴片三。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更加详细的描述。在附图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波导带状线过渡结构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一种波导带状线过渡结构,实现波导与多层金属层内部的带状线连接,该多层金属层由五层金属层和四层金属层层叠而成,其中,每两层金属层中夹一层金属层,从上到下依次为第一金属层1、第一介质层2、第二金属层3、第二介质层4、第三金属层5、第三介质层6、第四金属层7、第四介质层8、第五金属层9,在图1到图6中阴影部分为每一层中的金属部分。第一金属层1为顶部的覆铜金属地层,如图2所示。第一介质层2为Rogers4350金属层,厚度为0.508mm,其在第一金属层1与所述第二金属层3之间,第一介质层2上方为第一金属层1,下方为第二金属层3。第二金属层3包括带状线11部分、椭圆形贴片一313以及有着通孔31的覆铜金属地层,该通孔31由与波导截面形状相同的矩形通孔一311以及与该通孔一311贯穿相连的用于放置带状线11的通孔二312组成,其中,矩形通孔一311放置有椭圆形贴片一313,该椭圆形贴片一313与带状线11相连。其中,带状线部分31线宽选择为0.565mm(即WSL);椭圆形贴片一313,其长轴长度选择为2.2mm(即WPA1),短轴长度选择为2.0mm(即WPB1);矩形通孔一311与波导截面形状相同,长为7.11mm宽为3.56mm,如图3所示。第二介质层4为Rogers4350金属层,厚度为0.608mm,其在第二金属层3与所述第三金属层5之间,第二介质层4上方为第二金属层3,下方为第三金属层5。第三金属层5包括有着通孔三51的覆铜金属地层以及椭圆形贴片二511,该通孔三51用于放置该椭圆形贴片二511。其中,通孔三51为椭圆形开孔,其长轴长度选择为3.535mm(即WPA3),短轴长度选择为3.5mm(即WPB3);椭圆形贴片二511的长轴长度为2.0mm(即WPA2),短轴长度为1.4mm(即WPB2)。通孔三51的中心与椭圆形贴片二511的中心重合,如图4所示。第三介质层6为Rogers4350金属层,厚度为0.1mm,其在第三金属层5与所述第四金属层7之间,第三介质层6上方为第三金属层5,下方为第四金属层7。第四金属层7为有着通孔四71的覆铜金属地层,其中.通孔四71为椭圆形开孔,其长轴长度选择为3.535mm(即WPA4),短轴长度选择为3.5mm(即WPB4),如图5所示。第四介质层8为Rogers4350金属层,厚度为0.254mm,其在第四金属层7与所述第五金属层9之间,第四介质层8上方为第四金属层7,下方为第五金属层9。第五金属层9包括椭圆形贴片三911以及有着矩形通孔五91的覆铜金属地层,其中,椭圆形贴片三911的长轴长度选择为2.2mm(即WPA5),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波导带状线过渡结构,实现波导与多层金属层内部的带状线(11)连接,其特征在于,该多层金属层由五层金属层和四层金属层层叠而成,其中,每两层金属层中夹一层金属层;第一金属层(1)为覆铜地层;第二金属层(3)上开设有通孔(31),该通孔(31)由与波导截面形状相同的矩形通孔一(311)以及与该通孔一(311)贯穿相连的用于放置所述带状线(11)的通孔二(312),其中,矩形通孔一(311)放置有椭圆形贴片一(313),该椭圆形贴片一(313)与所述带状线(11)相连;第三金属层(5)上开设有用于放置椭圆形贴片二(511)的通孔三(51);第四金属层(7)上开设有通孔四(71);第五金属层(9)上开设有与波导截面形状相同的矩形通孔五(91),该矩形通孔五(91)中设置有椭圆形贴片三(911);其中,椭圆形贴片一(313)、椭圆形贴片二(511)、椭圆形贴片三(911)三贴片的中心共线并且与多层金属层垂直,该多层金属层垂直设置有贯穿的金属化通孔(10),并且该金属化通孔(10)沿矩形通孔一(311)与通孔二(312)外边缘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波导带状线过渡结构,实现波导与多层金属层内部的带状线(11)连接,其特征在于,该多层金属层由五层金属层和四层金属层层叠而成,其中,每两层金属层中夹一层金属层;第一金属层(1)为覆铜地层;第二金属层(3)上开设有通孔(31),该通孔(31)由与波导截面形状相同的矩形通孔一(311)以及与该通孔一(311)贯穿相连的用于放置所述带状线(11)的通孔二(312),其中,矩形通孔一(311)放置有椭圆形贴片一(313),该椭圆形贴片一(313)与所述带状线(11)相连;第三金属层(5)上开设有用于放置椭圆形贴片二(511)的通孔三(51);第四金属层(7)上开设有通孔四(71);第五金属层(9)上开设有与波导截面形状相同的矩形通孔五(91),该矩形通孔五(91)中设置有椭圆形贴片三(911);其中,椭圆形贴片一(313)、椭圆形贴片二(511)、椭圆形贴片三(911)三贴片的中心共线并且与多层金属层垂直,该多层金属层垂直设置有贯穿的金属化通孔(10),并且该金属化通孔(10)沿矩形通孔一(311)与通孔二(312)外边缘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示的波导带状线过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四层金属层均为Rogers4350金属层。3.根据权利要求1所示的波导带状线过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四层金属层分别为第一介质层(2)、第二介质层(4)、第三介质层(6)、第四介质层(8),所述第一介质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国忠李庆陈彬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雷华电子技术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