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薄壁多口浇筑串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697573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8 09: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薄壁多口浇筑串筒,包括串筒、设置在串筒一端且用于对串筒进行定位的支架和设置在支架上且用于对串筒进行吊装的吊耳,所述串筒的侧壁上开设有多个通孔,所述通孔包括对称设置在串筒周侧的第一列通孔和第二列通孔,所述第一列通孔包括多个沿串筒长度方向均布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二列通孔包括多个沿串筒长度方向均布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的尺寸相同,每个所述第二通孔均位于相邻两个第一通孔之间且与相邻两个第一通孔之间的竖直距离均相等。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有效地避免混凝土出现离析现象,同时克服了目前需要人工逐个拆除单节串筒,操作费时费力,需要机械持续配合施工,混凝土浇筑效率低的问题。

A kind of thin wall and multi port pouring string cylind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薄壁多口浇筑串筒
本技术属于混凝土浇筑施工用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薄壁多口浇筑串筒。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各种大跨度、大截面、超高结构的建筑也应运而生,因此,在建筑工地施工的过程中,经常需要浇筑一些高大的混凝土结构物。为了防止由于混凝土自由下落高度过高出现混凝土离析现象进而影响混凝土结构的承载能力,破坏结构的安全性能,施工中经常采用串筒、导管或者溜槽对混凝土结构物进行浇筑。目前的高大混凝土结构物浇筑主要采用一种需要人工边浇筑边进行拆除的单节串筒,单节串筒为上大下小的桶形结构,上下节串筒之间通过挂钩连接,随着混凝土浇筑面的不断上升,施工人员需要利用起重机将串筒提起,逐个取下单节串筒,操作费时费力,且需要机械配合,尤其是针对高大混凝土柱的施工,需要机械持续配合施工,严重影响了混凝土浇筑的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薄壁多口浇筑串筒,其设计合理,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快捷,能够有效地避免混凝土出现离析现象,同时克服了目前需要人工逐个拆除单节串筒,操作费时费力,需要机械持续配合施工,混凝土浇筑效率低的问题,且实用性强,便于推广使用。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薄壁多口浇筑串筒,其特征在于:包括串筒、设置在串筒一端且用于对串筒进行定位的支架和设置在支架上且用于对串筒进行吊装的吊耳,所述支架固设在串筒的外圆周面上且靠近串筒的顶端,所述串筒的侧壁上开设有多个通孔,所述通孔包括对称设置在串筒周侧的第一列通孔和第二列通孔,所述第一列通孔包括多个沿串筒长度方向均布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二列通孔包括多个沿串筒长度方向均布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的尺寸相同,每个所述第二通孔均位于相邻两个第一通孔之间且与相邻两个第一通孔之间的竖直距离均相等。上述的一种薄壁多口浇筑串筒,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为四根钢筋围设成的中部呈正方形且供串筒端部穿设的钢筋支架。上述的一种薄壁多口浇筑串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吊耳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吊耳对称布设在串筒的周侧,两个所述吊耳分别焊接在呈平行布设的两根钢筋上。上述的一种薄壁多口浇筑串筒,其特征在于:所述串筒为薄壁钢管。上述的一种薄壁多口浇筑串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的直径均为80mm~150mm,相邻两个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之间的竖直距离为500mm~1000mm。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本技术通过在串筒上开设通孔,这样在实际使用中,随着混凝土浇筑面的不断上升,混凝土可以自下而上依次从串筒端部和开设在串筒侧壁上的通孔流出,实现对混凝土结构物的连续浇筑,保证了混凝土能够浇筑密实,避免了混凝土出现离析现象;同时,该串筒在浇筑过程中可一直留在混凝土结构中,浇筑完成后也不需要进行拆除,从而避免了采用传统串筒施工时,人工逐个拆除单节串筒的不易,减少了机械配合,操作省时省力,且提高了混凝土的浇筑效率。2、本技术第一列通孔和第二列通孔对称设置在串筒的周侧,且每个第二通孔均位于相邻两个第一通孔之间,这样能够减少混凝土沿串筒内壁下落时从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中漏出的混凝土的量,从而有效的避免由于混凝土直接从高处落下而出现的混凝土离析现象,保证混凝土浇筑的密实度和混凝土结构的质量。综上所述,本技术设计合理,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快捷,能够有效地避免混凝土出现离析现象,同时克服了目前需要人工逐个拆除单节串筒,操作费时费力,需要机械持续配合施工,混凝土浇筑效率低的问题,且实用性强,便于推广使用。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俯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串筒;1-1—第一通孔;1-2—第二通孔;2—支架;3—吊耳。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包括串筒1、设置在串筒1一端且用于对串筒1进行定位的支架2和设置在支架2上且用于对串筒1进行吊装的吊耳3,所述支架2固设在串筒1的外圆周面上且靠近串筒1的顶端,所述串筒1的侧壁上开设有多个通孔,所述通孔包括对称设置在串筒1周侧的第一列通孔和第二列通孔,所述第一列通孔包括多个沿串筒1长度方向均布的第一通孔1-1,所述第二列通孔包括多个沿串筒1长度方向均布的第二通孔1-2,所述第一通孔1-1和第二通孔1-2的尺寸相同,每个所述第二通孔1-2均位于相邻两个第一通孔1-1之间且与相邻两个第一通孔1-1之间的竖直距离均相等。本实施例中,通过在串筒1上开设通孔,这样在实际使用中,随着混凝土浇筑面的不断上升,混凝土可以自下而上依次从串筒1端部和开设在串筒1侧壁上的通孔流出,实现对混凝土结构物的连续浇筑,保证了混凝土能够浇筑密实,避免了混凝土出现离析现象;同时,该串筒1在浇筑过程中可一直留在混凝土结构中,浇筑完成后也不需要进行拆除,从而避免了采用传统串筒施工时,人工逐个拆除单节串筒的不易,减少了机械配合,操作省时省力,且提高了混凝土的浇筑效率。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列通孔和第二列通孔对称设置在串筒1的周侧,且每个第二通孔1-2均位于相邻两个第一通孔1-1之间,这样能够减少混凝土沿串筒1内壁下落时从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中漏出的混凝土的量,从而有效的避免由于混凝土直接从高处落下而出现的混凝土离析现象,保证混凝土浇筑的密实度和混凝土结构的质量。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通孔1-1和第二通孔1-2的尺寸相同,每个所述第二通孔1-2均位于相邻两个第一通孔1-1之间且与相邻两个第一通孔1-1之间的竖直距离均相等。这样能够保证在使用该薄壁多口浇筑串筒进行浇筑时,混凝土的浇筑速度恒定,进而有效的避免混凝土出现离析现象,保证混凝土浇筑的密实度和混凝土结构的质量。本实施例中,所述串筒1与支架2之间,以及支架2与吊耳3之间均通过焊接连接,这样能保证该薄壁多口浇筑串筒各部件之间的连接稳定性,进而确保在利用该薄壁多口浇筑串筒进行混凝土浇筑时该薄壁多口浇筑串筒不会轻易发生损坏,保证施工进度。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架2为四根钢筋围设成的中部呈正方形且供串筒1端部穿设的钢筋支架。本实施例中,所述钢筋支架的中部围设成正方形,能够保证在对该薄壁多口浇筑串筒进行吊装或利用该薄壁多口浇筑串筒进行混凝土浇筑时,所述钢筋支架的各个节点受力均匀,一方面,延长了支架2的使用寿命;另一方面,能够保证在利用该薄壁多口浇筑串筒进行混凝土浇筑时,串筒1不会由于受力不均而发生倾斜,进而影响混凝土的浇筑质量和混凝土结构的质量。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吊耳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吊耳3对称布设在串筒1的周侧,两个所述吊耳3分别焊接在呈平行布设的两根钢筋上。本实施例中,设置吊耳3的目的是,便于施工人员通过起重设备对该薄壁多口浇筑串筒进行吊装。优选地,所述吊耳3由钢筋弯折而成。本实施例中,所述串筒1为薄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薄壁多口浇筑串筒,其特征在于:包括串筒(1)、设置在串筒(1)一端且用于对串筒(1)进行定位的支架(2)和设置在支架(2)上且用于对串筒(1)进行吊装的吊耳(3),所述支架(2)固设在串筒(1)的外圆周面上且靠近串筒(1)的顶端,所述串筒(1)的侧壁上开设有多个通孔,所述通孔包括对称设置在串筒(1)周侧的第一列通孔和第二列通孔,所述第一列通孔包括多个沿串筒(1)长度方向均布的第一通孔(1-1),所述第二列通孔包括多个沿串筒(1)长度方向均布的第二通孔(1-2),所述第一通孔(1-1)和第二通孔(1-2)的尺寸相同,每个所述第二通孔(1-2)均位于相邻两个第一通孔(1-1)之间且与相邻两个第一通孔(1-1)之间的竖直距离均相等。/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薄壁多口浇筑串筒,其特征在于:包括串筒(1)、设置在串筒(1)一端且用于对串筒(1)进行定位的支架(2)和设置在支架(2)上且用于对串筒(1)进行吊装的吊耳(3),所述支架(2)固设在串筒(1)的外圆周面上且靠近串筒(1)的顶端,所述串筒(1)的侧壁上开设有多个通孔,所述通孔包括对称设置在串筒(1)周侧的第一列通孔和第二列通孔,所述第一列通孔包括多个沿串筒(1)长度方向均布的第一通孔(1-1),所述第二列通孔包括多个沿串筒(1)长度方向均布的第二通孔(1-2),所述第一通孔(1-1)和第二通孔(1-2)的尺寸相同,每个所述第二通孔(1-2)均位于相邻两个第一通孔(1-1)之间且与相邻两个第一通孔(1-1)之间的竖直距离均相等。


2.按照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凯师小健齐浩常战祖田斐丁浩杨世异徐轩张雪峰袁筑宇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建工第五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