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作铭专利>正文

炉前型燃煤成形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69609 阅读:1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工业锅炉燃烧进入炉膛前的预成形装置,它由煤斗、机架、轧辊、减速器、煤闸炉门和蜗杆传动机构等组成,其主要特征是所述的煤斗由上部煤斗和下部煤斗组成,上部煤斗为斗形隔仓式结构,至少设有二个卸煤口,卸煤口下部各设有一对具有特殊成型槽的轧辊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体积小,结构简单紧凑、使用寿命长,可连续成型。成型后的燃煤既有一定硬度,又易燃烧。能有效地提高燃煤利用率,提高锅炉效率。(*该技术在200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一种工业锅炉燃煤进入炉膛燃烧前的予成形装置。传统工业锅炉对所用燃煤无予成形装置,因原统煤未经洗选,煤体颗粒大小悬殊,颗粒细小的煤屑一般超过50%。由于煤屑过多太细,易在炉排间隙中损漏,这不但使飞灰和漏煤率增大,而且层燃煤层堆积过于密实,透气性差,着火慢,燃尽率低,热损失大,同时因灰渣含碳量高,排放烟尘中含有大量SO2NO2等有害气体,会造成严重大气污染。名称为“层燃用煤予处理设备”(CN2044687U)的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与工业锅炉分设的燃煤予成型设备。该设备可在锅炉房堆煤场轧制型煤,工作时先用人工将统煤铲进输送装置,由六角筛进行分选,小于6mm的屑煤经轧辊造粒,制成板粟状型煤,大于6-30mm的块煤与轧制型煤混堆后再由人工铲入输煤车,搬运到锅炉上煤料斗,再倒入加煤斗使用。上述已有技术主要缺点是1、设备高大笨重,移位拖动不方便。2、如燃煤湿度超过规定或喂料不当,输送装置易卡死。3、轧辊过长,刚度差,使用寿命短。4、螺旋叶片磨耗大,六角筛网容易经粘塞。5、轧制型煤尚未脱湿,表层不够坚固,易碎裂,影响燃烧。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紧凑、节约能耗,使用寿命长,成形效果好的炉前型燃煤处理装置。本技术包括煤斗、机架3、位于机架3右上方的减速器4、左方的蜗杆传动构9和位于机架3右下方的煤闸门17、点火门19,所说的煤斗由上部煤斗1和下部煤斗2组成,上部煤斗1为斗式隔仓结构,它至少设有2个卸煤口,每个卸煤口分别设有一对成形轧辊机构11。成形轧辊机构11可由互相对轧的轧辊12a和轧辊12b组成,轧辊12a上设有环向成型槽,轧辊12b上设有轴向成形槽。为便于更换轧辊,轧辊12a、12b为镶套式结构。为了防止煤斗磨损锈蚀和减少摩擦阻力,上部煤斗1的内壁贴有磁砖层。附附图说明图1为技术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图1的右视图。附图3为本技术轧辊机构结构示意图。图中1-上部煤斗、2-下部煤斗、3-机架、4-减速器、5-减速器底座、6-支撑板、7-链轮传动机构、8-压板、9-蜗杆传动机构、10-轧辊支座、11-成形轧辊机构、12a、12b-轧辊、13-盖板、14、15-传动齿轮、16-法兰短轴、17-煤闸门、18-方孔板手、19-点火门。本技术体积小、结构简单紧凑、由于本技术的上部煤斗为斗形隔仓式结构,设有二个或2个以上出煤口,每个卸煤口下部分别设一对轧辊,与整体轧辊相比长度显著减小,刚度好,不但能连续轧制型煤,而且使用寿命长。由于本技术的轧辊上设有特殊的成型槽,型煤不但成型率高,易着火,燃烧稳定而且型煤具有一定耐压和跌落强度。又由于本技术分为上、下部煤斗结构,使型煤先储存在下煤斗内,炉膛的热幅射可使型煤表面脱水,使之既有一定硬度,又易燃烧,能有效地提高燃煤利用率,减少大气污染。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进一步描述本技术。参见附图1、2。本技术的煤斗由互相连通的上部煤斗1和下部煤斗2组成,上部煤斗1为至少设有2个卸煤口的斗形隔仓式结构,即有一个公共进煤口,2个或2个以上卸煤口,每个卸煤口下部设有一对由轧辊12a和轧辊12b组成的轧辊机构。为提高辗轧成型造粒的表面粗糙度和燃烧良好接触面,轧辊12a表面设有环向成形槽,轧辊12b表面设有轴向成形槽,或者将轴向成形槽与水平制成任意交叉角度的成形槽。轧辊相向辗轧将燃煤制成块粟状型煤、粒度可在25mm×15mm左右,每颗重量约7-8克。为适应不同工业锅炉的自动炉床,轧制不同粒度的型煤,方便轧辊的更换维修,轧辊12a、12b采用镶套式结构。为保持传动轴径向运动平稳,轴向不窜动,两组两对轧辊的各轴连接为静不定支承点结构。减速器4为摆线减速器,经减速器底座5安装在机架3的右上部。固装在减速4输出轴上的传动齿轮14与传动齿轮15相啮合,传动齿轮15转动使轧辊装置11工作。下煤斗2下部的煤闸门17、点火门19及有关传动机构保持原有工业锅炉加煤斗的基本结构,故不再详细描述。权利要求1.一种炉前型燃煤成形装置,包括煤斗、机架3、位于机架3右上方的减速器4、左方的蜗杆传动机构9和位于机架3右下方的煤闸门17、点火门19,其特征为所说的煤斗由上部煤斗1和下部煤斗2组成,上部煤斗1为斗形隔仓式结构,至少设有二个卸煤口,每个出煤口下部分别设有一对轧辊机构11。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炉前型燃煤成形装置,其特征为成形轧辊机构11由互相对轧的轧辊12a、12b组成,轧辊12a上设有环向成型槽,轧辊12b上设有轴向成形槽,或轴向与水平成夹角的成形槽。3.按权利要求1、2所述的一种炉前型燃煤成形装置,其特征为所述的轧辊12a、12b为镶套式结构。4.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炉前型燃煤成型装置,其特征为上部煤斗1的内壁贴有磁砖层。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工业锅炉燃烧进入炉膛前的预成形装置,它由煤斗、机架、轧辊、减速器、煤闸炉门和蜗杆传动机构等组成,其主要特征是所述的煤斗由上部煤斗和下部煤斗组成,上部煤斗为斗形隔仓式结构,至少设有二个卸煤口,卸煤口下部各设有一对具有特殊成型槽的轧辊机构。本技术体积小,结构简单紧凑、使用寿命长,可连续成型。成型后的燃煤既有一定硬度,又易燃烧。能有效地提高燃煤利用率,提高锅炉效率。文档编号F23K1/00GK2298435SQ9720706公开日1998年11月25日 申请日期1997年1月24日 优先权日1997年1月24日专利技术者王作铭 申请人:王作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炉前型燃煤成形装置,包括煤斗、机架3、位于机架3右上方的减速器4、左方的蜗杆传动机构9和位于机架3右下方的煤闸门17、点火门19,其特征为:所说的煤斗由上部煤斗1和下部煤斗2组成,上部煤斗1为斗形隔仓式结构,至少设有二个卸煤口,每个出煤口下部分别设有一对轧辊机构11。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作铭
申请(专利权)人:王作铭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