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导航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689280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8 08:1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导航支架,包括底座和活动杆;所述活动杆沿端部贯穿底座,且可沿活动杆的端部直线运动;所述底座的一侧部设有限制活动杆与底座发生相对位移的固定件,另一侧部沿横向设有支撑板,所述底座的顶部沿纵向设有支撑柱,且自所述底座的底端延伸至支撑柱的顶端设有贯穿孔;所述活动杆、支撑板上均设有多个定位孔;所述贯穿孔的大小不小于定位孔的大小;所述活动杆的一端部还设有斜角导向杆,自所述斜角导向杆的底端延伸至其顶端设有贯穿孔,所述斜角导向杆与活动杆可转动连接,且所述转动连接的转轴、斜角导向杆、活动杆三者之间两两垂直。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保证在整个手术中与脊柱不发生位移,保证机器人导航的手术精准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导航支架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具体涉及一种导航支架。
技术介绍
目前,医疗手术机器人的发展非常迅速。在骨科,以“天玑”为代表的手术机器人由于精准、快速、减少辐射伤害、减少学习曲线等诸多好处,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临床医生所接受。但是,在临床使用骨科手术机器人做脊柱手术时,机器人导航的光学定位接收器在整个手术中必须与脊柱保持没有相对位移,否则,导航的精准度就得不到保障。因此,常规的光学定位接收器在做脊柱手术时需要向头端扩大切口暴露上位脊柱的棘突并用夹子进行稳固固定,但是,这样操作的结果就是扩大了切口,给患者造成一定的额外伤害及痛苦。而且,在微创的脊柱手术中如果需要用到机器人导航,就要额外多出一个切口固定光学定位机器人,但这显然违背微创的初衷。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导航支架,用于在脊柱手术中,对手术机器人导航的光学定位接收器进行稳固,保证手术机器人导航的精准度。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导航支架,包括底座和活动杆;所述活动杆沿端部贯穿底座,且可沿底座的端部直线运动;所述底座的一侧部设有限制活动杆与底座发生相对位移的固定件,另一侧部沿横向设有支撑板,所述底座的顶部沿纵向设有支撑柱,且自所述底座的底端延伸至支撑柱的顶端设有贯穿孔;所述活动杆、支撑板上均设有多个定位孔;所述贯穿孔的大小不小于定位孔的大小;所述活动杆的一端部还设有斜角导向杆,自所述斜角导向杆的底端延伸至其顶端设有贯穿孔,所述斜角导向杆与活动杆可转动连接,且所述转动连接的转轴、斜角导向杆、活动杆三者之间两两垂直。优选地,所述固定件为固定螺杆,所述底座上设有与固定螺杆相匹配的螺纹孔,所述固定螺杆通过螺纹孔紧触或远离活动杆的侧部。优选地,所述固定螺杆的外端部设有旋转钮。优选地,所述斜角导向杆通过连杆与活动杆可转动连接。优选地,所述活动杆上设有通孔,所述连杆上设有转杆,所述转杆与通孔可转动连接。优选地,所述转杆的端部设有旋转钮。优选地,所述活动杆上设有刻度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将本专利技术应用于脊柱手术中,可以不用另作切口就能够将光学定位接收器非常稳固的固定在棘突上,进而可以保证在整个手术中与脊柱不发生位移,保证机器人导航的手术精准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导航支架的结构图。附图中,1-底座,2-活动杆,3-固定螺杆,4-旋转钮,5-支撑板,6-支撑柱,7-定位孔,8-斜角导向杆,9-连杆,10-克氏针,11-贯穿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所述实施例。实施例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导航支架的优选实施方式,包括规则形底座1和活动杆2,活动杆2上设有刻度线,活动杆2沿端部贯穿底座1,且可沿底座1的端部直线运动,底座1的一侧部设有固定螺杆3,底座1上设有与固定螺杆3相匹配的螺纹孔,固定螺杆3的外端部设有旋转钮4,通过转动旋转钮4调整固定螺杆3紧触或远离活动杆2的侧端,进而限制或能够使活动杆与底座发生相对位移,进而能够调整底座1与斜角导向杆8之间的距离。底座1的另一侧部沿横向设有支撑板5,底座1的顶部沿纵向设有支撑柱6,且自底座1的底端延伸至支撑柱6的顶端设有贯穿孔11;活动杆2、支撑板5上均设有多个定位孔7;贯穿孔11的大小与定位孔7的大小相等。活动杆2的一端部还设有斜角导向杆8,自斜角导向杆8的底端延伸至其顶端设有贯穿孔,斜角导向杆8通过连杆9与活动杆2可转动连接,活动杆2上设有通孔,连杆9上设有转杆,所述转杆与通孔可转动连接,转杆的端部设有旋转钮4,且所述转动连接的转轴、斜角导向杆8、活动杆2三者之间两两垂直。本实施例在实施时,根据手术的需求,参照刻度线,移动活动杆2,调整底座1与斜角导向杆8之间的距离,且使活动杆2上的定位孔7与支撑柱6的贯穿孔相对应,使用克氏针10分别,穿过斜角导向杆8的贯穿孔,依次穿过支撑柱6的贯穿孔11和活动杆2上的定位孔7,选择性穿过支撑板5上的定位孔7,到达棘突,同时拧紧旋转钮4稳固克氏针10,进而将导航支架固定在棘突上,接着通过支撑板5和支撑柱6将光学定位接收器固定在导航支架上,进而可以保证在整个手术中与光学定位接收器脊柱不发生位移,保证机器人导航的手术精准性。如上所述,尽管参照特定的优选实施例已经表示和表述了本专利技术,但其不得解释为对本专利技术自身的限制。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定义的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范围前提下,可对其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做出各种变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导航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和活动杆;所述活动杆沿端部贯穿底座,且可沿底座的端部直线运动;所述底座的一侧部设有限制活动杆与底座发生相对位移的固定件,另一侧部沿横向设有支撑板,所述底座的顶部沿纵向设有支撑柱,且自所述底座的底端延伸至支撑柱的顶端设有贯穿孔;所述活动杆、支撑板上均设有多个定位孔;所述贯穿孔的大小不小于定位孔的大小;所述活动杆的一端部还设有斜角导向杆,自所述斜角导向杆的底端延伸至其顶端设有贯穿孔,所述斜角导向杆与活动杆可转动连接,且所述转动连接的转轴、斜角导向杆、活动杆三者之间两两垂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导航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和活动杆;所述活动杆沿端部贯穿底座,且可沿底座的端部直线运动;所述底座的一侧部设有限制活动杆与底座发生相对位移的固定件,另一侧部沿横向设有支撑板,所述底座的顶部沿纵向设有支撑柱,且自所述底座的底端延伸至支撑柱的顶端设有贯穿孔;所述活动杆、支撑板上均设有多个定位孔;所述贯穿孔的大小不小于定位孔的大小;所述活动杆的一端部还设有斜角导向杆,自所述斜角导向杆的底端延伸至其顶端设有贯穿孔,所述斜角导向杆与活动杆可转动连接,且所述转动连接的转轴、斜角导向杆、活动杆三者之间两两垂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航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为固定螺杆,所述底座上设有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晓建王伯尧张胜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