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侧面边壁孔的冲孔模具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684869 阅读:6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5 01: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侧面边壁孔的冲孔模具结构,包括凸模固定块和凹模,所述凸模固定块的上端设为模柄,与驱动机构的上端底部连接,凸模固定块的下端侧面连接有凸模;所述凹模的上端面设有用于定位壳体零件外侧面的定位凹槽,在定位凹槽的底部和凹模侧面均开设有漏料大方孔;凹型孔的两侧分别设有导向定位槽;所述定位卸料板的下端面设有凸起;所述定位卸料板的凸起与凹模的定位凹槽相对应,形成间隙,其间隙形成壳体零件内、外腔形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冲孔方式新颖,模具结构设计合理巧妙,经过生产实践,冲孔质量及精度高,保障了壳体制件内外双面冲孔边缘光滑平整无毛刺,能够以此来满足实际生产零件的质量要求。

A punching die structure of side wall ho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侧面边壁孔的冲孔模具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侧面边壁孔的冲孔模具结构,属于冲压模具设计制造

技术介绍
壳体制件冲孔,广泛采用的冲孔模具传统设计理念为将凹模设置在外壳内部,凸模由上往下冲进入凹模内部冲制。当方孔位于制件边壁且孔的一面与边壁重合时,凹模受壳体内侧面限制,无法与凸模之间形成有效剪切刀口,导致冲裁过程中孔与边壁的重合面在受冲裁力的作用下只能撕裂成型,此面有非常明显的毛刺翻边,且凹凸不平,表面质量极差,直接造成零件不合格报废。目前,只能将冲孔工艺调整为穿孔机穿预孔后,线切割切方孔成型。虽然解决了方孔边壁不平整的问题,但实际生产中,由于零件方孔加工工序多,周期长,加工一件至少需要40分钟,同样存在效率低,而且加工成本高等问题。因而还是需要设计改变冲孔工艺方法和模具设计结构,采用冲压方式进行高速生产。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侧面边壁孔的冲孔模具结构,该侧面边壁孔的冲孔模具结构有利于实现自动化,加工效率高,其结构设计合理且优于传统的冲孔模具结构及其制造工艺方法,保证了外壳侧面边壁孔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侧面边壁孔的冲孔模具结构,包括凸模固定块(1)和凹模(3),其特征在于:所述凸模固定块(1)的上端设为模柄,凸模固定块(1)的下端侧面连接有凸模(2);所述凹模(3)的上端面设有用于定位壳体零件(5)外侧面的定位凹槽,在定位凹槽的底部和凹模侧面均开设有漏料大方孔;所述凹模(3)的上侧安装有定位卸料板(4),所述定位卸料板(4)对应定位凹槽的位置设有相匹配的凹型孔,凹型孔的两侧分别设有导向定位槽,在定位卸料板(4)的下端面设有凸起;所述定位卸料板(4)的凸起与凹模(3)的定位凹槽相对应,形成间隙,其间隙形成壳体零件(5)内、外腔形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侧面边壁孔的冲孔模具结构,包括凸模固定块(1)和凹模(3),其特征在于:所述凸模固定块(1)的上端设为模柄,凸模固定块(1)的下端侧面连接有凸模(2);所述凹模(3)的上端面设有用于定位壳体零件(5)外侧面的定位凹槽,在定位凹槽的底部和凹模侧面均开设有漏料大方孔;所述凹模(3)的上侧安装有定位卸料板(4),所述定位卸料板(4)对应定位凹槽的位置设有相匹配的凹型孔,凹型孔的两侧分别设有导向定位槽,在定位卸料板(4)的下端面设有凸起;所述定位卸料板(4)的凸起与凹模(3)的定位凹槽相对应,形成间隙,其间隙形成壳体零件(5)内、外腔形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面边壁孔的冲孔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模(2)的一端设有成型冲孔冲头,另一端与凸模固定块(1)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面边壁孔的冲孔模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模固定块(1)下端侧面设有凸模固定孔和紧定螺钉孔,凸模(2)的另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庞芳秦秀荣刘俊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振华华联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