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工件自动摆放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3681489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4 23: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工件自动摆放系统,工件自动摆放系统包括送料机构和接料盘,还包括用于带动接料盘在X向上往复移动的X向移动机构、支撑接料盘并带动接料盘在Y向上往复移动的Y向移动机构,X向与Y向具有夹角。通过控制X向和Y向移动机构动作,使接料盘在其中一个方向上接收工件,随着接料盘和送料机构出料口之间的相对移动,可以在这一个方向上摆满工件,然后通过另一个机构控制接料盘在另一个方向上步进一定的距离,使接料盘的空闲区域对准送料机构出料口,就可以重新在前一个方向上继续接料,如此循环,直至接料盘摆满工件。整个过程只是控制接料盘的往复移动,即可接满工件,无需人工摆料,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

An automatic placement system of workpie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工件自动摆放系统
本技术涉及一种工件自动摆放系统。
技术介绍
铁路、公路、市政桥梁、河道堤坝等建筑为减轻自重及节省钢材,都需采用预应力锚具。锥套夹片式锚具因具有良好的自锚性能,张拉时无需顶压器,预应力钢绞线可以成卷堆放,现场使用时可根据需要长度任意截取等独特的优势,在各种预应力场合运用越来越广泛。预应力锥套夹片式锚具通常是由两到三个锥套夹片组合而成的锥套结构,现有技术中二等分锥套夹片的结构如图1所示,锥套夹片包括小头端1201、大头端1202、外锥面1203、内螺纹1204以及断面1205。如图2所示,当锥套夹片“平躺”且内螺纹朝上时,锥套夹片长度为L,锥套夹片的内螺纹相当于是在凹槽中加工出来的,凹槽的槽宽为a(锥套二等分时,凹槽的槽宽即为内螺纹孔的孔径),锥套夹片的最高部分位于大头端,大头端高度为h,由于两个锥套夹片组合成一个锥套,因此大头端高度h=(大头端直径Φ/2)-1。锥套夹片在制造过程中,需要将多个锥套夹片放置在托盘上集中进行热处理,目前都是依靠人工手动将锥套夹片一个一个拿起,再摆放在托盘上,并且,为了提高托盘的空间利用率,同时也是为了保证锥套夹片的放置稳定性,需要将锥套夹片的小头端朝上进行摆放,目前这种人工摆放的方式劳动强度比较大,摆放效率也比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工件自动摆放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需要手动摆放工件而导致劳动强度大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中工件自动摆放系统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工件自动摆放系统,包括:>送料机构,用于输送工件;接料盘,设置在送料机构出料口的下方,用于接收工件;Y向移动机构,用于带动接料盘在Y向上往复移动;X向移动机构,设置在Y向移动机构上,支撑接料盘并带动接料盘在X向上往复移动;X向与Y向具有夹角。上述工件自动摆放系统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采用送料机构来输送工件,可以省去人工的输送操作,降低劳动强度;采用X向移动机构和Y向移动机构,并且由Y向移动机构支撑接料盘,这样通过控制X向移动机构和Y向移动机构的动作,就可以使接料盘在其中一个机构的带动下在一个方向上接收工件,由于接料盘设置在送料机构出料口的下方,工件会自动落入接料盘中,随着接料盘和送料机构出料口之间的相对移动,就可以在这一个方向上摆满工件,然后通过另一个机构控制接料盘在另一个方向上步进一定的距离,使接料盘的空闲区域对准送料机构出料口,就可以重新在前一个方向上继续接料,如此循环,直至接料盘上摆满工件。整个过程只是控制接料盘的往复移动,即可使接料盘接满工件,无需人工摆料,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进一步的,为了使工件比较平稳地落在接料盘上,送料机构出料口和接料盘之间的距离小于工件的高度。进一步的,为了方便自动控制,并避免摆好的工件被推到,实现顺利接料,工件自动摆放系统还包括控制装置,控制装置用于控制振动送料机构、X向移动机构和Y向移动机构运行,使接料盘先在一个方向上接满工件、然后在另一个方向上步进一定的距离、接着在前一个方向上反向移动至初始方位后再继续接料。进一步的,为了提高摆放效率,所述送料机构有至少两个,各送料机构的送料方向平行设置。进一步的,为了方便得到工件需要的输出姿态,并方便工件的输送,所述送料机构包括振动盘以及连接在振动盘出料口处的输料槽,输料槽远离振动盘出料口的一端向下倾斜设置。进一步的,为了方便X向移动机构和Y向移动机构的配置,并且方便接料盘的摆料,所述X向和Y向相互垂直,X向移动机构和Y向移动机构组成十字滑台,所述接料盘为正方形或长方形接料盘,送料机构的送料方向与接料盘其中一个侧边的延伸方向垂直。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中二等分锥套夹片的立体结构图;图2为图1中锥套夹片的另一个姿态的立体结构图;图3为本技术中工件自动摆放系统的实施例一的主视图;图4为本技术中工件自动摆放系统的实施例一的俯视图;图5为本技术中工件自动摆放系统的实施例一的侧视图;图6为本技术中工件自动摆放系统的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3~图5中十字滑台的局部结构图;图8为图3~图5中十字滑台的整体结构图;图9为本技术中工件自动摆放系统的实施例一中的振动盘的局部结构图(锥套夹片通过状态);图10为图9中的局部立体结构图(未示出锥套夹片);图11为图10的俯视图(未示出锥套夹片);图12为图10中当锥套夹片横跨在凹槽上方时的状态图;图13为图10中当锥套夹片大头端落入凹槽内时的状态图;图14为图10中当锥套夹片由底支撑壁向支撑面上过渡时的状态图;图15为图10中当锥套夹片刚刚过渡到底支撑壁上时的状态图;图16为锥套夹片完全成为立式姿态的状态图;图17为图16的侧视图;图18为本技术中工件自动摆放系统的实施例一中的振动盘的局部结构图(锥套夹片挡落状态);图19为图9和图18中移动挡板和固定挡板的一种实施例的配合结构图;图20为图9和图18中移动挡板和固定挡板的另一种实施例的配合结构图;图21为本技术中工件自动摆放系统的实施例二中的振动盘的局部结构图(锥套夹片通过状态);图22为为本技术中工件自动摆放系统的实施例二中的振动盘的局部结构图(锥套夹片挡落状态)。图中:1.第一振动盘;2.第二振动盘;3.第三振动盘;4.第四振动盘;401.支撑限位槽;402.阻挡板;403.过渡梁;404.侧壁;405.固定挡板;4051.倾斜面;405'.固定挡板;4051'.倾斜面;406凹槽;4061.底支撑壁;4062.侧支撑壁;4063.挡止壁;407.支撑壁;408.挡止面;409.移动挡板;4091.迎料面;409'.移动挡板;4091'.迎料面;410.上翻沿;411.外限位侧壁;412.内限位侧壁;413.支撑面;414.过渡引导壁;415.弹簧;416.挡块;417.引导斜面;5.第一输料槽;6.第二输料槽;7.第三输料槽;8.第四输料槽;9.控制装置;91.操作面板;10.接料盘;11.十字滑台;1101.Y向移动机构;1102.Y向导杆;1103.Y向丝杠;1104.Y向电机安装架;1105.Y向电机;1106.底座;1107.Y向平台托架;1108.Y向平台;1109.X向移动机构;1110.X向平台;1111.X向电机安装架;1112.X向平台托架;1113.X向丝杠;1114.X向导杆;1115.X向电机;12.锥套夹片;1201.小头端;1202.大头端;1203.外锥面;1204.内螺纹;1205.断面;h.大头端高度;L.锥套夹片长度;Φ.大头端直径;a.槽宽。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中工件自动摆放系统的实施例一如图3~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工件为二等分的锥套夹片12,工件自动摆放系统包括用于输送锥套夹片的送料机构,如图4所示,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工件自动摆放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n送料机构,用于输送工件;/n接料盘,设置在送料机构出料口的下方,用于接收工件;/nY向移动机构,用于带动接料盘在Y向上往复移动;/nX向移动机构,设置在Y向移动机构上,支撑接料盘并带动接料盘在X向上往复移动;/nX向与Y向具有夹角。/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工件自动摆放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送料机构,用于输送工件;
接料盘,设置在送料机构出料口的下方,用于接收工件;
Y向移动机构,用于带动接料盘在Y向上往复移动;
X向移动机构,设置在Y向移动机构上,支撑接料盘并带动接料盘在X向上往复移动;
X向与Y向具有夹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件自动摆放系统,其特征在于,送料机构出料口和接料盘之间的距离小于工件的高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工件自动摆放系统,其特征在于,工件自动摆放系统还包括控制装置,控制装置用于控制振动送料机构、X向移动机构和Y向移动机构运行,使接料盘先在一个方向上接满工件、然后在另一个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耿臣倪振华耿涛杜春晖刘峰耿书岭耿书成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红桥锚机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