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接驳导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681306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4 23: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接驳导轨,包括:所述上输送导轨上用于承载工件;所述下输送导轨与所述上输送导轨平行;所述接驳平台包括框座和定位基台,所述框座上开设有敞口,所述定位基台两侧镜像设置有铰接轴,所述定位基台的端部具有若干定位钩柱,所述敞口的侧部镜像设置有两个限位柱;所述导向部包括导向柱和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导向柱上的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所述第一滑块与所述框座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滑块上固定L型板,所述L型板与所述定位基台固定连接;所述提升部能够升降所述接驳平台,当下降所述接驳平台时,所述定位基台绕所述铰接轴旋转并钩住工件。此种接驳导轨能够接驳工件并且在上下输送的时候实现工件的定位。

A connecting guide rai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接驳导轨
本技术涉及导轨,特别地涉及一种接驳导轨。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的接驳导轨,一般是用来输送工件,然后接驳工件,再接驳工件之后再通过另一导轨实现输送的效果;其中,此种接驳导轨在上下更换导轨的过程中,因为对于工件的固定效果不佳,在上下过渡的时候,容易导致工件抖动,从而使工件定位错乱导致运输过程中工件运输效果不佳;因此,能够提供一种固定工件的接驳导轨是很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固定工件的接驳导轨。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接驳导轨,包括:上输送导轨;所述上输送导轨上用于承载工件;下输送导轨;所述下输送导轨与所述上输送导轨平行;接驳平台,所述接驳平台包括框座和定位基台,所述框座上开设有敞口,所述定位基台两侧镜像设置有铰接轴,所述定位基台的端部具有若干定位钩柱,所述敞口的侧部镜像设置有两个限位柱;导向部,所述导向部包括导向柱和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导向柱上的第一滑块、第二滑块和下拉气缸,所述第一滑块与所述框座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滑块上固定L型板,所述L型板与所述定位基台固定连接,所述下拉气缸的活塞杆与所述L型板固定连接,在所述导向柱上套设有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与地面相抵,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滑块的底面相抵,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滑块的底面相抵,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滑块的顶面相抵;提升部,所述提升部能够升降所述接驳平台,当下降所述接驳平台时,所述定位基台绕所述铰接轴旋转并钩住工件。作为优选,所述定位基台上具有若干插接缝隙;每个所述插接缝隙内插接有一个插接片,所述插接片上具有若干所述定位钩柱;所述定位基台上具有螺纹连接孔,所述插接片上开设有定位孔,螺柱穿过所述螺纹连接孔和所述定位孔并固定。作为优选,环所述铰接轴的所述敞口侧壁上具有若干螺纹定位孔;所述限位柱螺纹连接在所述螺纹定位孔内。作为优选,所述提升部包括提升气缸、固定在所述提升气缸的活塞杆上的提升链轮、定位座,固定在所述定位座下的定位链轮,所述提升链轮和所述定位链轮上设置有链条,所述链条的一端固定,另一端与所述L型板固定连接。作为优选,所述接驳导轨还包括一顶推部;所述顶推部包括顶推气缸和固定在所述顶推气缸上的顶推架;所述顶推架上具有若干顶推支点;其中所述顶推气缸能够顶推所述顶推架以上所述顶推支点顶撑位于所述上输送导轨上的工件。作为优选,所述L型板一侧具有到位杆;所述下输送导轨下具有到位缓冲头;所述到位杆能够与所述到位缓冲头相抵。作为优选,所述接驳导轨还包括一光电发射传感器和光电接收传感器;所述光电发射传感器固定在所述下输送导轨的入料口的一侧;所述光电接收传感器固定在所述接驳平台;其中当所述接驳平台到位后,所述光电接收传感器能够接收到所述光电发射传感器的信号。作为优选,所述框座的背部具有阻挡背板本技术的此种接驳导轨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上输送导轨和下输送导轨实现工件的输送,通过接驳平台,能够接取位于上输送导轨的尽头处的工件以及输送下输送导轨的入口处的工件;通过导向部的设置,能够导向接驳平台的提升和下降,而在下降的过程中,定位基台能够被提升部下拉转动至与限位柱相互限位,而后,在限位的同时,定位钩柱能够钩住工件使其定位,保证运输的过程中的稳定性。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接驳导轨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接驳平台、导向部和提升部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框座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定位基台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接驳平台、导向部和提升部的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的顶推部的结构示意图;图中:上输送导轨1,下输送导轨2;接驳平台3,框座301,敞口3011,限位柱3012,螺纹定位孔3013,阻挡背板3014;定位基台302,铰接轴3021,定位钩柱3022,插接缝隙3023,插接片3024,螺柱3025;到位杆303,到位缓冲头304,光电发射传感器305,光电接收传感器306;导向部4,导向柱401,第一滑块402,第二滑块403,下拉气缸404,L型板405,第一弹簧406,第二弹簧407;提升部5,提升气缸501,提升链轮502,定位座503,定位链轮504,链条505;顶推部6,顶推气缸601,顶推架602,顶推支点603。具体实施方式现在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技术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技术有关的构成。如图1~6所示,一种接驳导轨,包括:上输送导轨1;所述上输送导轨1上用于承载工件;下输送导轨2;其中,上输送导轨1和下输送导轨2是直线输送导轨,主要实现直线输送的效果,需要指出的是,直线输送导轨为现有技术,此处便不再累述。所述下输送导轨2与所述上输送导轨1平行;接驳平台3,所述接驳平台3包括框座301和定位基台302,所述框座301上开设有敞口3011,所述定位基台302两侧镜像设置有铰接轴3021,所述定位基台302的端部具有若干定位钩柱3022,所述敞口3011的侧部镜像设置有两个限位柱3012;导向部4,导向部4,所述导向部4包括导向柱401和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导向柱401上的第一滑块402、第二滑块403和下拉气缸404,所述第一滑块402与所述框座30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滑块403上固定L型板405,所述L型板405与所述定位基台302固定连接,所述下拉气缸404的活塞杆与所述L型板405固定连接,在所述导向柱401上套设有第一弹簧406和第二弹簧407,所述第一弹簧406的一端与地面相抵,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滑块403的底面相抵,所述第二弹簧407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滑块402的底面相抵,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滑块403的顶面相抵;第一滑块402和第二滑块403在第一弹簧406和第二弹簧407的缓冲作用下,能够防止第一滑块402和第二滑块403的下落,此处的相抵的含义为固定连接,其中第一滑块402和第二滑块403的设置,能够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需要指出的是,为了保证定位基台302能够实现先于框座301旋转,也即第一滑块402与导向柱401的摩擦力远大于第二滑块403和导向柱401的摩擦力,而第一滑块402与导向柱401的摩擦力能够实现调节,其中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在第一滑块402上设置调节螺柱,而调节螺柱的头部与导向柱401的表面相抵,在调节调节螺柱与导向柱401的不同抵住压力的过程中,能够实现不同的摩擦力的调节效果。提升部5,所述提升部5能够升降所述接驳平台3,当下降所述接驳平台3时,所述定位基台302绕所述铰接轴3021旋转并钩住工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接驳导轨,其特征在于,包括:/n上输送导轨;所述上输送导轨上用于承载工件;/n下输送导轨;所述下输送导轨与所述上输送导轨平行;/n接驳平台,所述接驳平台包括框座和定位基台,所述框座上开设有敞口,所述定位基台两侧镜像设置有铰接轴,所述定位基台的端部具有若干定位钩柱,所述敞口的侧部镜像设置有两个限位柱;/n导向部,所述导向部包括导向柱和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导向柱上的第一滑块、第二滑块和下拉气缸,所述第一滑块与所述框座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滑块上固定L型板,所述L型板与所述定位基台固定连接,所述下拉气缸的活塞杆与所述L型板固定连接,在所述导向柱上套设有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与地面相抵,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滑块的底面相抵,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滑块的底面相抵,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滑块的顶面相抵;/n提升部,所述提升部能够升降所述接驳平台,当下降所述接驳平台时,所述定位基台绕所述铰接轴旋转并钩住工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接驳导轨,其特征在于,包括:
上输送导轨;所述上输送导轨上用于承载工件;
下输送导轨;所述下输送导轨与所述上输送导轨平行;
接驳平台,所述接驳平台包括框座和定位基台,所述框座上开设有敞口,所述定位基台两侧镜像设置有铰接轴,所述定位基台的端部具有若干定位钩柱,所述敞口的侧部镜像设置有两个限位柱;
导向部,所述导向部包括导向柱和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导向柱上的第一滑块、第二滑块和下拉气缸,所述第一滑块与所述框座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滑块上固定L型板,所述L型板与所述定位基台固定连接,所述下拉气缸的活塞杆与所述L型板固定连接,在所述导向柱上套设有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与地面相抵,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滑块的底面相抵,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滑块的底面相抵,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滑块的顶面相抵;
提升部,所述提升部能够升降所述接驳平台,当下降所述接驳平台时,所述定位基台绕所述铰接轴旋转并钩住工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驳导轨,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位基台上具有若干插接缝隙;
每个所述插接缝隙内插接有一个插接片,所述插接片上具有若干所述定位钩柱;
所述定位基台上具有螺纹连接孔,所述插接片上开设有定位孔,螺柱穿过所述螺纹连接孔和所述定位孔并固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驳导轨,其特征在于,
环所述铰接轴的所述敞口侧壁上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春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泽恩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