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产科用助产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678985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4 22: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产科用助产钳,包括钳体、设于钳体前端且用于包合胎头的钳叶及设于钳体后端的钳柄,所述钳叶内侧表面设有聚二甲基硅氧烷/亲水二氧化硅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制成的覆膜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用于解决因产钳夹持力度控制不佳或拉力过大而导致的胎头滑脱,以及减少因夹持力度过大所致的胎头受压损伤等问题,且所述产科用助产钳的具有适度顺应性、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安全卫生等优点。

A forceps for obstetric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产科用助产钳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产科用助产钳。
技术介绍
产钳是一种在第二产程中使用、可协助胎头尽快娩出的阴道助产器械。最早由Chamberlen家族专利技术,经过4个多世纪的演变,目前运用于临床的多为simpson产钳及kielland旋转产钳。我国2006-2010年调查显示阴道助产率的平均水平仅为0.6%~0.8%,其中产钳助产占61.6%(周玉博,李宏田,朱丽萍,etal.1993至2010年中国部分地区阴道助产分娩率变化趋势[J].中华医学杂志,2014(45):3599-3602);而2010年欧洲部分地区阴道助产率从0.5%至16.4%不等,平均可达7.5%(MacfarlaneAJ,BlondelB,MohangooAD,etal.WidedifferencesinmodeofdeliverywithinEurope:risk-stratifiedanalysesofaggregatedroutinedatafromtheEuro-Peristatstudy[J].BjogAnInternationalJournalofObstetrics&Gynaecology,2016,123(13):2231)。尽管目前我国阴道助产率较低,但随着降低剖宫产率的意识深化及二胎政策的开放,产钳助产作为一种有效的助产方式,将会被日益重视。产钳助产术是产科常用于解决难产的手术。运用产钳,能够明显缩短孕妇在自然分娩时第二产程的时限,以保证胎儿顺利出生。具体操作方法是将已预先涂上润滑剂的产钳的两片钳叶分别放置在胎头两侧的耳廓下缘,随后扣合钳柄,使两钳叶完全包合胎头,配合宫缩以适当的拉力牵引产钳,从而协助胎头娩出。但由于产钳本身的特性及其使用难度大,操作不当时常常会引起产妇出现宫颈裂伤、软产道血肿、会阴裂伤、会阴伤口愈合不良等并发症,其中会阴裂伤与自然分娩相比发生率可增加6倍(Gurol-UrganciI,CromwellD,EdozienL,etal.Third-andfourth-degreeperinealtearsamongprimiparouswomeninEnglandbetween2000and2012:timetrendsandriskfactors[J].BJOG:AnInternationalJournalofObstetrics&Gynaecology,2013,120(12))。同时,运用产钳助产娩出的新生儿出现面部皮肤擦伤及压痕、头皮水肿、头皮血肿等并发症的可能性更大,严重时可引起颅骨骨折、眼眶骨折、面神经损伤甚至是颅内出血等危及生命的情况。因此,产钳助产术往往需要助产医生具有丰富的经验,掌握好产钳夹持位置,尤其在拖拽胎头时要注意控制夹持力度的大小。夹持力度过大容易对胎儿头部造成压迫性的损伤,夹持力度过小助产钳容易滑脱,难度较大。现有的助产钳的钳体均由金属材料制成,弹性差、硬度大,钳叶表面光滑,受力点在胎儿头面部。其不足是:由于钳叶表面光滑,使用者夹持力度过小容易导致胎头滑脱,影响手术的进程。多数情况下使用者为防止胎头滑脱,往往在外拉钳柄的同时双手不自觉向内施力,使得助产钳夹持力度过大使胎儿头面部承受多余的压力,容易造成胎儿眼睛、鼻子、耳朵或面部皮肤等受力点损伤,出现头皮淤血、水肿、血肿,严重者甚至引起颅骨骨折、头部严重变形等危及胎儿生长发育的并发症。即便是夹持力度控制适当,使用助产钳过程中也容易发生因拉力过大而导致的胎头滑脱,严重影响产程进展。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至少一点不足,提供一种产科用助产钳,用于解决因产钳夹持力度控制不佳或拉力过大而导致的胎头滑脱,以及减少因夹持力度过大所致的胎头受压损伤等问题。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产科用助产钳,包括钳体、设于钳体前端且用于包合胎头的钳叶及设于钳体后端的钳柄,所述钳叶内侧表面设有聚二甲基硅氧烷/亲水二氧化硅覆膜层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制成的覆膜层。上述方案中,将已预先涂上润滑剂的钳叶从胎头两侧的耳廓下缘夹持并包合胎头,然后把持钳柄,并配合宫缩以适当的拉力牵引产钳,以协助胎头娩出。聚二甲基硅氧烷/亲水二氧化硅(PDMS/hydrophilic-SiO2)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的使用温度范围在0-160℃,可长时间使用并保持120℃,具有化学稳定性、较高摩擦系数的特性。采用聚二甲基硅氧烷/亲水二氧化硅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作为覆膜层,能提高钳叶内侧表面的摩擦系数,提高钳叶与胎儿头部接触面的最大静摩擦力,使胎头更易固定于钳叶内,降低操作者夹持力度控制的难度,减少胎儿头部因夹持力度过大而过度压迫产生损伤及变形的发生,同时增大摩擦力能够有效的防止胎头在助产过程中由于拉力过大而从钳叶内滑脱的现象,加快助产进程,确保助产顺利进行。此外,本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与传统式产钳外形差异不大,使用方法一致,无需助产医生重新摸索和适应使用方法,实用性强。优选地,所述钳体包括第一钳体和第二钳体,所述第一钳体的前端设有第一钳叶,其后端设有第一钳柄,所述第二钳体的前端设有第二钳叶,其后端设有第二钳柄,第一钳体和第二钳体通过连接结构连接。进一步优选地,所述连接结构为设于第一钳体和第二钳体后端的连接销或连接卡槽。所述连接结构的构造简单、易制造,生产成本低。优选地,所述钳叶的外侧表面设有具有微纳结构的聚二甲基硅氧烷/疏水二氧化硅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制成的外覆膜层。聚二甲基硅氧烷/疏水二氧化硅(PDMS/hydrophobic-SiO2)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的使用温度范围在0-160℃,可长时间使用并保持120℃,具有化学稳定性、较低摩擦系数的特性。采用聚二甲基硅氧烷/疏水二氧化硅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作为钳叶的外覆膜层,能减低钳叶外侧表面的摩擦系数,减少钳叶外侧表面与产道接触面的摩擦力,降低拖拽胎头时助产钳对产道的损伤。优选地,所述产科用助产钳采用塑料类医用高分子材料制成,其使用温度范围在0-120℃,可长时间使用并保持80℃,所述助产钳与传统助产钳相比具有化学稳定性、生物相容性、可适度变性、一定的顺应性、轻便等特性。所述产科用助产钳可采用但不限于聚乳酸/热塑性聚氨酯(PLA/TPU)共混聚合物、光敏树脂或尼龙等塑料类医用高分子材料制成。优选地,所述钳叶为中部向外侧突出的弧状结构。进一步优选地,为了能够最大限度的紧密包合并夹紧胎儿头部,所述弧状结构的钳叶弧心角为55~60度。优选地,所述钳叶呈中部镂空的环形叶片状,能减低胎儿头部受产钳压迫时变形的程度,提供适当的空间缓冲,同时能够减少助产钳与产道的接触面积,减轻对产道的机械性伤害。优选地,所述钳柄的表面设置有波浪状的凸起。钳柄的凹凸波纹状设计使接触面积增大,使得操作者更容易握持,实现用力均匀、不易滑脱、方便牵拉的作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所述助产钳采用塑料类医用高分子材料制成,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产科用助产钳,其特征在于,包括钳体、设于钳体前端且用于包合胎头的钳叶及设于钳体后端的钳柄,所述钳叶内侧表面设有聚二甲基硅氧烷/亲水二氧化硅覆膜层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制成的覆膜层(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产科用助产钳,其特征在于,包括钳体、设于钳体前端且用于包合胎头的钳叶及设于钳体后端的钳柄,所述钳叶内侧表面设有聚二甲基硅氧烷/亲水二氧化硅覆膜层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制成的覆膜层(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产科用助产钳,其特征在于,所述钳体包括第一钳体(2)和第二钳体(3),所述第一钳体的前端设有第一钳叶(4),其后端设有第一钳柄(7),所述第二钳体的前端设有第二钳叶(5),其后端设有第二钳柄(6),第一钳体(2)和第二钳体(3)通过连接结构(8)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产科用助产钳,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结构(8)为设于第一钳体(2)和第二钳体(3)后端的连接销或连接卡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斌陈安伏王子莲徐芸江颖林穗雯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